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元宵节的甜点不止汤圆

500

500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管在南北方,都比较受重视,吃汤圆(元宵)寓意新的一年里团圆美好。

那么,新疆元宵节除了汤圆还会吃什么呢?

1

草原的馈赠:奶香漫溢

奶疙瘩

奶疙瘩是哈萨克族牧民间最稀松平常但很珍贵的礼物。

阿勒泰作家李娟在《羊道•春牧场》里写道,“哈萨克人做客通常是很郑重的事情,哪怕是孩子,也带有礼物上门,礼物通常是一块旧软绸包裹的风干羊肉和几块奶疙瘩。”

500

奶疙瘩是哈萨克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被称作“库鲁特”(干儿的意思)。是牛奶的结晶体,有甜奶疙瘩、酸奶疙瘩、湿奶疙瘩、干奶疙瘩等,可带油可不带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

500

奶疙瘩奶味浓郁,具有健胃、消食、安神等特点。

长期适量食用可补充身体所需钙、镁、锌等元素,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腹泻等作用。

奶皮子

奶皮子,维吾尔语里称作“卡伊马克”,10斤的鲜奶,只能制作出一斤的奶皮子,可见其珍贵程度。

奶皮子多产自北疆,是将牛奶煮沸,多次扬沸,加热的过程中不停搅拌直至冒泡,形成一种粗麻粒状的油层,凝结后就是奶皮子。

500

在新疆,大人们最常说的就是:“没有什么头晕脑热的是一碗奶茶解决不了的”。

奶皮子的传统吃法是将其放入奶茶里,喝奶皮子茶,或者抹在馕上享用。奶皮子奶茶是伊犁早餐里最过瘾且必不可少的餐品。

500

500

现如今,各地区美食文化不断交流与创新,奶皮子也有了更多样形式的创作:奶皮子蛋糕、夹心奶皮卷。

500

500

就想大声喊一句:“奶皮子蛋糕到底能不能走出新疆啊!”

奶皮酥

奶皮酥,正是用奶皮子加入各种新疆特色果干、坚果做成的糕点。

500

目前奶皮酥有三种口味:葡萄奶皮酥、玫瑰核桃奶皮酥、小白杏奶皮酥。

500

奶皮酥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泡奶茶或者配红茶绿茶当作下午茶糕点。

2

古丽的手艺:节庆之礼

馓子(san三声)

俗话说,油锅一响,年味儿登场!馓子就是新疆每家每户,逢年过节,当之无愧的“镇桌之宝”。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著名美食家苏东坡先生的《寒具》,描述的就是馓子。

500

500

500

传统油炸馓子以红糖、蜂蜜、花椒水、鸡蛋、清油、面粉等为材料,经过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再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

500

500

500

500

现如今,随着美食工艺的创新,馓子也有了各式各样、不同口味的展现。花馓子、手环馓子(玫瑰花味、炼乳核桃味)、脆馓子等,更是为这款富有新疆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打开了新的大门。

包尔萨克

包尔萨克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小吃,包尔萨克和奶茶、果酱、奶皮子往往是本命组合,全垒打级别的存在;就像包子配稀饭,豆浆配油条一样自然搭配。

500

500

阿勒泰作家李娟就曾经这样形容这种食物:“包尔萨克里仅仅揉了些盐,口感就已经相当富态了。揉进红糖的油叶子则是暴发户,揉进葵花籽油的面粒子是富二代。吃完暴发户,后面还等着富二代……这简直是过年。”

500

500

哈萨克族招待客人的前菜就是包尔萨克和奶茶,搭配各种果酱。

一碗奶皮子奶茶、一个刚出锅的包尔萨克、一口新鲜的湿奶皮子,这一口下去,新疆人的灵魂都在幸福地颤抖,让人回味无穷!

哈力瓦

听家族长辈说,在生活不富足的年代,哈力瓦是节日待客非常好的食物。它的食材虽简单,却能给肠胃带来无限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能为身体提供能量。

500

500

▲图片来源:微博@魔都俏佳人_

哈力瓦,是把面粉和油一起炒至黏稠,加入糖水和核桃碎、开心果碎等,搭配馕蘸着吃口感刚刚好,据说哈力瓦因为热性的特质,所以具有养胃驱寒的功效。

油炸糕

新疆回民制作的油炸糕是地方小吃里的一绝,油糕的味道香甜,口感酥软,技术高的师傅制作出来的油香可以让你回味很久,整个的油糕也只有手掌的一半那么大,吃起来却是无比醇香。

500

油炸糕是新疆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糕点之一,色泽金黄,表皮酥脆,质地软嫩,味道香甜。

500

油炸糕也是新疆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乔迁新居、招待贵客常备糕点之一。

巴哈力

巴哈力就是每逢过年过节时,新疆家家户户,一道必不可少的迎客点心。

500

初尝新疆糕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但总绕不过巴哈力。巴哈力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糕点,原是俄罗斯族常食的一种点心,也有人称其为黑蛋糕、莫斯科蛋糕,在新疆很多地方随处可见。

500

▲图片来源:微博@动物园园长马奇怪

新疆巴哈力的外形跟北京枣糕比较像,但二者味道相差甚别。不同于枣糕浓墨重彩的红枣味,巴哈力加上杏仁、核桃仁和葡萄干,口感则更加丰富些。

层层糕

500

说到巴哈利,就不得不提它的最佳拍档——层层糕。层层糕即kat kat,形如其名,是一层层叠起来的;它的每一层都涂满蜂蜜和炼乳,顶部再撒上一层饼干面包碎,吃起来口味绵密独特。

500

附上一个隐藏吃法:将层层糕冻起来后再吃。

冻过的层层糕每一层可以独立成块,和结冰的蜂蜜和炼乳搭配起来吃,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巴克拉瓦

巴克拉瓦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糕点,是维吾尔族特色糕点之一,起源于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如今广泛流传于中东和西亚地区。

由小麦粉、白砂糖、鸡蛋、清油、蜂蜜等原料烤制而成,口感酥脆,香甜可口。

500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西亚中东各国的巴克拉瓦与咱们新疆的巴克拉瓦有着肉眼可见的区别。   

500

500

传统的巴克拉瓦透着层层酥皮和厚实的馅料,而新疆的巴克拉瓦则更具有新疆风格的满满果干,像是被几片厚实的酥皮面饼夹着一样。

玛仁糖

玛仁糖,又称切糕,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在和田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500

其口味纯正,口感香醇,酸甜适度,清香袭人,甜而不腻,又营养丰富,无任何人工添加剂,是地道的纯天然无公害食品。

500

切糕由各样货真价实的干果作为原材料,实打实一层一层做出来,除了具有易保存、易携带的特点,而且非常抗饿,当然价格也不菲!

相信全国的朋友们一定听过关于切糕的“传奇故事”。

沙琪玛

沙琪玛,源于满语sacima的音译,是满族特色甜味糕点。清代满族入关后,由满族人引入北京才风靡全国,成为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

500

新疆的沙琪玛主要区别在于蜂蜜用量较多,再加一些葡萄干、核桃等干果,整体味道偏甜。

500

佳节将近时,无论是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还是待客小零食,沙琪玛都是最佳选择之一。

娜帕里勇

娜帕里勇是新疆各民族同胞都喜欢的糕点,层层叠加,像层层糕一样,奶香味十足,口感松软,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是新疆人最爱的甜品之一。

500

娜帕里勇视觉上看见的每一层酥皮,其实是两层薄薄的面皮叠出来的,上下均为动物奶油。

500

500

娜帕里勇还有很多“N+1”的种类,比如各种坚果口味的娜帕里勇。

古拜底埃

古拜底埃是塔塔尔族的糕点,外部酥脆,内馅松软,香甜可口。

500

它以中间夹有大米、面粉、鸡蛋、杏干、葡萄干、黄油等,有时也有肉馅为特色,可以说是“碳水+碳水”的组合。

500

例如婚礼、节日和重要客人来访等一些特殊或重要场合,塔塔尔族一定会制作古拜底埃招待宾朋好友。

牛乳馕

在新疆,馕就和空气、阳光、水一样,是新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500

牛乳囊则是馕系面食中的常见零食,牛乳囊因和面的时候只放牛奶不加水而得名。

500

牛乳囊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部松软,奶香四溢,香甜可口。

500

500

500

除了牛乳馕,还有玫瑰果酱馕、奶酪小油馕、辣皮子馕等,满足了新疆儿娃子和丫头子们的甜辣口味,在馕与地域特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平衡点。

无论是节日摆桌还是日常零食,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油塔子

油塔子是新疆各族人民喜食的传统面食,油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

500

油塔子可以配着奶茶吃,配着丸子汤吃:撕下一层蘸奶茶或者丸子汤,让羊油香与茶香/肉汤香在口中织出丝绸般的柔滑,这就是新疆这片土地写给小麦的情诗。

节日里的食物总是承载着比味觉更多的深意。

香甜的滋味是保存在味蕾里的记忆,也是对生活里重要时刻的见证。

新疆的元宵节除了汤圆以外的这些美食,你吃过几种呢?

500

-END-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