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2.0时代开启,跨国企业土狼化

这两天参加一个外资企业的战略会议,感受到本土化已经成为这些企业,重新燃起战火的重要武器。

那些前两年苏醒过来并抢先一步的外资企业,在混乱的组织结构调整之中,踉踉跄跄的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些企业正在利用全球优势,聚焦并积极夺回中国市场。跨国公司本土化带来了喷薄向上的土狼精神,而他们的存在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良性的竞争才是最好的开放市场。

霍尼韦尔曾经早走过这一步。霍尼韦尔全球前CEO的《长期主义》,描述了 霍尼韦尔整体的情况因为在2018年它的市值从20年前的200亿美元到了1,200亿美元,非常辉煌。这本书正是描述霍尼韦尔 如何赢得长期主义和短期目标的统合。

其中如何在中国做市场,是它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所谓的E4E(east for east)以及E2R(east for rest)还有(BCC)成为中国竞争者。

这一段,描述霍尼韦尔中国的本土化起步阶段,如何应对旗下的盖瑞特涡轮增压器在中国的四处盗版的情况。

2004年的霍尼韦尔的盖瑞特涡轮增压器在中国模仿冒用的很多,无法销售。

霍尼韦尔中国原来的应对方法是,像打地鼠一样面对100多家冒牌公司,四处打官司。

此时霍尼韦尔中国有1000多人,很多都是国外,销售额3.8亿美金。

2004年霍尼韦尔中国新上任的总经理大刀阔斧,用格局扭转时局。

积极的方法是,不再费力地去打盗版官司,这些打地鼠的游戏从来只能带来更多的地鼠。

新的格局是立足于本土化的设计,而不是把盖瑞特涡轮在全球化平台的过度设计带入中国。

一方面要本土化设计更适于中国的路况,燃油质量不足。

一个产品重新定位。当时全球化平台设计目标是汽车寿命是25万英里,然而在中国,此时早已报废。

这种过度设计会造成成本浪费,同时完全缺乏本土化。

它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两年,使得国内的主机厂12家有11家开始采用盖瑞特本身的涡轮增压器。

霍尼韦尔进一步的开始改变策略,坚定成为BCC( becoming theChinese competitor)

换言之,做一个本土化竞争者,加入与自己影子的竞争。而不是让其他竞争对手成为自己的影子。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涡轮增压器也快速发展。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的涡轮增压器也迅速地成为了中国的产业集群。一直活跃到今天,成为全球化涡轮的重要玩家。

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会带来温和的雨水,繁茂着大地的植被。如果缺失了外资企业的存在,只留下本土企业的竞争,那将会是一个硫酸雨的时代。

2018年,涡轮增压器已经不符合它的更高增长标准而被剥离出去,但霍尼韦尔在其他领域,用同样的手法开创了自动化、材料的蓬勃新气象。

本土化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以至于中国在2014年就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而在最新的市场生态之中,它已经加入了商飞c919的核心供应商。

霍尼韦尔 应该是最早意识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存树,而现在这一点正在被更多的外资企业缓慢地感受到。

如果研发在海外总部,如果本土没有供应链支撑,那么在中国的竞争是不可持续的。

全球排第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国法雷奥的ceo说,全球汽车的健身房就在中国。离开这里,任何一个车企就会失去竞争力。

最执拗的丰田,本来并不想选择电动画这棵树技术树,现在也在上海建立独资企业。

这是一个高高悬空的信号弹,没有一个人会错过它。外资企业已经吹响号角,在中国的残酷的市场竞争建立立足之地。

这是一个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出海时代。这是中国企业大出海的一个本土镜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