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偷情”欧洲慌?这届国际政治比宫斗剧还狗血!
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在中国,大家忙着囤巧克力、挑玫瑰,准备迎接情人节。而在一些国家中,2月13日这一天却被赋予了另一种“浪漫”——“偷情节”。
就在情人节前夕,美国军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美俄高层的“密会”仿佛一场偷偷摸摸的地下恋情,给第二天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基调定下了“狗血剧情”。用中国网友的话说:“这是要抢情人节头条啊!”
特朗普政府对此的官方解释?不存在的。毕竟在国际政治的剧本里,“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讲故事”。
欧洲各国则像一群被蒙在鼓里的吃瓜群众,眼睁睁看着“老情人”美国和新欢俄罗斯眉来眼去,自己却只能攥着“民主价值观”的旧情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话说回来,美国和俄罗斯的此次密谈对欧洲来说,无疑是一次刺痛了自尊的打击。欧洲这些年来在全球政治中自以为是,挥舞着“民主”的旗帜,却忽视了自己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地位。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它们心中那颗害怕面对现实的心——深怕自己在这场全球化的角逐中最终沦为一颗“过期的配角”。
其实,美国的“偷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从拜登到川普,二者在俄罗斯问题上的默契暗流涌动,背后无非是在试图摸索出一种最能让自己占得便宜的策略。
如果说美俄密会是前菜,万斯这位美国二号人物在慕尼黑会议上的“逆天发言”,就是一道“酸辣汤”——酸得欧洲人牙疼,辣得他们直跳脚。
万斯同志一上台,仿佛化身教导主任,对着欧洲各国开启“咆哮模式”。他痛批欧洲“背离了与美利坚共享的价值观”,却绝口不提这些“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欧盟以“选举不透明”为由推翻罗马尼亚亲俄候选人的胜选结果,被他引用了一堆“选举不民主”“证据不足”的案例,把英国、德国、法国挨个点名批评,最后还不忘补刀:“在伟大的警长特朗普同志领导下,美国将替你们守护民主!”
对,没错,他用的就是警长!
荒诞的是,欧洲内部的“政治精分”症状愈发严重。过去高举“自由民主”大旗的政客们,面对特朗普的“保守主义铁拳”,居然开始集体“变脸”。德国总理朔尔茨一边喊着“欧洲团结”,一边被美国晾在慕尼黑会场外喝西北风;法国总统马克龙前一秒还在呼吁“欧洲主权”,下一秒就被万斯怼得怀疑人生。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一边喊着“不干涉他国内政”,一边大力干涉德国内政,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另类选择党”主席魏德尔。
之所以特朗普宁可选一个高度亲华的一个爱丽丝魏德尔,他也不会去支持朔尔茨,其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在老美“联俄杀欧”剧本下,共和党政府绝不允许欧洲自由左翼政客和政府继承美国老民主党政治遗产,同时还要进一步拿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个议题去进行炒作,从而吊销欧洲过去亲民主党这些政客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特朗普一夜之间给“新欧洲”吓成了“老欧洲”。欧洲的那些自由派政客们被逼得集体“精神分裂”:既要假装捍卫“民主正统”,又得偷偷给特朗普递投名状。
如果欧洲是“焦虑症患者”,那印度和越南就是典型的“幻觉症晚期”。这两个国家坚信自己能在中美博弈中“左右逢源”,甚至幻想成为“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天选之子”。
莫迪老仙在AI大会上高调宣布“印度引领世界”;越南则一边偷偷模仿中国“改革开放”,一边对美国抛媚眼。越南和印度都希望在中美在印太地区博弈,大量的地缘战略危机冲突爆发,引发的安全议题转出来的产业可以转移到他两个国家。
然而现实很骨感。特朗普一挥手,对印度加征1000亿美元关税,理由是“你赚了我的钱”。越南更惨,签了一堆“中美产业转移协议”,结果发现协议里写的“合作共赢”,翻译过来是“韭菜互割”,这就是典型错误的地缘战略冲突,殖民思维的延续而产生的结果。
在这场全球荒诞剧中,特朗普的“务实主义”堪称一股清流。别人搞地缘对抗,他搞“地缘抢矿”。格陵兰的稀土、乌克兰的矿产、加拿大的石油……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他甚至放话要“收购乌克兰一半矿产资源”。
这种“土匪式经济外交”让欧洲彻底懵圈。法德英三国试图抱团取暖,美其名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现实是,这三个“皮匠”连怎么生火都没达成共识。
法国想拉中国当外援,德国惦记着俄罗斯的天然气,英国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当美国的“舔狗”。最终,这场“抗美联盟”活成了微信群里的“拼多多砍价群”——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一刀没砍成。”
当欧美在政治舞台上“撕”得不可开交时,中国却像极了小区里淡定遛弯的大爷——“你们闹腾,我修我的高铁”。
其实,欧洲越乱,对中国越有利,因为最坏的对策已经结束了:那就是民主党哈里斯上台,进一步团结现在的“老欧洲”,带着老欧洲继续对抗俄罗斯,然后在对抗的过程当中,冯德莱恩也好,哈里斯也好,继续谴责中国,对中国展开大量的关税。实际上,欧洲针对中国的关税比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要厉害。
这场全球政治荒诞剧的终极问题,或许可以用一句中国老话来回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美国忙着“偷情节”,欧洲深陷“焦虑症”,印度越南幻想“逆袭”时,真正的“渔翁”早已看透了一切——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历史规律本身。殖民时代的“地缘对抗思维”早已过时,21世纪的赢家,注定属于那些能把“发展”二字刻进DNA的国家。
至于特朗普的“警长梦”、欧洲的“价值观悲歌”,终将成为历史课本上的脚注。在国际政治的广场舞上,蹦得最欢的未必能领奖,但自带板凳瓜子围观的,肯定饿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