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真是集采“大赢家”?
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第十批集采的“灵魂降价”在2025年年初引发了不少争议,这股舆论也波及了集采“大户”科伦医药。2月7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科伦药业提问:“第十批集采多个中选品种超低价格中标引发社会面广泛关注与讨论,同时前几批集采到到期后的续标价格也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探。同时对于集采药品质量不稳定的讨论出现在了地方两会议案中,作为集采头部中选单位和供应商,科伦仿制药板块是否能够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完成供应,是否能够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下获得合理利润并保持增长,仿制药是否仍作为公司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板块。”
科伦药业对此回应称:“公司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要位,保质保量完成集采供应。”
投资者有这样的顾虑并不奇怪。表面上看,科伦集团是第十批国采中选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属于集采“大赢家”。但从降价幅度来看,科伦仅仅是微利甚至有“亏本赚吆喝”之嫌。据统计,科伦医药在第十批集采中申报的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利格列汀片、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哌柏西利胶囊、瑞戈非尼片、氯化钾注射液等品种,与最高有效申报价比,降幅均超过80%。其中湖南科伦生产的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最小单位拟报价仅0.55元,与最高有效申报价相比降幅达91.51%。
而从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科伦药业输液产品的毛利率为62.27%,非输液产品的毛利率为42.30%。在本身毛利率并不高的情况下,集采大降价后,留给科伦的利润空间有多少还得打上个问号。
需要关注的是,近期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也透露集采存在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他表示,对于企业来讲,销量预期是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议价的方式和上游进行更有效的谈判,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的。第二,不可能所有的产品都去谋求非常高的盈利,包括跨国公司,他们其实在很多孤儿药的研究上面也是投入很大,但是最终的收益不一定能够画等号。大家仍然去做,我们这个产品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海通证券认为,随着科伦药业存量大品种集采接近尾声,集采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逐步出清。不过,据米内网统计,科伦药业预计也将成为第十一批国采的“主力军”。目前,科伦药业拥有的满足竞争条件的过评品种达到25个,是所有药企中所涉品种最多的。这也意味着短期内,集采对于科伦药业的影响依然不小。
好消息是,科伦药业的创新药业务正进入收获期,有望填补公司仿制药方面的盈利漏洞。作为科伦药业的创新药研发平台,科伦博泰在连续亏损多年后,于2024年上半年终于扭亏为盈。但截至报告期末,科伦博泰尚无商业化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默沙东的里程碑付款。
因此,科伦博泰的商业化进程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2月11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科伦药业提问,“科伦博泰的西妥昔单抗获批后,是不是可以直接进医保呢?还是需要进行国谈?”对此,科伦博泰回应称,“公司已为西妥昔单抗N01注射液制定了全面的销售策略,并正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商业化进程。关于产品的商业化进展,敬请关注公司后续公告”
据悉,科伦博泰生物类似药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N01注射液(A140)上市申请于2月7日获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预测,科伦博泰西妥昔单抗上市后,原研药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在短期内下降10%-20%。(内容来源|知谭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