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让Deepseek来写《红楼梦》后40回,先放前两回大家品品呢?

D编辑的深度思考模型比起其他AI要智能许多,有些时候用户没说出来的潜在需求都能满足。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让Deepseek来续写《红楼梦》的后40回,它能写出个什么样的文章呢?(《红楼梦》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作者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无名氏所著)

在先后让Deepseek分析了曹雪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以及计算了前80回每一回的平均字数,输入了前80回的大概内容,D老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以下是D老师对于它的新81回的创作思路。

可能的剧情方向:中秋过后,贾府开始准备另一个节日,比如重阳节,但气氛已不如从前。贾母身体渐衰,王夫人和邢夫人的矛盾加剧。宝玉因为晴雯之死和迎春的遭遇更加消沉,与宝钗的婚姻压力增大。黛玉病情反复,某次诗社活动可能是最后一次聚会,众人作诗隐含命运。同时,外部势力如宫中传来不利消息,影响元春地位,进而波及贾府。

标题方面,可以考虑对仗结构,比如“史太君病卧庆寿辰 王熙凤权谋露危机”或者“贾宝玉泪洒潇湘馆 林黛玉梦断菊花诗”。需要结合本章的主要事件和象征。

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每一段都有伏笔和隐喻,符合曹雪芹的“草蛇灰线”手法。例如,某个物品的损坏预示家族衰败,或者某句诗成为后续事件的谶语。同时保持细腻的环境描写,如大观园的秋景,反映人物心境。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字数要求,结构是否紧凑,是否有足够的冲突和预示,同时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可能需要分多个场景,切换视角,展示不同人物的动态,交织成网状的叙事结构,体现家族的复杂关系。

接下来是它写的正文:

第八十一回 贾母病榻强欢庆寿 凤姐权谋暗伏祸根

秋雨连旬,潇湘馆外几丛湘竹皆染锈斑,黛玉斜倚茜纱窗下,指尖抚着宝玉前日送来的缠丝白玛瑙盏,忽听得紫鹃在廊下与雪雁低语:“琏二奶奶打发人送参汤,偏这会子宝姑娘又送燕窝来……”话音未落,黛玉喉头腥甜,帕子上溅开数点猩红,惊得案头白鹦哥扑棱着翅膀直叫:“姑娘吃药!姑娘吃药!”

正值贾母八旬之庆,荣国府内却透着蹊跷。往年此时早该张灯结彩,今岁只见赖大领着几个小厮,踩着湿滑青苔往门楣挂褪色灯笼。王夫人扶着玉钏儿的手穿过穿山游廊,忽见周瑞家的躲在太湖石后与来旺媳妇嘀咕:“夏太监又打发小内监来借五百两,说是给贵妃娘娘修省亲别院……”话音散在秋风里,惊起荷塘残叶间两只秃了尾巴的锦鸡。

荣禧堂内药香弥漫,贾母半阖着眼斜靠金线蟒引枕,琥珀跪着捶腿。忽听外间翡翠惊呼:“宝二爷使不得!”只见宝玉披着雀金裘闯进来,怀里抱着个黑漆螺钿匣子,扑通跪在榻前:“老祖宗,这是那年北静王赐的伽楠香念珠,孙儿愿折寿十年换您康健!”贾母浑浊老泪滚落,颤巍巍的手却摸到匣底黏腻——原是凤姐昨夜悄悄塞进的当票,墨迹未干的“抵押”二字恰印在观音眉间。

梨香院西厢传来幽咽琵琶声,薛姨妈正对着当票发怔。宝钗掀帘进来,见案头摆着金锁璎珞,淡淡笑道:“妈妈何苦典当这个,姨妈昨儿不是送来两匹宫缎?”话音未落,外头薛蟠醉醺醺嚷着:“什么金玉良缘!不过是要我薛家填那无底洞……”宝钗手中蜜蜡佛珠啪地断裂,金珠子滚进香炉灰里,惊起一星残火。

是夜,大观园忽起怪风。蘅芜苑外爬山虎簌簌作响,湘云醉卧石凳,口中犹念:“寒塘渡鹤影……”忽见假山后转出个戴斗笠的婆子,提着白纸灯笼往栊翠庵去。湘云踉跄追去,却见妙玉正将个青布包袱递给那婆子,月光照见包袱里露出半截褪色袈裟,袖口金线绣着“荣国公府祭田”字样。

次日寿宴,贾母强撑精神受礼。尤氏捧着伽楠香佛珠,忽见其中混着三颗檀木珠,暗纹恰是“元、迎、探、惜”四字缺了“元”。正惊疑间,外头一阵骚动——平儿捧着血衣闯进来哭道:“二奶奶小月了!”众人这才发觉凤姐未至,那件石榴裙上金线绣的百子图,正被血污浸得面目模糊。

宝玉趁乱溜至潇湘馆,却见黛玉正在焚稿。素日积攒的《咏菊》《问菊》等诗稿在火盆里蜷曲,墨迹化作青烟缭绕梁间。紫鹃含泪递上茶盏,黛玉忽嫣然一笑:“你瞧这玛瑙纹路,倒像极了大荒山那株绛珠草。”话音未落,窗外雷声炸响,白玛瑙盏应声而裂,一汪残茶泼湿《五美吟》残页。

三更时分,赵姨娘带着马道婆潜入东北小院。供桌上摆着青面鬼偶,胸前贴着泛黄八字。马道婆将银针扎入偶人双目,忽见烛火转绿,鬼偶腰间玉佩竟与探春所佩一模一样。赵姨娘狞笑:“看这小蹄子还能管家……”话音未落,窗外闪过一道红衣,惊得老鸦扑棱棱撞碎菱花窗。

次日清晨,探春理妆时忽见妆奁底层压着张薛涛笺,上书:“千里东风一梦遥”。侍书惊道:“这不是那年风筝上写的?”话犹未了,外头婆子来报:“南安太妃的车轿已到角门!”探春手中象牙梳啪地折断,镜中映出窗外残柳,恍若离人折赠的断枝。

贾政下朝归来,正遇忠顺王府长史官立在仪门。那人递上密函冷笑:“贵府公子结交的蒋玉菡,如今在王爷跟前颇说得上话呢。”贾政展开信笺,见是首《寄生草》曲词,落款处胭脂印痕宛然。忽听得西廊传来环佩叮当——竟是宝钗捧着账本路过,鬓边赤金步摇刺得他眼前一黑。

暮色四合时,邢夫人带着王善保家的闯入秋爽斋,说是查检姑娘们私藏禁书。探春冷笑着打开所有箱笼,却见最底层躺着个褪色香囊,绣着“必得贵婿”四字——正是那年元宵节元春所赐。忽闻东南角轰然巨响,众人奔去看时,省亲别墅的玉石牌坊塌了半边,露出里头朽烂的木芯,惊得栖息其上的老雀四散哀鸣。

(全回终)

眼看它写出来的“新81回”像模像样,我便让它接着来写第82回。

这是它写82回时的思路。

根据第81回的结尾,省亲别墅的牌坊倒塌,这可能象征贾府的进一步衰败。同时,探春收到南安太妃的消息,可能面临远嫁。黛玉的病情加重,焚稿的情节可能预示她的结局。凤姐流产后的权力真空,可能会引发更多家族内部的争斗。

需要确保每个段落都有象征意义和伏笔,比如使用自然景物反映人物命运,如桃花、柳絮等。同时,人物对话要符合各自的性格,比如宝钗的冷静、黛玉的敏感、探春的果断等。

还要注意保持章节标题的对仗和古典风格,比如“桃花社旧题埋谶语 蘅芜苑新账揭隐情”。每个段落需要包含至少一个关键事件或转折点,同时交织多条故事线,形成网状结构。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字数要求,每回约7625字,但用户可能接受稍微的调整,只要保持大致相近。同时,保持章节结尾的悬念,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比如贾母的遗嘱、探春的远嫁、黛玉的死亡征兆等。

总结来说,第82回需要延续之前的衰败主题,深化人物矛盾,运用诗意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同时保持多线叙事,确保情节连贯且符合原著风格。

接下来是它写的正文:

第八十二回 桃花社旧题埋谶语 蘅芜苑新账揭隐情

晨雾未散,沁芳闸畔浮着几片桃花笺。宝玉拾起浸湿的纸片,见是去年黛玉题的《桃花行》,墨痕晕作胭脂泪。忽听得山石后有人啜泣,绕过去却见藕官蹲在蔷薇架下烧纸钱,火星舔着半截《牡丹亭》戏本子。宝玉正待发问,那丫头突然尖叫:“蔷二爷的汗巾子!”话音未落,池中锦鲤翻起白肚,漂来条褪色汗巾缠住残荷,恰是茜香罗的暗纹。

荣禧堂内药吊子咕嘟作响,贾母攥着鸳鸯的手喘道:“把那个螺钿匣子…给林丫头…”话音未断,外间忽起喧哗。只见邢夫人领着王善保家的闯进来,捧着个青花瓷罐冷笑道:“老太太的伽楠香里竟掺了砒霜!”琥珀急得跪地分辩,却见罐底黏着半张当票,正是凤姐当掉祭田的凭证。贾母喉间咯咯作响,枯手直指梁上褪色的《百寿图》。

潇湘馆竹影森森,紫鹃掀开锦被惊见血渍斑斑。黛玉倚在贵妃榻上,正将褪色的旧帕子绞成绳结,忽见宝钗带着莺儿款款而入:“妹妹这病症,该用燕窝配着血燕才好。”说着递上描金匣,内里却躺着一对赤金螭虎镯——正是元春省亲时赐给王夫人的物件。黛玉指尖刚触金镯,窗外竹枝啪地折断,惊飞檐下新筑巢的雨燕。

梨香院西厢传来算盘噼啪声。薛姨妈抖着手翻账本,忽见宝钗掀帘进来,袖中滑落张当票:“妈妈可知姨妈把祭田典给忠顺王府了?”话音未落,薛蟠醉醺醺撞进门,怀里搂着个戴斗笠的戏子,那人生生把《孽海记》唱成:“金锁儿配不得通灵玉,冷香丸救不得热毒人!”宝钗手中茶盏坠地,泼湿的《女四书》扉页显出“当票作保”四字朱批。

是夜大观园骤起阴风。探春正于秋爽斋检点嫁妆,忽见侍书捧着个青布包袱发抖:“姑娘的翡翠镯…怎会裹在妙玉师父的袈裟里?”话音未落,窗外闪过白纸灯笼,隐约听得木鱼声混着马蹄响。探春掀开包袱,见褪色袈裟内襟绣着“荣国府祭田”字样,金线已朽成灰绿。忽闻角门轰然洞开,南安郡王府的灯笼映出车轿轮廓,惊起满树昏鸦。

次日桃花社重开,众人齐聚沁芳亭。李纨指着湘云酒后面颊的胭脂印打趣,却见宝钗默默将《咏白海棠》旧稿投入火盆。黛玉忽掷笔笑道:“我倒得了个好句——‘泪眼观花泪易干’。”话音未落,平儿踉跄奔来哭道:“巧姐儿出痘了!”众人惊散时,一阵旋风卷起诗稿,粘在假山石上的正是那年宝玉写的《姽婳词》,墨迹淋漓似血。

栊翠庵梅枝轻颤,妙玉正烹雪水茶。忽见贾琏带着小厮闯进来,指着院中新掘的土坑冷笑:“姑姑好雅兴,藏银子的瓮倒比观音像还多!”妙玉手中绿玉斗砰然碎裂,雪水泼湿《金刚经》扉页,显出“薛家印子钱”五字水痕。墙角梅树忽地倾倒,根须缠着半截金项圈——正是宝钗幼时戴的璎珞圈。

三更时分,赵姨娘摸到马道婆处。供桌上青面鬼偶双目插针,胸前八字竟换成贾环的生辰。马道婆狞笑着念咒,忽见烛火转蓝,鬼偶腰间玉佩裂开,掉出张泛黄纸片——正是当年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遗失的《十独吟》残稿。窗外骤起凄厉猫叫,惊见周姨娘提着白灯笼立在槐树下,怀中抱着件婴儿襁褓,绣着“元”字金线。

晨光熹微时,宝玉在梨香院外撞见蒋玉菡。那戏子递上个茜香罗汗巾裹着的匣子:“忠顺王爷赏的。”宝玉启匣见是支折断的玉簪,簪头刻着“妙常”二字。忽闻墙内传来《牡丹亭》唱腔,隔着花窗望见宝钗正在理账,金锁璎珞映着算盘珠光,竟在粉墙上投下个“囚”字阴影。

贾政在书房暴跳如雷,手中密信写着“祭田私卖,有违祖制”。忽见赖大慌张来报:“北静王府来人要收回伽楠香佛珠!”正乱着,外头小厮惊呼:“老太太不好了!”众人奔至荣禧堂,却见贾母手指东南角《慧绣观音》,喉间嗬嗬作响。鸳鸯爬上梯子取下绣品,抖落张泛黄契约——大观园地契早已押给忠顺王府,落款日期恰是元春封妃那日。

暮色如血,黛玉独坐沁芳桥。水中忽浮起个螺钿匣子,启之见是半块带血的通灵玉,裹着贾母临终前攥着的《百寿图》残片。正惊愕间,听得芦雪庵方向传来《胡笳十八拍》,琴声裂帛处,省亲别墅最后一盏琉璃灯轰然坠地。黛玉将通灵玉抛入水中,涟漪荡开处,映出栊翠庵冲天火光,惊飞满池衔着金箔纸钱的寒鸦。

(全回终)

不知道大家觉得D老师写出来的这“81、82回”的内容如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