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平炮轰WTT,媒体评论
上观新闻
看来吴敬平吴指导这回是真的生气了,吴指导那在乒坛可是如雷贯耳的名字,马琳、王皓、樊振东、许昕为数众多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全是他的徒弟,妥妥的金牌教练。昨天(15日)他通过社交媒体发文炮轰WTT,说的话是又冲又猛,直接喊出“国球被资本裹挟,已经变味”这样的重磅结论,这是又把WTT推上了风口浪尖。
吴指导为什么这么愤怒?我看了吴指导写的帖子,我拎出来三点,可以看作吴指导怒斥WTT的三宗罪。
第一点,吴指导认为当国球被资本裹挟、为商业比赛站台的时候,已经变味了,他说这简直是在挥霍老一辈奋斗的基业。
第二点,他认为霸王条款绑架了全球运动员,他批评WTT通过高额罚款强制参赛等方式把樊振东、陈梦等这样的奥运冠军逼到退出世界排名,在国际乒联历史上也没有先例。
第三点,面对近日WTT推出的取消强制参赛、提升奖金等措施,他认为真正的罚款条例并没有取消,甚至加码了,根本没有解决运动员当下的痛点。
一位70岁的老教练,我相信他说这一席话一定是带着情绪的。他这么激动,我也是非常理解,一来基于老一辈乒乓人的情怀和国球的这一份荣誉。吴敬平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对他来说乒乓球是爱与责任,是国家的荣光,眼下的商业化趋势让他感到老一辈打下的江山被过度商业操作给挥霍掉了,自然就忍不住要拍桌子了。
其二也是护犊心切,这个我们也很能理解。那些都是他徒弟,看到他们的权益受侵害,被所谓的罚款规则逼得走投无路,吴指导觉得这明显是在抹杀运动员的自主权和职业规划。
其三,他看到奥运冠军居然要从资格赛开始打,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是对运动员尊严的公然挑衅,WTT此前迫于压力给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可关键的罚款条例还没取消,优秀球员是可以凭外卡参赛了,却没有恢复世界排名,也就难怪在吴指导心里这就变成了典型的避重就轻,光做表面功夫了。
要我说,吴指导批评的是,WTT是有改,但运动员的自由和健康依然还是被忽视了。WTT一刀切的罚款、取消排名,看起来还是苛刻依旧。
其二,吴老说的也没错,商业化你得有底线,体育要进步,商业化是趋势,但是如果对选手的权益不顾,恐怕是走不长的。
平心而论,吴指导是在气头上,说的可能有些气话。一方面商业化本身并非原罪,篮球网球这些项目都经历了职业化、商业化的洗礼,反而让运动员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舞台,乒乓球走同样的路未必是错的。WTT确实也是在做改革,取消强制参赛,给奥运冠军外卡,探索7局4胜制等,也算是听了部分球员的声音,只是力度还不够。
我想了想,给两条诚恳的建议:
其一,还是必须尊重运动员历史成就。奥运冠军要从资格赛打起,观众都看不下去了,参照网球ATP、WTA可以设置排名保护或者伤病积分保护制度,让选手更有人性化的缓冲。其二,确实得取消或者缓和过度罚款这个事。罚款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跟运动员有足够的沟通、征求意见,而不是像霸王条款一样硬塞过去。人家退赛真是有伤有病的话,凭啥交罚款呢?其三,加强沟通和透明度,WTT最好设立一个运动员代表委员会,让樊振东、孙颖莎、王楚钦这些主力都有话语权,对赛事规则和罚款标准进行集体商议,提高透明度。
吴指导这一句“国球变味了”,确实特别刺耳,虽然有一定的气话成分,但也警醒了我们:商业化该有,但不能一味的透支运动员和乒乓这项运动的传统底蕴。WTT要想让乒乓球更繁荣,更要听听顶尖选手和教练们的心声。运动员是比赛的灵魂,失去了他们,所谓的商业蛋糕也只是空中楼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