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迎来100亿!打了多少人的脸?
作者 | Muse
来源 | 视觉志
50亿、60亿、70亿、80亿、90亿、100亿……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从未有哪部电影如此疯狂,票房竟以10亿为单位进行飙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做到了。
春节档的热度早已消退,唯独《哪吒2》始终霸占全民热搜榜,它先是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新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再是翻过《长津湖》这座巍峨高山,荣登中国影史票房第一;而后又趟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这条无垠江河,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2月13日19点10分,《哪吒2》更是在全球影迷的瞩目下,以无可匹敌之姿,创造了「100亿票房」的骇人纪录!
成都市高新区盛通街,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的角落里,导演「饺子」作为最大功臣,完全没有时间陪同事们庆祝,始终趴在工位上加班加点地画着破亿海报。他明显能感知到,自己手绘海报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票房飙升的速度。
另一处的角落里,《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先后为《哪吒2》单独发了两条微博,庆贺它所取得的成绩。这是其他春节档电影,所没有的待遇。
毫无疑问,这是两位导演之间的惺惺相惜。
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圈,饺子与郭帆是极其相似的,同为80后、都是非科班出身的导演、也都一鸣惊人,创造了票房奇迹。
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20,他们各占据两部电影,分别是《哪吒1》《哪吒2》与《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
他们就像同一座险峰上的攀岩者,感同身受对方所承受的磨难、万分理解对方所坚守的信念,亦互相注视着彼此先后攀登至更高的山壁。
他们是同行者,也都是奇迹的缔造者,他们都用实打实的成绩,告诉了世人一件事:
尊重观众的创作者,不会被观众所辜负。
1980年,伴随着一声啼哭,四川省泸州市的老杨家诞生一子,名为「杨宇」。因杨父、杨母分别是泸县人民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与该院的保管室管理员,故早早定下了儿子的未来——子承父业,当一名医生。
同一年,山东省济宁市的老郭家也诞下一子,取名「郭帆」。郭父、郭母亦对自家孩子给予了厚望,希望他未来能成为一名律师。
杨宇和郭帆打小就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考上名牌大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一直被周围的人唤作“别人家的孩子”。
直到90年代,一个属于全球文娱的黄金时代。
15岁的郭帆透过十几寸的彩色电视机,第一次观看《终结者2》,电影中惊悚骇人的特效、闻所未闻的未来世界,彻底震撼了郭帆的内心。他陡然间萌生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想法:我也要拍一部科幻电影。
杨宇亦然。
他整天沉迷于宫崎骏、押井守、皮克斯、迪士尼等大师及厂牌创造的梦境中,尤其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哪吒闹海》,他都重温了不下几十遍。他看得愈多,便愈发坚信,自己热爱动画。
《哪吒闹海》
据杨宇的中学老师回忆,杨宇经常会在下课后趴在课桌上画画,一旦动笔便会忘乎所以,常常遗漏上课铃响的声音。
1999年,杨宇与郭帆跟随着人潮踏入了高考考场。
考试结束后,杨宇依旧听话,乖乖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的医学专业。
郭帆则下定决心跟父母坦白,说自己想报考电影学院,但那一年并没有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在山东招生,所以他计划复读一年。母亲毫不留情地责问:“你复读就以为自己考得上吗?而且学法律才是最有前途的。”郭帆被母亲说服了,转而报考了海南大学的法学专业。
但热爱就像永不熄灭的火苗,一旦有风经过,它便会重燃烈焰。
所以,等风来。
上大学以后,杨宇因性格内向,每天除了埋头画画就是健身,活生生将自己练成了肌肉男。为此,杨宇常给人造成反差,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一身腱子肉的男生,竟然还画得一手好画。
有一回,一位同学找他帮忙做美术选修课的作业,主题是“树”。他三下五除二画了一幅枝条穿插、密而有序的作品,被老师给了将近满分的成绩。
25年后,该灵感被他用于《哪吒2》中,百万妖兽身缠锁链的一幕。
后来,杨宇还与另一位喜好画画的室友承包了年级内所有的板报工作,他俩每回画完,都会惹得全校惊诧。无他,杨宇二人实在画得太好了,堪称降维打击。
杨宇会画画的名声逐渐在校内打响,很多人都知道601寝室有个特别会画画的大一新生。
大一下学期,杨宇开始觉得内心似乎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但自己总是下意识地压制住它,二者相冲,导致他煎熬难忍。他自己形容那种感受是:“有东西在跳,有火在烧,仿佛一头猪在地震来临前想要拱圈。”
随着时间推移,雾霭消散,真相大白,那是他曾亲手掐灭的动画梦。
大二期间,20岁的杨宇开始尝试将自己精心绘制的一篇作品投至《科幻世界》杂志。岂料,画被入选的那一期,该杂志却突然停刊了。这件事对杨宇打击很大,他开始怀疑起自己是否应该追梦,还是老老实实听父母的话,当一名医生。
很长一段时间,杨宇都感觉自己站在一处岔路口,左边那条路迷雾重重、遍布荆棘、前途未卜,右边那条道平坦宽阔、花繁叶茂、安稳无忧。他知道自己应该往右走,但不知怎的,他就是想闯一闯左边那条路。
大学时期的杨宇
大三这一年,转机来了。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的黄雷同学,突然放弃了医生这个铁饭碗,投身进入了软件行业。这件事在校内引起极大反响,它也给了杨宇当头一棒,他感到内心有热血在涌动,于是他抬起脚,将其重重落在左边那条路上。
也是这一年,杨宇开始自学MAYA,这是一种全英文的三维动画软件,他英语不好,便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死磕,花费了六个月时间熟悉它,又投入一年多的时间钻研它。
601寝室的室友每当夜醒时,都能看见杨宇隐匿在黑暗中,眼睛死盯着发着昏暗微光的电脑屏幕的画面。
那是一个追梦人,最执着的时刻。
当杨宇大三才坚定信念时,郭帆大一期间便反悔了。
那段时间,19岁的郭帆突然做了一个梦,他恍惚间看见了自己衰老的模样,并不断在叩问自己倘若当初选择了拍电影,会不会后悔。
睡醒后,他有了答案——不会。
于是,才大一上学期,郭帆便开始满世界找摄影机、抓群演、请灯光师……第一天拍摄时,郭帆斗志十足,没有监视器,那就将寝室里的电视抱出来充当。折腾了一番后,他开始看效果,结果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是一部电影,手法也好、画面也罢,都太拙劣了。
郭帆备受打击,好在他有一股执拗的劲,决定不管怎样,先拍完再说。
就这样,两位同龄大学生,一个在成都,一个在海口,相隔1600多公里,却追逐着相似的梦。
2003年,杨宇与郭帆迎来毕业季,真正的挑战,就此开启。
杨宇拿着自己用MAYA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进入了成都一家数码影视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创作。
工作尚未开始多久,家中突然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去世。他陪着母亲料理完后事,担心她一个人在泸州无法照顾自己,便将其接到了成都。
杨母知晓杨宇未来将在成都发展,便索性在当地分期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二手房。杨宇因刚开始工作,工资入不敷出,杨母则每月有1000元退休金,遂拿出700元还房贷,另外300元用作家庭开销。
杨宇并未让母亲省心,他工作一年多以后,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干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能力上完全得不到任何提升,于是果断选择了裸辞。与此同时,他还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他想要自制一部动画短片,并借此作为敲门砖,正式踏入动画影视行业。
母亲见状,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坚定地支持他:“做你想做的,但别饿死。”
在自己一事无成、待业在家、入不敷出、前途渺茫之时,母亲默默支持,不嫌弃,不离弃。
而电影中的哪吒,在被世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在离家出走踏上征途、在四面楚歌之际,也是母亲在背后全力托举。
但令杨宇没有想到的是,他本以为制作这部动画短片只需要一年即可,哪曾想,一闭关,就是三年半。
漫长的三年半时间,杨宇仿佛人间蒸发。他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因为家庭开支全靠母亲的退休金,为了省钱,他没有离开超过家里40公里以外的地方。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打转。
无聊时,他就会收看央视一档名为《赢在中国》的节目,看着王石、史玉柱等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他总能从中汲取到能量。
生活上节衣缩食,娱乐上清心寡欲,外界还渐渐传出杂言碎语,说他一毕业就在家“啃老”。“啃老”的标签无论贴在谁身上,都是极具耻辱性的。但杨宇仍旧没有放弃,因为他深知这是一场豪赌,不成功,便成仁。
2009年年初,中文互联网突然火了一条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故事讲的是两位霸主为争夺土地,陡然间发动战争,其中两个飞行员在交战中落入荒岛。为了求生,他们化干戈为玉帛,由敌人变成了朋友,也看清了战争的真相。
这条动画短片无论是剧情、画面,还是创意都堪称惊艳之作,一举震撼了整个动画界,甚至揽获了国内外一众奖项,其中还包括「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杨宇在《打,打个大西瓜》片尾致敬一众偶像
网友们纷纷询问,究竟是国内哪家动画团队,为中国动画界扬眉吐气了一回。结果当他们得知整部短片,皆是由导演「饺克力」独自制作完成时,全都惊掉了下巴。
饺克力,一夜成为中国动画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饺克力」,就是杨宇。
这一年,他28岁。
杨宇接受老家报纸采访
郭帆同样为了挤进电影圈费尽了心思,他毕业后独自一人直奔北京,拿着两部大学期间拍摄的短片以及一个法学专业文凭,敲遍了整个北京城所有电影公司的大门。每次一进门,他都会忐忑地对前台说“我是来面试导演的”,无一例外,都被对方扫地出门。
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后,郭帆仍未放弃,他决定曲线救国。既然电影行业进不去,那就进广播电视行业,它至少和电影擦点边。就这样,郭帆面试进了一家旅游卫视,在里头担任节目包装监制一职。
可在电视台干了几年后,郭帆发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遂在2008年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目标是导演系。哪曾想,导演系堪称北影最抢手的专业,且名额只有稀少的五个,郭帆未能上岸。
第二年,郭帆吸取教训,决定再次曲线救国。他不再关心哪些专业适合自己,只要能进北影就行,于是报考了招生人数最多、竞争压力最小的管理系。岂料,无心插柳柳成荫。郭帆不会预料到,这门随意报考的管理系,未来将给自己带来巨大助力。
2009年,29岁的郭帆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
这是他距离电影,最近的一次。
郭帆在北京电影学院
杨宇一举成名后,于2011年8月17日成立了一家「饺克力」动画工作室,不拍电影、也不继续制作动画短片,专门承接一些广告、游戏CG、影视特效的外包单。
此举,并非是成名后忘记了初心。杨宇深知,拍一部动画电影,特效需要钱、美工需要钱、配音需要钱……哪哪都得大量烧钱,「资金」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坎。
倘若说,此前的三年半是用来磨砺技术,那未来的三年半将用于积攒资金。
2015年,资金慕名而来。
某一天,杨宇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光线影业旗下动画电影厂牌「彩条屋」的CEO,正在挖掘中国最有潜力的动画长片导演,杨宇便是他最看好的人。
此人名叫易巧,6年前因看过《打,打个大西瓜》,奉杨宇为天才动画导演,接手动画电影厂牌后,便第一时间想起了他,坚信对方会给自己带来惊喜。
突然得知自己可以拍一部动画电影,杨宇只觉得天上掉了一块馅饼,“啪嗒”一下砸在了自己头上,以至于他有些晕晕的。
但他很快面临一个问题——拍什么?
很多时候,当一位短片导演首拍长片时,往往都会选择翻拍自己的成名短片。但杨宇没有这么做,他的脑海中,不知怎的,猛然间浮现出年少时重温了一遍又一遍的《哪吒闹海》。
“哪吒其实和我挺像的,都有不认命的一面,以前我看《哪吒闹海》就很感动,他为国为民,自刎这些情节都历历在目,所以是有这种情节的。”
杨宇相信,哪吒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科幻圈迎来惊天大消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三体》,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轰动世界。
要知道,雨果奖可是世界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无论是含金量,还是影响力,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消息一出,举国沸腾。
所有人确信,这将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电影圈亦闻风而动,游族影业、中影股份、摩天轮文化传媒等影视公司先后买下刘慈欣手中的版权,轰轰烈烈地吹响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启航号角。
可没多久,所有人都像是霜打的茄子,蔫了。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目前根本拍不出真正的科幻大片,遑论实现刘慈欣所畅想的未来世界。
早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就曾上映过两部“科幻大片”,《未来警察》与《机器侠》,无一例外,都是名导执筒、巨星加持,结果均被调侃为披着科幻外皮的情感片,口碑票房双扑街。
左图《机器侠》剧照;右图《未来警察》剧照
中影股份不信邪,他们先是找了卡梅隆、吕克·贝松这些国际名导,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后来又询问了几位国内大导演,无一人敢接。
病急容易乱投医,误打误撞之下,中影找上了郭帆。
彼时的郭帆,在圈内小有名声,2011年拍了一部小成本的《李献记历险记》,带着一些科幻元素。2014年又拍了一部青春片《同桌的你》,以小搏大,收获了4.7亿票房,由此声名鹊起。
但这样一名只拍过两部小成本电影的年轻导演,能拍好科幻大片吗?
没人相信,中影也不信。
但出乎意料的是,郭帆竟然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中影那边起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聊着聊着,发现他确实是一个资深的科幻迷,遂选定了对方。
同样的问题,也缠上了郭帆——拍什么?
中影手中共有三部刘慈欣的作品版权,分别是《微纪元》《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究竟哪部更适合拍、票房预期更高,谁心里都没底。
思前想后,郭帆决定拍《流浪地球》,因为他认为这是三部作品中最容易实现影视化的。
当然,容易并不意味着简单。彼时的中国科幻电影就像一片荒土,寸草不生,没有成体系的工业化,也没有成功案例可参考。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时间倒回到2014年,这一年,郭帆、陈思诚、宁浩等中国青年导演被国家电影局公派至美国的派拉蒙影业进行交流学习。开头都很顺利,对方展示了好莱坞大厂的顶级水准,各种惊世骇俗的特效、设计理念将郭帆等人震得心服口服。
可当触碰到电影制作的工业化流程时,派拉蒙方闭口不答,甚至遮遮掩掩,一点儿画面都舍不得透露给郭帆等人。
那时,郭帆便清楚,工业化体系才是电影行业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拍不出科幻大片。而中国电影圈,甚至连工业化的地基都没有打好,二者的区别,等同于自动化流水线工厂与手工作坊。
郭帆面临的困境不止于此,还有同样重要的「资金」。
那时的电影投资方,有中影、北京文化和万达电影三方,怎料万达突然中途撤资,资金出现大缺口。
汹涌的暗流之下,还潜藏着特效、布景、道具、人员管理等等一系列难题。
所有的一切,都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般横亘在郭帆面前,令人心生畏惧。
郭帆没有退缩,他自诩愚公移山,既然无法翻越,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挪走。没有成体系的工业化流程,便亲自制定;资金不足,那就砸锅卖铁,还不够,再绞尽脑汁找免费演员、借免费道具;特效粗糙,那就一版一版来优化,直至满分为止。
十年磨一剑,一朝露锋芒。
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正式上映。
当观众们走进电影院时,无不难以置信地望着大荧幕,人们不敢相信,这竟是中国人拍的科幻电影,它是如此的梦幻,又是如此的真实。
一时间,全网沸腾,影迷们高呼: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已开启。
五个月后,同一座影院、同一座影厅,《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
当观众再度抬首望向巨幕时,又一次被震撼,眼前铺天盖地的特效堪称惊艳绝伦,是此前从未在中国动画电影中见过的场面。
一传十、十传百,《哪吒之魔童降世》亦引爆了影迷们的热情,票房一路飙升,最终定格在50.36亿元,高居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
而它的导演,名叫「饺子」,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饺子」,就是杨宇。
在39岁的年纪,杨宇和郭帆一样,先后圆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
而在抵达终点的最后一段路途期间,杨宇遭遇的坎坷,并不比郭帆少。光是剧本,他就打磨了整整两年,共66稿;因资金紧张,请不起动作指导,杨宇便亲自上场,据说超过70%的角色他都演示过;由于特效难度极高,某外包公司的特效师还因压力过大选择了离职;节衣缩食下,杨宇依旧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镜头堆叠到了1400个。
事实证明,观众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用心创作内容的导演,《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佐证。
杨宇、郭帆也愈发坚信:好作品,都是用时间磨出来的。
《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后,郭帆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福,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流浪地球2》的拍摄计划。
《哪吒之魔童降世》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后,杨宇仍未将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他深知第二部将会是更艰巨的挑战,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影迷期待。
一晃眼,又是数年光阴。
2023年1月22日,《流浪地球2》更胜前作,当太空电梯在大荧幕中出现的瞬间,中国影迷无不发出惊叹:我们的科幻电影,终于可以比肩好莱坞了。
2025年1月2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亦超越前作,特效也好、故事也罢,皆抵达了更高的山巅,那是中国动画电影未曾踏足的领域。
曾记否,2025年春节前夕,圣诞节票房惨淡,是近六年最少的一次。
图源:微博@Bunny娱乐
因此,唱衰中国电影的声音络绎不绝,无数媒体、专家甚至直呼:观众已经抛弃电影了。
短短3个月,风向逆转。
《哪吒2》用远超影史票房纪录的成绩告诉所有人,不是观众不爱看电影了,而是人们愈发理性,不肯再为营销买单、为流量付账。相反,那些踏踏实实创作出的好作品,必将脱颖而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郭帆还是杨宇,哪怕他们不是科班出身,哪怕他们不懂娱乐圈的人情世故,哪怕他们不深谙商业运作的逻辑,但只要他们凭借一腔热爱,以死磕的态度去创作电影、去尊重观众,观众,自然也会用手中的电影票,无条件支持他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流浪地球2》的40.43亿票房不会是终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100亿票房亦不会是终点。
它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被好莱坞电影所垄断的全球影史票房榜。
正在攀登全球影史票房榜的哪吒2
就让票房,再飞一会儿。
参考资料:
1.“那个时候,我得装成一个导演”【张扬对话郭帆】
2.《我和哪吒导演“饺子”的过往种种》——公众号@永远的华西
3.《沪县小伙闭关3年半 动画“大西瓜”蹿红网络》——泸州晚报
监制:视觉志
编辑:Muse
视频号: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