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找回制造业吗?
美国能找回制造业吗?这篇文章写的好。
它解释了阿克伦市失去轮胎之都的城市蜕变,从橡胶产业走到现在包括半导体胶在内的化合聚合物。
去工业化是不可逆的进程,而且甚至可能是更高级的进化。
美国锈带愤怒者往往以为,留住制造业对美国就一定好。
但其实不一定。
[原文]
「把制造业带回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句口号非常有迷惑性:带回制造业本身就是困难目标,但在这里它变成了让美国伟大的手段。目的变成了手段、结果被说成方法。从而避开了真正的问题:工业化很难,再工业化同样难,具体该怎么办?
很多人认为只要政府可以加大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吸引投资然后通过关税等各种手段将企业拉过来,就可以逆转去工业化的趋势。这种视角把去工业化看作是一个循环性周期,而不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就像是天气循环一样。可去工业化不是天气现象。相比去工业化,现实里城市在自然灾害前往往更有韧性。
去工业化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是很难用过往方法去解决的,因为结构性就意味着大部分曾经有效的方法都失效了。
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就是个微观例子。阿克伦是典型锈带城市,当年却是整个美国工业化故事起源之一。在这里兴建的俄亥俄运河将五大湖和哈德逊河连接起来,在十九世纪初促成了俄亥俄州和宾州两个工业大州的兴盛。可以说是那些我们熟知美国黄金时代工业奇观的长辈。后来阿克伦抓住了橡胶工业。
1898 固特异成立于此。和水泥之都类似,这里被称作世界橡胶工业之都。
就像其他的那些去工业化城市一样,阿克伦上世纪下半叶开始经历了剧烈衰退。
运河早已不再是工业必需品,甚至运河旁干净明亮的洗手间里都没有水。全球化浪潮把阿克伦的橡胶工业拍在了岸上,它失去了接近两万个工作岗位。
日本、德国接过了阿克伦手中的橡胶,让它成为了典型全球化失败者。
为了挽救自己,阿克伦做了什么呢?
首先,阿克伦在大方向上没问题。固特异这样的大公司没有完全撤出阿克伦,并且市政府还通过各种加速器吸引新企业。
有超过 400 家聚合物相关公司在这里运用。
聚合物几乎可见在现代生活每个领域:电脑、杂物袋、纺织纤维和海水淡化膜都要用到聚合物。市政府努力让亚马逊把巨大的物流中心放在这。除此之外,还有一万五千名年轻学生就读于本地的阿克伦大学。
科技公司也喜欢阿克伦遗留的基础设施。
Google 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创办的神秘飞艇公司 LTA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于 2023 年在阿克伦租下了曾属于固特异飞艇的巨大机库。
这座「茧」型机库堪称美国工业化黄金年代顶点的象征:面积大于八个足球场,拱形大跨度完全没有柱子。每扇大门重 600 吨,门下每个轮子都要由一个独立的发电机。启动时,需要 5 分钟才能把门打开。甚至因为建筑过大、过于空旷,湿度高的时候室内会下雨。
感觉阿克伦似乎做到了能做的一切:和跨国企业密切合作、吸引新兴公司、招收年轻人、底子丰厚。那结果如何?
橡胶工业从来没能恢复过来,消失的两万个工作岗位就从未归来。趋势也没有变化,制造业预计到 2028 年还将损失 2,000 个工作岗位。而且阿克伦人口一直在持续下降,在过去六十年里消失了 1/3,从小三十万降到了不足二十万。
一般来说人少的地方治安总归可以吧?也没有。阿克伦总犯罪率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 82.84%,为每 10 万人 4250 起犯罪;其中有 482 辆被盗车辆、821 起暴力犯罪和 20.2 起谋杀案,堪称美国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雪上加霜,根据一项联邦法案阿克伦必须在 2028 年前更新已有 100 年历史的污水基础设施。估计更新需要 12 亿美元,未来几代人都不一定能凑够钱。
很多人怀念阿克伦作为世界橡胶之都的日子。认为如果阿克伦能坚持投资橡胶工业,把它留下,今天日子会更好。但现实中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教授玛格丽特·考威尔(Margaret Cowell)仔细研究了美国中西部八个大工业区应对去工业化的方法和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些专注于保留和扩大现有制造企业的地区比发展多元化经济的地区更缺乏适应性和弹性。越快速多元发展的地区,表现得就越好。
可惜很多城市的第一反应是否认事情的发生,不得不接受现实后却一味的加大对现有制造业的投入。一些城市甚至发明了一个词组「变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transition),让居民们感觉在行动、在变化。
但其实根本没有。
所以如果阿克伦在橡胶工业上一条路走到黑,可能还不如现在。
成本竞赛是一个零和博弈:你卖九块九,我卖十块,那结果就是你会把所有钱都挣走。
去工业化不是产品周期,一代好一代差;
它是资本的流动。哪怕仅仅是低一点点,资本也会流过去。
只要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成本比阿克伦更低,那更多的投入就会流向那里。
现实情况已经昭然若揭:加大投入和促进多元化都无法真正解决去工业化带来的问题,那么就说明问题绝不仅仅是政客嘴里说的「把制造业带回来」那么简单。
让制造业再次伟大太遥远了,每天的生活比远方工厂要更重要、比口号更重要。2024 年假日购物季,沃尔玛上架了一款美国制造的棉质 T 恤,售价 12.98 美元。T 恤图案是几个大字:「AMERICAN MADE」。
红蓝两个颜色确保每个党派的爱国者都可以买。沃尔玛骄傲地说通过技术进步和订单保证,第一次美国制造商用能盈利的价格制造出了价格低廉的 T 恤。沃尔玛还顺便重新定义了价格低廉,因为亚洲制造的纯棉 T 恤售价只要一半,有时候还更低。
问美国人把制造业带回来好不好?当然都说好。但要问他们多花一倍的钱干不干?可不好说了。
而且就算制造业回来了一些,受益者就是今天喊得最大声的锈带吗?12.98 美元美国制造的 T 恤,来自北卡罗来纳州。
北卡从来就不是锈带,而是太阳带的一部分。
太阳带一般指美国南部和西南部,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州。这些低纬州,吸引了北方年轻人与全国的投资。成本游戏的幽灵此刻又出现了:低纬度地区的生产成本比高纬度少,因为冬天不用取暖也不会因为大雪耽误工期。也不会便宜太多,但成本游戏就是这样。便宜一点,也是便宜。
去工业化连锁发生的很多事里,中国人最关心的是目前两国贸易争端。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美国和中国在工业化这件事上完全不一样。中国是少有以整个国家变成工厂的模式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工业化是每个城市、每个镇甚至不少村都有自己的拳头产业、都有工厂。工业是我们共和国立身基石。而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工业国都不是这样,美国尤其如此。
美国是工业化的现代国家,但这不代表美国全部国土都是工厂。相反,美国一大半地方完全没有经历我们经历的那种工业化路程。这个国家很多地方从来没存过工厂体系,相当一部分国民几代人都没和工厂打过交道。肯塔基州蓝草区养马的农场主,操心的问题是草原的退化,而不是工业的衰败。即使在美国工业的鼎盛时期,绝大部分州的主要雇主也不是制造业。到了 2016 年,美国只有两个州的最大雇主是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