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社保挂靠代缴屡禁不止?放开个人缴纳社保户籍限制可行吗?
据央视网相关文章消息,辞职后的空窗期,有不少人首先考虑的不是申领失业保险金,而是急着找机构“代缴”社保。在部分大城市,“社保代缴”已经成为一条地下灰色产业链。
选择“挂靠”代缴社保,背后包含诸多无奈。在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社保缴纳的年限和金额,往往与购房、买车、落户、子女教育等资格挂钩,且对外地户籍人员以个人身份参保设置了较高门槛。
像文章中有一位叫一菲的东北小姐姐,她在2022年夏天的时候向已经工作了一年半的北京某互联网公司递交了辞呈,离职后,她计划用半年的时间休息放松,再学些新技能,为之后变换工作赛道做准备。
但在歇了不到一周,一菲就遇到了麻烦——她的北京社保断缴了。
按照北京市政策,非北京户籍人员要想获得买车、买房资格,需要连续缴纳5年社保,且无法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行缴纳社保。
对一菲而言,她此前已有连续缴纳2年6个月的记录,很可能会因为这次短暂离职所导致的断缴就前功尽弃。
最终,一菲通过朋友、同事介绍,找到了一家社保代缴中介,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挂靠”在了一家陌生公司名下。“我每个月给对方一万多元,它帮我缴纳五险一金,每月发我六千多元的工资。”
然而,像这样的社保“代缴”行为本质上是虚构劳动关系,属于违规行为。2022年3月起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将社保代缴列入“骗保”范畴,违者可能面临最高5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而且,由于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多地人社部门发文提醒,通过“挂靠”代缴等手段缴纳社保可能面临代缴公司卷款跑路,个人财产受损、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等多重风险。
据介绍,截至2023年6月,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当零工经济、自由职业成为新常态,如何提供合法渠道,满足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需求,已经成为当下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对于这一问题,网上有网友认为,社保挂靠代缴滤镜不止的原因,是因为其利用了利用了社保制度的弱点,即通过在缴费基数与缴费地点方面的“投机取巧”,使个人所得利益最大化。
一方面,根据从养老金计发计算的过程的公式,如果有更多卡在当地(尤指中心城市)最低缴费基数参保的社保挂靠代缴的人群,对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越为不利。
另一方面,社保(连续)缴纳情况目前也成为地区设置政策门槛中的一项重要工具。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户籍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地方考察社保连续缴纳,实际上就是在“掐尖”相对高质量的就业人群。
因此,通过社保挂靠代缴不仅能在未来获取更高回报的养老金、是要“薅”社保基金的“羊毛”,在近期也有了对抗这种政策性“掐尖”的作用——以上两项结合,就是社保挂靠代缴作为违法行为、并且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还有网友表示,最初户籍限制的本意是限制外来务工人员或者短期务工人员挤占本地户籍的福利。但时至今日,中国人口流动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让全民皆可自我缴纳社保,才可以激活普通群体的消费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