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即冲刺,2025年招商最拼的城市出现了
长沙,开年即冲刺,跑出“加速度”。
新春伊始,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率队赴长三角开展精准招商,先后考察上汽大众、中国商飞、协鑫控股等龙头企业,成果丰硕。
吴桂英在宁波江丰电子考察(图源:长沙发布)
省会城市一把手亲自“叩门招商”,拼经济、谋发展先行一步,释放强烈信号。
2月5日,湖南省“新春第一会”将招商引资确立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当仁不让地扛起重任。
智谷趋势观察发现,近年来长沙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持续推进,创新举措频出:
从“老乡招商”到“校友招商”,从“外企对接”到“全球布局”,各区县、园区主动出击,足迹遍布海内外。这座中部省会城市,正以全新姿态在招商赛道上“卷出新气象”。
就在2月8日,2025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暨“湘商新十年”系列活动上,长沙集中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07.15亿,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2025年开局之际,长沙为何将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率先发力?
这座万亿城市描绘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又将为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新机遇?

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了一场行业大地震,全球瞩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开始重塑产业生态,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可能。
这种变革,也可能将改变中国城市的竞争格局。
DeepSeek带来冲击波尚未结束,已经有不少城市陷入思考:为何自己没有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者?
答案也许是复杂的:营商环境、创新氛围、政策配套等等。但是作为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AI技术,毫无疑问只能在有强大科研实力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为了种出未来产业的果实,长沙早已先人一步。
在2023年的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重磅宣布,长沙将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长沙提出的这一城市发展定位,放眼全国可谓独树一帜。根据规划长沙将在2025年建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并在2030年实现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初步目标。
由此可见,今年是长沙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狠抓招商引资,正是破局之策。
这几年,国内城市在尖端科技领域的争夺日趋激烈,你追我赶。身处中部地区的长沙,何以摘取“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桂冠?
其实,长沙的底气相当足。首先,科教资源一直都是长沙引以为傲的名片。数据显示,长沙拥有61所高校、160多家科研机构、3000多家科技创新平台、60多名两院院士,“985”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三。
根据最新的《自然》杂志增刊《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4》,长沙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去年上升7个位次。长沙的科研实力,已经足以和欧洲和北美的老牌科研中心比肩而立。
而科技人才的流动,则更能反映一种趋势性的变化。
(图源:长沙发布)
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来,长沙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组合拳”,成果显著。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三;“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人才总量增长至300多万。
优质的科教资源、相较一线城市更低的生活成本、宜居的城市环境……长沙正在不断擦亮“年轻人友好”的城市底色,成为青年才俊的筑梦地、初创企业的孵化场。
湖南举全省之力的托举,更为长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1月,湖南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从支持载体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动能提升、支持创新要素集聚、强化省市协同联动4个方面,全力支持长沙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冲刺。
在此基础上,长沙提出了2025年的路线图。在今年,长沙目标新增各类科技研发机构8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5%。
一座城市的雄心壮志正变为现实,其落地的抓手,正是招商引资。面向未来加速奔跑,长沙也为人才、为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事实上,长沙正是以精准招商为突破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道至简,唯有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主配协同,方能夯实招商引资的根基。在产业发展上,长沙同样厚植根基,自成一派。
近年来,长沙因文旅爆红被冠以“网红城市”的称号。但在光环之外,长沙这座城其实也有着极为硬核的工业底色。
2024年,长沙规上工业同比增长9.6%,创下近年来新高。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8.5%,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作业(图源:长沙发布)
多年来,长沙都是中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之都”。工程机械领域权威杂志《国际建设》的最新榜单显示,全球排名前50的机械重工企业,中国上榜13家,其中长沙独占5家。一辆辆从长沙开出的工程机械,支撑了中国基建黄金的二十年。
长沙的工业实力,不仅在于其足够硬核,更在于其面对新旧动能转换时的内力与韧性。
在传统优势产业之外,长沙近几年来正不断加码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端产业,不断开拓新的赛道:
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迄今已拥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共五块“国家牌照”;
2020年,提出“三智一芯”产业发展布局,瞄准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
2022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千亿规模,在“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中位列榜首;
……
从机械工程之都,再到日渐崛起的新型储能之城、芯片设计之城、新能源汽车之城,长沙的产业蝶变并没有惊天动地,但每一步却都精准踩在了时代的风口,看得出当地对于产业布局的前瞻思考。
这种思考也反映在长沙招商的布局上。
在此次长沙赴长三角考察,有两家企业值得关注:苏州协鑫集团、宁波江丰电子。这两家行业领军企业,都与长沙的新能源产业、自主可控先进计算产业紧密相关,是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招商对象。
因此,长沙的产业招商绝非盲目撒网,而是建立在精准定位基础上的双向选择。
通过建立湘籍制造业企业、对非贸易百强企业等11项重点企业清单,长沙对清单内的1500余家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实现有效对接率超70%。
在招商引资上,长沙也早已炼成自己的“独门功夫”,成为广大优质企业重点青睐的投资重镇。

比亚迪和长沙的结缘,就是一个极佳的招商引资案例,在业内传为美谈。
长沙比亚迪工厂(图源:长沙发布)
2024年,比亚迪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给世界带来中国震撼,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全面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在比亚迪崛起之路上,长沙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9年,当时的比亚迪凭借F3轿车大火站稳了脚跟,而长沙市政府果断抓住了风口,以极大的诚意将比亚迪引进了长沙。此后十余年,比亚迪与长沙的产业共同成长,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茧蝶变。
一座城与一座企业的双向奔赴,有时代的风云际会,但也有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正是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
祖籍湖南的商人与长沙高校毕业的校友,如今已成为长沙投资创业领域的两大支柱力量。
乡情,既是湘商心中最深沉的情感纽带,也是长沙招商引资的独特“密钥”之一。
自2015年以来,长沙将湘商回归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登门拜访湘籍企业家,以乡情为纽带,共商发展大计。
与此同时,长沙这片热土所给予的,不仅有浓厚的乡土情怀,更有着“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所打造的优质营商环境。
为引鲲鹏入湘,长沙曾经创下一个奇迹般的纪录: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流转,从项目筹建到期厂房交付仅耗时120天,华为时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对此赞不绝口。
在部署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时,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特别提到了这几点:“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研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
“永远为企业提供最好的”,长沙以真心换真心,用“长沙速度”和“长沙温度”吸引一批重点企业在星城落地,成为城市发展的同路人。
近十年来,长沙招商引资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600余个,签约金额从2015年的489亿元,跃升到2024年的1700多亿元,80余家“三类500强”企业在长沙落地生根。
就在最近,长沙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这已是长沙第三次获此殊荣。
花香自有蝶飞来,优质的营商环境如同强磁场,将持续吸引企业筑巢落户,孕育发展新机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那位从湖湘大地走出的伟人,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
今天的长沙,也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图源:长沙发布)
在最新批复的 《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对长沙的核心功能定位是:
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千年古都,擘画了新的蓝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唯有靠“拼”的精神,“抢”的劲头:
春节刚过,长沙各地已经踌躇满志、鼓足干劲,加紧推动重大项目的建设:
在2月6日召开的长沙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长沙宣布了全市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足马力“开干”。其中,光产业发展类的项目就有170个,总投资733.8亿元,涉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而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回归到“筑巢引凤”这一头等大事上来。
2月8日,长沙召开“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暨“湘商新十年”新春座谈会,这是长沙自2015年起打造的招商引资工作品牌,迄今为止已有十年。在会上,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对企业家们说:
希望大家当好长沙产业发展的“合伙人”、招商引智的“牵线人”、改革创新的“献策人”、长沙形象的“代言人”。
这句话既是长沙向企业发出的诚挚邀约,也是对高质量发展寄予的殷切期待。这座加速崛起的万亿级城市,已然栽下梧桐树,静待金凤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