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进总理府,击毙希特勒:1938年“九月密谋”

有不少贵族军人坚决地站到纳粹政权的对立面,用自己的生命去抗争。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出身于历史悠久的施瓦本天主教贵族家庭的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伯爵(Claus Graf von Stauffenberg,1907—1944),他于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行刺希特勒,不幸失败,当夜即牺牲。他的英雄壮举在战后德国家喻户晓,多个城市建有他的纪念碑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或广场。战后西德国防军的一处兵营被命名为“施陶芬贝格伯爵兵营”。每年7月20日,西德政府及两德统一战后的联邦德国政府都举行纪念活动,联邦国防军军人会郑重宣誓以纪念施陶芬贝格。他的故事还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最有名的可能要属2004年德国明星塞巴斯蒂安·科赫出演的电影《施陶芬贝格》和2008年汤姆·克鲁斯出演的《行动目标希特勒》(Valkyrie)。

500

(施陶芬贝格)

其实抵抗集团(有不少人属于贵族)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有很多次,施陶芬贝格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军人抵抗集团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形成了。

1938年9月,国际形势高度紧张,希特勒威胁要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不惜动武。国防军的许多高级军官和外交部官员相信德国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一旦开战,德国必败无疑。在他们眼中,希特勒是国之大患。本着救国的精神,他们开始密谋,打算发动政变,冲入总理府,杀死或者劫持希特勒,推翻纳粹党政府。这就是所谓“九月密谋”(也叫“奥斯特密谋”)。

密谋的核心人物是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外军处(Amt Ausland/Abwehr)的汉斯·奥斯特中校(Hans Oster,1887—1945,最终军衔少将)。他是当时多个反对希特勒的群体当中“最核心、最积极的角色;是驱动力量,同时也是各个反抗集团之间的中间人”[1]。为了阻止战争、推翻希特勒,他多次向荷兰、比利时等国泄露希特勒的侵略计划。他说:“也许人们会说我是叛徒。但我不是。我认为,与那些跟在希特勒后面的人相比,我是更优秀的德国人。我的目标和我的责任是从这场瘟疫当中拯救德国,也拯救世界。”[2]这一席话颇能代表大多数抵抗分子(尤其是军人)的信念。

500

(汉斯·奥斯特)

参与奥斯特密谋圈子的人地位很高,包括曾任陆军总参谋长的路德维希·贝克大将(Ludwig Beck,1880—1944)、现任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Franz Halder,1884—1972)、军事情报局局长及海军上将威廉·卡纳里斯(Wilhelm Canaris,1887—1945)、内政部高官汉斯·贝恩德·吉泽维乌斯(Hans Bernd Gisevius,1904—1974)、央行行长沙赫特博士等高级将领和大员。

密谋者当中有不少贵族,包括埃尔温·冯·维茨莱本(第三军区,即柏林与勃兰登堡军区的司令,最终军衔陆军元帅)、柏林市警察局长沃尔夫·海因里希·冯·海尔多夫伯爵、柏林市警察局副局长弗里茨-迪特洛夫·冯·德·舒伦堡伯爵、驻扎在波茨坦的第23师师长瓦尔特·冯·布罗克多夫-阿勒菲尔特伯爵(Walter von Brockdorff-Ahlefeldt,1887—1943)、第50步兵团团长保罗·冯·哈泽(Paul von Hase,1885—1944,最终军衔中将,在1944年7月政变期间是柏林卫戍司令)、司法部官员汉斯·冯·多纳尼(Hans von Dohnanyi,1902—1945)、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长卡尔-海因里希·冯·施蒂尔普纳格尔(Carl-Heinrich von Stülpnagel,1886—1944,最终军衔上将)。就连新任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勃劳希契元帅(Walther von Brauchitsch,1881—1948)似乎也参与了密谋。或者说,即便他不是参与者,但也没有告发。

按照密谋者的计划,一旦希特勒命令军事动员、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就以“党卫军发动政变,国防军要重建秩序”为借口在柏林发动政变。首先由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茨(Friedrich Wilhelm Heinz,1899—1968)率领可靠的突击队杀入总理府,杀死或控制希特勒。随后逮捕纳粹党其他领导人,建立一个为期尽可能短的军事独裁政权用以稳定形势,然后建立新的临时政府。[3]

然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害怕战争,在谈判中向希特勒让步,于9月29日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让希特勒不费一兵一卒就赢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战争暂时没有爆发,希特勒大获全胜,在国内赢得极高威望,“九月密谋”无疾而终。

“九月密谋”集团被英国政府釜底抽薪,因此一蹶不振,但其中不少成员转入其他的抵抗集团,继续以各种方式抵抗纳粹政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包括贵族,将会为抗争强权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1] Hoffmann, Peter, The History of the German Resistance 1933—1945, trans. Richard Barry, Third English Editi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96, p. 82.

[2]Ibid., p.172.

[3]Ibid., pp.87-91.

500

(路德维希·贝克)

500

(弗朗茨·哈尔德)

500

(威廉·卡纳里斯)

500

(汉斯·贝恩德·吉泽维乌斯)

500

(亚尔马•沙赫特,1931年)

500

(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是抵抗运动的重要成员)

500

(柏林警察局长海尔多夫伯爵,抵抗分子之一)

500

(弗里茨-迪特洛夫•冯•德•舒伦堡伯爵)

500

(保罗•冯•哈泽,1941年)

500

(2002年德国发行的汉斯•冯•多纳尼纪念邮票)

500

(卡尔-海因里希·冯·施蒂尔普纳格尔)

500

(瓦尔特•冯•勃劳希契与希特勒,1939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