冷番变黑马,让“杂鱼公司”变“角川亲儿子”?
题图 / 金牌得主
对不起,之前说话大声了
近段时间里,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领会过《Ave Mujica》展现的原创“魅力”了,与动画内容更新同步的是其稳定下滑的各网站评分。原创有风险,追番需谨慎,本文并不打算展开讨论“母鸡卡”,而是想要聊聊被“母鸡卡”粉丝称为“疗愈之地”的另一部一月新番,也是越来越多观众认可的本季度真正黑马《金牌得主》。
目前,《金牌得主》在Bangumi和B站普遍受好评,也有着多于同期大部分作品的关注度,随着动画更新还能在B站上看到不少相关二创内容。
见此情景,若非因为互联网上还留有痕迹,动画评论区遍地“真香”,我都以为《金牌得主》开播前被集体唱衰、制作方被粉丝追着骂是自己的错觉。
冷门新番翻红,边缘公司翻身
大部分国内观众关注到《金牌得主》是因为原作粉丝的卖力安利。作为一部运动题材漫画,作者精细的作画和分镜设计出色呈现了花滑运动的力与美。剧情方面,该作主线由赛场上的残酷竞争与赛场外的日常喜剧交织而成,作者刻画角色内心成长和情感变化的细腻笔触是本作最触动读者的部分。
各方面表现出的高素质使《金牌得主》横扫讲谈社内部奖项,也在“下一部人气漫画大赏”这样的业内大奖评选中获得佳绩。由于花滑运动在国内普及程度有限、漫画刊载杂志知名度等原因,漫画在国内的讨论仅限核心群体间。
动画化本是小众作品扩大受众的关键环节,但《金牌得主》的动画STAFF却让粉丝们眼前一黑。担任动画监督的山本靖贵前作是“鼎鼎大名”的《我们的雨色协议》;作为动画制作方的ENGI更是重量级选手,高开低走的《侦探已死》、剧情画面全面崩盘的《无名记忆》都出自其手。
即便还有知名音乐人林友树和米津玄师,以及漫改作品发挥相对稳定的花田十辉加入,粉丝情绪仍是忧大于喜,认定《金牌得主》难逃“惨遭动画化”的结局。但事实上《金牌得主》动画正片表现并没有粉丝预期的那样糟糕,甚至算得上是稳中向好,而这都是因为制作组选对了改编思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画面部分,写实感的场景和物品材质、角色在冰面上停步时会堆积起冰渣等细节作画有效提升了正片质感,也赢得许多观众好感。
原作中重要的花滑片段,制作组以三渲二形式还原,巧妙避开了手绘张数不够、动作不流畅的尴尬,加之配乐与机位变化的配合达成的整体观感令不少原作粉丝也感到意外。还有观众注意到动画中不同角色的花滑动作刻画区别,制作组通过控制动作张力和表现力体现角色实力差距。
《金牌得主》剧情表现则再次验证花田十辉在漫改作品中的稳定实力。特别是被观众称为“施加了花田魔法”的第六话,动画在并未照搬原作叙述顺序的情况下,呈上了一出叙事流畅、感情丰沛的出色单人回,将原本被观众吐槽背景板的角色形象填充丰满。
可见相比ENGI过去承制的《侦探已死》《无名记忆》等作,《金牌得主》动画改编思路更加清晰,对原作内容特征和亮点认知准确,目前展现出的制作水平稳定不少。这一次相对成功的改编,让核心动漫爱好者对这家长期处于行业底边的公司评价有明显好转,当中除了ENGI自身努力,更离不开的是其背后母公司角川的扶持。
加强制作、寻社外优质IP,助推动画业务
别看ENGI长期被各路粉丝追着骂,实则来头不小。2018年时,角川领头出资过半,与小钢珠游戏机制造商飒美、动画制作公司集团ULTRA SUPER PICTURES共同成立了ENGI,意在推进角川旗下IP动画化工作。
但实则ENGI因产出作品大多质量低下而沦为边缘公司,不仅在核心观众间口碑不佳,在年轻观众间也毫无名气,直到《金牌得主》动画播出刷新众人对ENGI的认知。
且不论作为漫画粉丝主动担任OP制作的米津玄师,《金牌得主》动画争取到负责花滑赛事转播的朝日电视台体育部和日本滑冰联盟的协作,最终请到铃木明子等实力选手完成动画花滑片段编排、动捕等工作,以及让林友树和花田十辉加入制作组,除了能感受到角川方面对《金牌得主》动画的重视程度,又何尝不是其人脉资源的体现。
当然ENGI社内积累的3DCG动画制作人才也是如今动画化结果的必要条件之一,相关讨论里不乏观众对ENGI展现出的制作实力感到惊喜。
在ENGI一众低分作品里,更新过半仍稳中向好的《金牌得主》尤其惹眼,由此也引来部分核心观众好奇角川为何突然“宠爱”ENGI。往大了说、往深了挖,ENGI借《金牌得主》翻身只是角川近年布局动画业务而结出的果实之一。
作为集团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角川向来重视动画业务发展,曾在过往经营计划中多次提及“强化动画业务”。在近两年宣布的经营规划里,角川将加强动画制作能力作为推动整个动画业务发展的核心。
从2018年出资成立ENGI,到2024年年内成立BELLNOX FILMS,并收购海内外观众熟知的制作大厂动画工房,角川至此已经拥有6家动画公司,业务涉及各类型动画制作。事实上在日本动画全球化趋势下,日本大集团成立或收购动画公司的事件日益增多,角川为维持自身市场竞争力自然是必须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角川强化动画制作的措施还包括:优化动画制作体制、增加制作作品数量、维持高水准动画制作等等,结合具体作品来看已有所成效。
角川拥有庞大出版业务,手握以轻小说为主的大量IP资源,有了高效率、产量出色的动画公司便能帮助旗下IP及时动画化,扩大其商业价值。目前角川每年能推出40部作品,而日本动画市场年产出作品在两百部左右。
对于不同IP,角川又会采用不同方案。如本身质量过硬的《迷宫饭》,动画化为后续商业开发保驾护航,成为角川财报里第二赚钱的IP。
同样收入排名靠前的《不时轻声地以俄语遮羞的邻座艾莉同学》,则是角川利用现有制作资源放大其原作特点、打造动画亮点,最终达成令人意外的商业成绩。由此更能体会拥有制作实力优秀的动画公司的必要性。
角川同样有关注自家以外的作品,积极投资潜力股。由动画工房制作的动画《我推的孩子》便为角川带来可观收益,仅在2023年4月到12月,该作便为角川带来超30亿日元收入,次年同时期内再贡献50亿日元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角川是《我推的孩子》动画制作委员会一员,仅拥有动画授权收益,IP火爆程度和爆款动画收益可见一斑。
再比如《金牌得主》参加的“下一部漫画大奖”便是角川主导,因此有观众猜测该奖项不只是角川推广自家IP的作用,也便于其发掘社外IP。并且角川业务范围广泛,意味着其参与企划的方式不限于动画制作、游戏制作、商品授权等等,如ENGI承制的《金牌得主》动画制作委员会中,就能看到排在最前列的角川。
也正是因为角川是拥有出版、发行、游戏等多项业务的综合性公司,业务全球化的脚步并不会仅限于动画领域。2024年年底索尼集团出资成为角川最大股东便成为震撼业界的新闻,这不仅是增强索尼在全球娱乐市场的地位,其全球发行和IP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想必也会助力角川未来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