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施策,让“空心村”基层党建蒸蒸日上。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部分地区农村呈现人口外流态势,“空心村”现象日益凸显。在“空心村”完善基层党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结合过去、现在、未来,聚焦基层干部培养,把握村民生活所需,壮大村党组织力量,统筹施策,让“空心村”基层党建蒸蒸日上。

       培养基层干部,把握“过去”,为“空心村”党组织筑牢“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每个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都是这个战斗堡垒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基层干部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在党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一环。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各村基层党组织在当地基层治理的情况、方法、经验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现阶段,在“空心村”的基层党组织中,大部分干部具有较长的当地工作时间,对如何在当地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比较了解。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强化基层干部苦干实干精神和担当作为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了解当地各方面情况的优势。要注重对基层干部负责领域进行专项培训,切实提高不同基层干部对应领域专精,提升基层干部整体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精准服务村民,立足“现在”,为“空心村”党组织指明“放矢之的”。“空心村”基层党建的工作重心在于做好当地群众的有侧重、有针对的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下,立足于“空心村”人口结构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呈现明显的老人、小孩居多,生产生活需求同普通乡村存在一定差异的现状,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服务方式,确定发展方向。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结果导向,不搞千篇一律的“大水漫灌”,细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度,深入各家各户,摸清生活所需,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空心村”的先进典型事例,帮助留村人员发展诸如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坚持引育并举,放眼“未来”,为“空心村”党组织引入“源头活水”。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空心村”基层党组织往往对当地青年缺乏了解,在培育基层党组织“新鲜血液”上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基于建强“空心村”基层党建并非一蹴而就,而需长期、系统地开展工作的需要,基层党组织要具备长远眼光,以发展的思路规划前进方向,主动加强对当地优秀村民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公众推选、组织评定,为党组织发展优质的新党员。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外引进,积极与本村在外优秀人员取得联系,引导他们回村参选、任职。同时,可以从其他具有先进实践典型的“空心村”引进优秀村干部,为本村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助力本村基层党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