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还不能自满
现在对于我国学校教育,有一些引人关注的说法,如——
鉴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及多给人工智能大模型喂知识,它就会足够聪明,所以学校尽量让学生多记人类已有的知识,学生就必会有足够的创新思维能力;
“快乐教育”被证明不好,所以偏重让学生多记多背人类已有知识、多做题就是很好的的教学了,(似乎做题时用什么方式,是试套所记题型,还是重在推理分析,就不重要了);
我国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进入快速增长期了,而且数量已经很多了,证明我国学校教学方法已是非常好的了,(似乎不用再改进了)。
上述这些说法,不够严谨,在此予以分析如下: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种方法,在培养文学才能的语文基础教育方面有效,但这并不能证明,这种方法,以及类似的,死记硬背和套用既见题型去解题的学习方法,在培养科技才能的数学教学及其它有关探研能力的基础教育方面有效。
2、在培养科技才能的基础教育方面,“快乐教育”不行,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套题型打题海战就好。
3、目前顶级人工智能在高难度科技创新研究方面的能力还远不如一流科技人才,前者目前的优势是掌握知识多、思考问题时罗列相关因素较全面、完成思考速度快,但现在只配作一流科技人才的助手,以后若想在高难度科技创新研究能力方面赶超一流科技人才,主要不是靠多喂食知识,而是要靠培养或开发其创新研究能力。
4、虽然我国教育己取得很大的成功,虽然可以说我国科技总实力已追上米国,但就评价学校教育成功程度而言,对于我国培养出一流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及国内培养的科技人才在世界各地取得一流创新科技成果的数量,宜用国民人均指标来与米国比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有很大努力空间。人均指标要较快追上米国,还不能掉以轻心。
5、我国科技界目前仍有共识——近十年来,我国完整的大规模产业体系,及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国内培养的科技人才创造的科研成果,“从0到1”的还较少,且发表高引用量的科技论文占比还不够多,如果按国民人均计算,与米国还有不宜忽视的差距。即使在“从1到99”的科研项目方面,我们在高端芯片生产关键设备和工艺、大功率运载火箭、可回收复用火箭、大客机用航发等方面,已研发多年,尚待突破。
我国高科技方面今后宜与米国,及今后可能再次在科技方面发力的东倭和西欧,比人均指标,因为不仅要考量我国的长期安全和发展,也宜考量我们中华民族未来在世界上的文明荣位,所以在学校教育方面还不能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