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是什么成就了《哪吒2》的“神迹”
今天看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在猫眼专业版上的预测票房已经冲到了恐怖的108.53亿,这在一个多月前是大家绝对想不到的(今天还刷到一个一个多月前给《雄狮少年2》鸣不平的帖子下面,很多人说“没办法,他们就爱看魔童哪吒那样的”“哪吒2肯定不会有哪吒1那样的票房了,现在影院普遍冷清”……当然现在被挖坟kuakua打脸了),其实正是因为去年院线的持续滑落,整个电影界被一种焦虑和不确定笼罩,这也导致了这一次哪吒的高开疯走不仅没有招来同行的针对,反而大家都尽力托举。毕竟,现在绝对不是内斗的时候,把信息拉回来,把影院开下去,把盘子做大,后续大家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电影到了这个程度,其实很多成功的因素已经在电影之外了,我简单总结了几个我的想法:
1.导演和那些专业做动画的人气质不一样,没有中国动画人那种挺普遍的“中二病”和“艺术家病”,不给你搞很晦涩很文艺很非主流的叛逆,就讲一个非常普适的正义与邪恶,家庭亲情友情的故事。这就非常接近迪士尼梦工厂当年的成功模板了,事实证明就是大家看完后很满意。
2.我记得我小时候中国3D动画的技术水平还很弱,当时有一部号称“中国首部3D动画”的《魔比斯环》,虽说出品方是中国公司,但从制作团队到故事到发行,完全是国外的。再看到今天哪吒片尾满屏的中国本土视觉特效公司,真的有点“既往矣”的豪迈。“中外合拍”“好莱坞顶尖团队”救不了中国电影,只有中国整体技术以一个产业矩阵的形式强大起来,才能托举出这样的电影工业奇迹。
3.院线的推动,在排片上绝对优先和市场化的倾斜,这可以理解为整个院线乐见其成地刷出一个奇迹,来提振行业信心,扩大走进影院的基本盘。(俗称,有钱谁不赚)
4. 50亿之后进电影院的那些观众,可能正是业界希望看到放出来的“存量”——这些观众平时不会去看动画电影,甚至不会在春节走进电影院。但是票房奇迹带动媒体关注,再反哺票房冲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对于这些观众来说,电影本身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花了几十块再2025年初参加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群体性事件——他们需要去购买这种参与性,一张电影票的钱花得还是很值的。这和当年《战狼2》的口碑发酵非常相似。
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