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交易截止日,一场没有输家的疯狂表演

500

我们可能正在见证NBA史上最疯狂的季中交易截止日。

东契奇与“浓眉哥”戴维斯互换东家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各支球队间发起多桩有关全明星水准的球星交易——为了尽力搭建起一套可能的争冠阵容,湖人和勇士,这两支NBA关注度最高的球队,以搏杀一般的姿态参与其中;巴特勒和福克斯,两位早早试图离队的球星最终得偿所愿改换门庭;就连兵强马壮的卫冕冠军凯尔特人也参与了交易,仿佛谁都不愿置身事外。

据HoopsHype统计,在NBA联盟436位有正式合同的球员中,有41人在一周时间内被球队交易,占比接近10%。而此时离交易截止日最后时限还有半天。

500

▲杜兰特也卷入了交易流言。

一直以来,但凡NBA有球员交易或者签约发生,我们都习惯从竞技角度看待其合理性,围观ESPN等媒体如何基于球队实力增减给交易赋予评级。不过,包括交易、买卖、自由签约等方式在内的球员流动,除了帮助相关球队靠近赢球的竞技目标,是否还会为联盟、球队乃至球员自身带来其它附加价值?答案是肯定的。

资深足球经理(Football Manager)玩家都知道,买卖球员,持续不断地买卖球员,是这个游戏能够从白天玩到黑夜的关键。

其实,球员流动不仅能催生出足球经理这种无比经典的经营类游戏,还能让以爆料为主的体育记者拿到惊人高薪。过去几天里,由于最先爆料独行侠与湖人的交易,著名爆料记者Shams Charania声誉达到了顶点。他在本赛季开始前加入ESPN,据John Ourand等多位媒体人披露,Shams的薪资约为300-400万美元一年。而他的前任,有爆料之神“沃神”称谓的Adrian Wojnarowski,从ESPN退休时的年薪更是达到700万美元。

球员换队为什么可以引发外界如此兴趣,甚至让部分媒体人以此为业?背后的逻辑,或许用“可能性”三个字便可以概况。

对球队而言,它可以是换来巨星时争冠的可能性,或者换来年轻球员或选秀权时重建的可能性,也可以是摆脱高额奢侈税省钱的可能性。换言之,球员流动是职业球队的形象工程建设,通过球队做出的交易和签约,媒体和球迷可以立刻理解管理层对于俱乐部当下的定位。

一个典型例子是2024-25赛季前的休赛期,CBA其实也发生了多宗足够重磅的交易,其中就包括郭艾伦在三方交易中转会至广州龙狮。在此交易发生前,广州龙狮已经送走了阵中多名主力,备受舆论质疑。球队时任总经理林葳当时告诉懒熊体育,广州龙狮并不想躺平摆烂,但这样的信号,直到郭艾伦这种级别的球星到来,才真正传达给外界。

不要听球队说什么,要看球队做什么,球员流动的结果,就是球队试图做什么的明证。只有了解到球队是意图争冠赢在当下,还是准备重建着眼未来,是用专业态度对待球员签约,还是得过且过应付塞责,球迷才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支持球队。球队也能依此与球迷展开更流畅的沟通对话。

500

▲交易发生后,郭艾伦球迷涌入广州龙狮官方账号评论区。

可对球员而言,可能性也许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许是树挪死人挪活,还也许是寻求更高的薪资。球场外,球员换队是竞技野心交织着现实诉求的抓马大戏,而球场上,球员流动还可能是球星诞生的催熟剂。湖人队在得到东契奇之后,又做了一笔补强内线的交易,送走新秀克内克特,获得了黄蜂队的年轻内线马克·威廉姆斯。有球迷戏言,在交易曝光三小时后,马克·威廉姆斯收获的报道数量,比他进入联盟三个赛季加起来都多。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NBA还是其它职业联赛,各支球队受到的关注度并不是平等的。在一段时期内,真正能够吸引最广泛球迷乃至破圈层关注的球队,往往只有少数,真正具备争冠实力的球队也是少数。一位实力超群的球员,没有成绩加持,便无法成为真正令人瞩目的球星;反之,身处大球市,也可以让实力稍逊一筹的球星获得超出身价的额外曝光。

以湖人球员奥斯汀·里夫斯为例,2022年,国产运动品牌准者体育与他签下代言合约,此时的里夫斯尚且不算湖人队的绝对主力。次年,当他表现更为出色后,不仅收获续约,还成为准者的参股公司厦门顶护投资合伙企业的小股东。某种程度上,如果不是身处湖人队这个平台,不是作为詹姆斯的队友,里夫斯也许很难获得品牌方此种程度的重视。大球市的造星能力,却让他可以在商业世界搅动风云。

如此便不难理解,作为联盟数一数二的年轻巨星,东契奇原本有终老达拉斯的打算,却在高层暗中谈判后突然被交易走,可他不仅没有表达太多负面情绪,似乎还挺开心——在今日湖人与快船的比赛中,他坐在替补席笑得十分灿烂。毕竟,这可是湖人队。

500

大市场有大市场的好,小球队也有小球队的好。小市场可以让球员避免过多干扰,得到充分成长。譬如曾经培养出“杜威登”的雷霆队,在摆脱三少渐次离队的阴影后,再次拥有了年轻的争冠班底,以及本赛季常规赛MVP最有力的争夺者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很难想象,如果他仍旧身处有强大争冠压力的快船阵中,是否还能获得足够成长空间,达到现在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准者已经给里夫斯出了两款正代签名鞋和一系列支线产品,而匡威给亚历山大打造的签名鞋至今还未曾问世。显然,与早早被运动品牌抢签的里夫斯相比,亚历山大的商业潜力还远未被充分开发。对于很多不常关注NBA的人来说,最近7场比赛中3次砍下50+得分的他,可能还是个十分陌生的球星。

当然,我们并非妄言亚历山大如果转会到大球市,将获得更高关注度。在对比不同球市的商业潜力时,不难发现,球员流动这件事情本身,就在为联赛创造着商业价值。对于职业联赛来说,允许球员自由流动,就好比坐拥一款免费的推流工具。

500

▲亚历山大。

本赛季,美国媒体一直关心NBA收视率下降的问题。就在上周,NBA总裁萧华做客丹·帕特里克秀时就提到,他支持将NBA每节比赛时长从12分钟缩减到10分钟,将比赛总时长控制在两小时左右,以便转播时长更符合现代电视的收看习惯。

不过现在,比改革赛制更直接提升收视率的方法有可能突然出现了。Forever Network首席战略官尼克·凯兰德(Nick Kelland)认为,东契奇加盟湖人可能会让湖人队比赛的当地收视率上升50%,全国收视率上升20%。他的依据是当年詹姆斯加盟热火和杜兰特加盟勇士之后,两项交易各自使得本地收视率增长了30-100%,全国范围增长了20-25%。

不管这组收视预期是否能转换成现实,归根结底,体育比赛想要引发球迷的观看热情,就需要持续制造话题,勾起球迷的关心和好奇心。赛场上将会发生什么,是随机且未知的,球员流动制造出的戏剧性和故事性,却会必然融进联赛的当下与历史脉络中。球员流动带来的可能性,是从竞技到传承,从传播到商业,全方位带来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人宁愿相信,是萧华策划了东契奇的交易,甚至相信是萧华操纵了一切交易。这固然有点滑稽,却体现了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凡球员流动起来,联赛就会“坐收渔利”,成为流量场上的赢家。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品牌商家为了让产品得到更多曝光,广告视频获得更多播放,都不得不花大价钱采买付费推广工具。但每个休赛期和交易截止日前,漫天飞舞的交易流言,可以为NBA带来不可计数的社交媒体讨论,制造一波接一波的声量。

相比之下,CBA在赛季进行期间开放了两个交易窗口期,虽然也传出一些交易流言,但最终并没有实质交易发生。比起休赛期热热闹闹的球员换队场面,显得冷清不少。尤其在常规赛第二阶段收官后,CBA还经历了一个新闻寥寥的春节假期,于是,2月9日即将开打的CBA俱乐部杯淘汰赛阶段,似乎要经历一次传播上的“冷启动“了。

500

而在当地时间2月2日,当Shams通过X平台正式发送湖人和独行侠的交易爆料时,他应该已经预计到交易会震撼很多人。而社交媒体可以十分量化地用数字告诉我们,其震撼的人数,大概突破了1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