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演高智商犯罪?我不信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古装悬疑,全员恶人,高智商对决。

本来是一部国产待爆剧。

但上线后,差评都齐刷刷指向了女主。

冤吗?

嗯,说的就是——

掌心

500

刘诗诗+窦骁,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隔几天就会冲上热搜。

但和大部分口碑两极的作品类似,豆瓣一直没有开分。

之前Sir的期待值来自于,拍过《唐朝诡事录》的导演柏衫。

这回的《掌心》和《唐诡》,虽然不是同一个故事宇宙,却使用了相似的文化背景,甚至接近的时代元素——

一个女皇在位,前朝礼(李)家与本朝伍(武)家,在朝堂争权夺利的时代,主人公同样有大理寺身份,故事也同样以侦破命案展开。

但细看,不论是剧集的设计,还是故事的内核,又大不一样。

追着看了十多集Sir才敢确定:

刘诗诗确实拖了后腿。

但《掌心》好像在玩一个很新的东西。

01

刘诗诗的演技还是进步了。

只是进步得……

不明显。

就是那种你能看出来她在演什么,但是又无法被她带入戏。

这是她遭遇刺杀时的表情。

500

这是她被污蔑下狱后表示冤屈的样子。

500

这是她被挟持被威胁的样子。

500

而这是她劫后余生后的样子。

500

500

这次她演的是一个历经千帆,身世悲凉的“巫女”。

可看起来,依然像是那个上课爱走神的学生。

眉眼不能说一动不动。

但双眼常常缺少聚焦,神态也过于平缓,好听点叫符合角色心境,有着一直强大平淡如水的出离感。

难听点就是依然端着。

当然,在剧中她也并非一直如此。

比较灵动的展现也有,如被包围后的惊吓,和在男主面前撒娇俏皮。

500

500

但相对于她过往的角色。

《掌心》里的刘诗诗,演法上没有大的不同。

考虑到角色本身提供的发挥空间,这一回可能连进步都算不上。

也因此,当剧集破圈上热搜,演员的不足被各种放大。

才连使用原音这种本该有的加分项,在评论区里也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500

500

但抛开刘诗诗的演技。

《掌心》原本有爆款的条件吗?

很抱歉,它也不太可能复制《唐诡》的成功。

02

剧情的设定其实就一句话:

古装女子抱团复仇剧。

包含了各种流行元素:女性,权谋,悬疑,反转,党争,爽剧……大致风格从第一集就可以归纳:

女主叶平安(刘诗诗 饰)是一个心理医生,掌握了催眠和窥梦的技能,一开场就被很多民众视作巫女驱赶,但也意外得到了一位路过官员的赏识,邀请她去看病解梦。

500

500

可没曾想,她却卷入了军饷贪墨的案件,还成为了杀害这位官员的嫌疑犯。

也因此,叶平安结识了负责此案的大理寺官员元少城(窦骁 饰)。

同样因为窥梦之术太出名,狱中的叶平安受到了女皇(陈瑾 饰)召见,叶平安与元少城两人奉皇命在一天之内共同侦破此案。

500

到这里,可以说还是破案剧的常规套路。

结果,在第一集结尾全部推翻——

从被邀请看病,到被抓下狱,再到被皇帝召见,最后参与军饷案,原来都是叶平安精心设计好的局。

包括但不限于,下毒让官员生病,设计与官员的偶遇,传播巫女名声,最后获得查案资格……

500

背后,是一整个复仇女团:

叶平安,丹心,采莲,顾二娘,霓裳。

她们都与一桩陈年旧案有关:十几年前,通泉县多名民女被当地权贵囚禁强奸拐卖,而负责调查的御史却反被污蔑,满门抄斩,幕后真凶直指京城的大人物。

500

十多年后,叶平安要带着案件的受害者,回到京城复仇。

军饷案,就是叶平安以身入局,展开复仇计划的第一步。

可以说,仅仅从前几集看,《掌心》对得住它所宣传的部分高能口碑——

人均八百个心眼子,剧情层层反转再反转。

剧中反派看起来毫不降智。

比如叶平安给官员看病,对方怕被窥破心事,拿着匕首准备随时动手,但被叶平安言语间化解,就在观众以为没事的时候,叶平安刚出门,官员派出的杀手就尾随上门灭口。

500

尚书海宜平,前边刚刚帮叶平安解围,还因为叶平安诊疗妹妹的自闭症对她礼遇有加,但暗地里也不忘用印记去试探叶平安的真实意图,一发现不对,前边二人相处得再和谐,他也暗地里下令把叶平安处理掉。

500

‍更别说元少城一开始和叶平安的关系,也是有利则帮,有害则卖,毫不相欠。

嘴上的形容也是骗子,毒蛇。

500

500

开场案件里的角色,狠起来都不拖泥带水。

反转设计也是尽可能做多做足,很多时候,不到案件结束,根本不敢说故事进展已经停止。

让很多观众为此买账:

案中案中案,局中局中局。

但《掌心》的问题,也出在这些地方。

过去说为了醋包饺子。

但这一回,《掌心》却是为了醋,把饺子馅儿都快扔了。

03

虽然打着全女团复仇的旗号,案件受害者也大多是女性,但《掌心》本质上是一个性转版的男频式爽文。

它把男频典型的爽点,都安排在了女性角色上——

开局卑微。

一路逆袭。

入主朝堂。

主角叶平安的设定一出场就是智勇双全,以身入局的幕后操控者。

女团成员的能力也是各个拉满——

丹心擅长伪装,采莲擅长驯兽,霓裳在青楼里打探消息是一把好手。

也因此,在剧中主角团才可以挫败那些身居高位,树大根深的高官显贵,一步步深入到当年案件的真相。

但如果稍微细究。

不论是叶平安,还是主角团的其他成员,大都是设定先行。

比如她们是如何学到的本领,如何聚到一起,相互之间又有怎样的羁绊,《掌心》目前的展现都比较潦草,而剧中的呈现方式,明明是女性互助,却有了一层“油腻感”。

500

叶平安拍丹心的屁股打趣。

丹心和叶平安同床。

500

霓裳和叶平安的互动。

相比于传统的姐妹情深,《掌心》里的这些更像是姬情挑逗。

500

而剧中的反转,看似精彩。

但大部分细究,也都是“如转”——

好的故事反转是什么?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要铺陈细节,写草蛇灰线,增加台词引申义,尤其是,做到呈现给观众的信息量,尽可能对等。

这样才能在反转刺激的同时,还能逻辑通顺,意味深长。

但《掌心》的做法非常简单粗暴。

举个例子。

开场郑元案件中,郑元的下属来给元少城报信,元少城在收到信,反复跟对方确认没有被跟踪后,突然出其不意,一刀杀死来人。

500

500

这场戏展现元少城的阴鸷与野心,因为他随后拿此人做了投靠boss的投名状。

但。

后边的反转里说,元少城是发现了有人在偷窥,所以他用带血的匕首刻意演了一出杀人的戏,并没有杀人。

看似是补全了元少城的正义和智慧人设。

但稍微细想一下,他之前并不知道会有人上门报信,他们说话时也没有开窗,他又是如何发现有人在偷窥的?而那把按一下就会飙血的匕首他难道是时刻带在身边,随时在准备演戏?

500

很难细想。

还有主角团们识破计谋的方式,大部分也是来自巧合。

比如叶平安发现刺客身份的方式,是躲起来听杀手们背后议论。

比如叶平安被抓后传递出信息的方式,依然是其他人听到了官差在背后的吐槽声。

500

500

‍简单的偷听,就能获得关键信息。

这种经不起推敲的设计,只能给观众带来一些“爆米花式”的刺激。

而剧中的那些局中局、案中案,大都也是编剧站在上帝视角,在反转发生后进行的赛后解说。

换句话说,《掌心》能带给观众的爽感,不是主人公的成长变化,转变的心路历程,甚至不是复仇。

而是刺激本身

500

一开场交代了时代背景,女皇登基在位,有清除弊案的野心,这才让叶平安们决心抱团复仇。

剧集为此铺垫了礼伍党争的大背景,塑造了杜梁这类中层官员,海宜平这种高级官僚,以及梅相这种朝中大佬。

500

500

相比于对主线元凶的复仇。

这些朝中巨擘所代表的当时巍峨参差的(男性)权力秩序,才是主角团复仇路上的最大阻力。

这也是《掌心》一开始范起得足够高,足够精彩的地方——

女性抱团复仇,不仅是女性反抗压迫,更是弱者向强者挥刀。

但紧接着故事浮躁了起来:

元少城作为大理寺寺丞,在查案过程中,却被户部郎中杜梁轻易绑架,拷打,险些丧命。

500

前脚刚被皇帝封掌心使的叶平安,后脚就因为嫌疑,可以被酷吏关进狱中酷刑折磨。

500

包括后边的礼宗旭作为无官无权的闲散宗室,也可以对元少城这个大理寺少卿,打杀起来毫无顾忌。

这些为了激化矛盾冲突的设计,让前边用心构建的皇帝,朝堂,党争,外交,乃至正当的司法程序,看起来就像是开玩笑一般。

民不像民。

官不像官。

强者可以对弱者无限制凌辱,弱者要如主角团一样靠开挂完成反杀。

可要知道,剧中女子抱团复仇的目的,是翻案。

但翻案本身最难的,不是找到元凶。

而是“名正言顺”,是让真凶“伏法”。

最明显的对比案例就是,同样是爽文的《琅琊榜》,为了翻案,给主角团开了多少金手指,花了多长的铺垫,才最后换来了一句元凶梁帝当众狡辩,让他众叛亲离,无能狂怒。

500

500

但《掌心》却在破坏这种仪式感。

让位给了“反转”,一切为了“刺激精彩”。

为此可以让故事更惨烈,让情节更狗血,编更大的局,死更多的人,都无所谓。

而这不仅弱化了女性抱团反抗的主题,更是削弱了为了复仇打造的悲情底色。

产生这种偏转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掌心》相对于女性元素,对节奏爽感过度追求。

强刺激,强反转,而忽略掉了情绪铺垫,故事逻辑,哪怕按《琅琊榜》的模式,都还处在前期开挂的阶段。

这当然不能说不精彩,不好看。

但总归是为了这些设计,抛弃了这个故事更有价值的元素。

所以Sir说《掌心》在玩的是一个很新的东西。

但,新在哪呢?

短剧。

一个设计最能体现——剧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BGM来推情绪。

主角团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用。

故事发生反转的时候会用。

角色间产生冲突的时候会用。

男女主有拉扯的时候,继续用。

这个做法就是创作者从近些年流行的无脑短剧中汲取的营养。

情节的力量,情感的分量不够,就靠BGM,靠音量来凑。

500

似乎只要把情绪堆上去,观众自然就会被感染,从而忽略掉逻辑bug。

这就是这类创作上的一种投机和取巧———

不在乎创作本身,而是选择无限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

某种程度上说。

《掌心》和《唐诡》有相似的地方。

在宏大视角下,用案件,写出真实的人物困境与感情连接。

比如《唐诡西行》里的仵作案,惊悚的风格,曲折离奇的案件线索,但落到最底层,是丈夫对妻子的款款深情,是仵作对职业,对于工作原则的无上信仰。

500

直接戳中了不少观众。

500

但到了《掌心》,这种打动人的情感,被抽离为更抽象的阶级差异,与更俗套的痛苦。

比如元少城与他出身的邙沟贱民群体,对于身份被歧视的痛苦。

比如贯穿全剧的案件里良家妇女被拐卖囚禁暴力侵害的事实。

同样是困境。

但却失去了真正能够击穿人心的地方。

这样,哪怕它声量再高,话题再爆,再有人为此追捧和喜欢。

在这种拍法下,也不过是创作者给观众上强度刺激出的多巴胺。

演员不是《掌心》的问题。

一味迎合观众的情绪,丢了作品本身的生命力。

恐怕才是在观众的心头,竭泽而渔。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