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频繁换将,市场对其投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策略产生疑虑

500

2025年春节前后,博时基金(Bosera Funds)密集调整基金经理,涉及卓若伟、陈伟、李重阳等多名核心成员,而在此前,明星基金经理沙炜、曾鹏等人亦相继离职或卸任。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令市场对博时基金的投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策略产生深度疑虑。

梳理近期调整的基金经理履历可发现,业绩不佳成为离场主因。卓若伟管理的博时恒盛一年持有期A累计亏损13.74%,在偏债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倒数,投资者大幅赎回,基金规模缩水95%。李重阳管理的7只基金中,6只业绩排名靠后,目前在管的博时新策略A、博时天颐A收益率仍然垫底。陈伟的投资业绩分化较大,博时稳益9个月持有A表现尚可,但其他产品同样亏损惨重,导致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然而,基金经理的更替并未能立即扭转基金业绩颓势。沙炜卸任后,博时阿尔法回报和博时远见回报仍在亏损,新任基金经理金耀、王晗接手后,未能展现出明显的业绩改善。金耀在民生加银基金期间曾创下209.46%的辉煌战绩,但管理的博时产业精选却亏损-14.47%,排名靠后。王晗2020年加入博时基金,仅有两年基金管理经验,接手的博时战略新材料主题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博时基金曾是人才济济的行业翘楚,创始人肖风打造的“五虎将”(杨锐、董良泓、李志惠、李雪松、邵凯)曾撑起公司半壁江山。但如今,这五人早已各奔东西,博时基金进入了严重的“人才荒”阶段。

业绩持续低迷,投资者信心受挫

博时基金近几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持续萎缩,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业绩长期排名靠后。截至2024年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仅1185亿元,远低于债券型基金的4095亿元,显示出权益投资能力的持续下滑;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大幅缩水,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排在行业第16位,创下近十年来最差排名。

从产品数据来看,亏损情况尤为严重:截至2024年12月,博时基金旗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合计111只,其中56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亏损幅度超过20%的多达31只;混合型基金数量123只,其中64只基金自成立以来长期亏损,其中16只产品跌幅超过30%,大多是2020-2021年成立的基金,未能经受市场调整考验。

在市场风格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博时基金未能及时调整策略,错失了2024年AI行情等热门赛道机会。例如,“博时科技一哥”肖瑞瑾管理的基金,在AI热潮中表现不佳,其在管的7只基金中5只亏损超过20%,其中博时创新精选A业绩最差,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博时基金主动权益管理能力的质疑。

博时基金曾大力布局“固收+”产品,但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该策略效果不佳。例如,博时恒盛一年持有期A维持高权益仓位(20%+)和高可转债配置(40%+),但在2023年市场调整时未能有效避险,导致基金连续三年亏损。投资者因此大规模赎回,该基金份额从34亿份骤降至1.67亿份,缩水95%。

由于长期亏损,博时基金的产品清盘数量位列行业第一。2024年以来,博时基金已清盘17只基金,其中包括:博时港股通红利精选等曾被市场看好的产品;4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2035、2040、2045、2050),这些本应稳健配置的养老基金亦未能幸免。

进入2025年,仅1月份,博时就有4只产品清盘。这不仅是业绩问题,更反映出投资者信心崩塌,大规模赎回的背后是对博时基金管理能力的深度质疑。

管理层调整,能否带来转机?

博时基金近年来的高层管理频繁变动,2021年权益老将高阳从鹏华基金回归,担任总经理,但并未能有效改善公司业绩。在招商证券入主后,博时基金经历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但并未带来实质性改善。

2023年,第三任董事长张光华上任后,与总裁江向阳搭档,试图重塑博时基金的业务结构,强化债券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但截至目前,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依旧低迷,反映出市场对博时的信心尚未恢复。

面对当前困境,博时基金未来必须解决三大核心问题:1.如何稳住投研团队,避免人才进一步流失?近年来,博时基金已失去多名核心基金经理,后继者未能快速补位。如何提升基金经理激励机制,打造更稳定的投研梯队,将是关键。2.如何重建投资者信心?目前,博时基金的多个旗舰产品持续亏损,基金清盘数量高企,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公司需要更透明的业绩沟通机制,并优化基金产品结构,以减少业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3.如何平衡固收和权益投资?目前,博时基金的固收业务仍然占据主导,而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远落后于同业。要真正提升市场竞争力,博时基金需要加强权益基金的投研能力,并优化资产配置策略,降低业绩波动。

从昔日的公募翘楚到如今的“人才荒+业绩困境”,博时基金正经历至暗时刻。频繁的人事调整、基金清盘潮、投资者信心崩塌,让这家老牌公募基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未来,博时基金能否走出低谷,重振旗鼓?或许,答案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