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长篇之二:北美的贾提体系,迟到千年的两开花
稍微深入科普一下,印度种姓分为瓦尔那(Varna)和贾提(jati)两大层级。瓦尔那体系就是我们熟悉的婆刹吠首四大种姓加达利特,其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都远早于公元前1000年前了,不亏印欧种姓制骨灰级玩家),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成文依据是《梨俱吠陀》、《摩奴法典》等。贾提是在瓦尔纳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正式成型于8到12世纪的中世纪,随印度地方王国和行会制度成熟而完全成型。
在四大种姓及达利特的基础上,贾提体系将同一瓦尔那层级细化为上下有差等(进一步细细横切)或平行(领先太平洋东岸千年的竖切)的子种姓/亚种姓,其对各种姓的生活、婚姻、职业等方方面面规定得更具体,简直是巴拉特传统社会的运作指引。千年的贾提体系下,目前南亚切出了 3,000多个子种姓,每个子种姓都有对应的职业、地域及社群,简直细细切成臊子了。
贾提体系下,同一瓦尔那层级鄙视链层级不同甚至互相瞧不起情况比比皆是。在高种姓层面,如泰米尔婆罗门分为追随商羯罗的 Iyer 和毗湿奴派 Iyengar,两派在历史上争夺宗教权威,互不通婚。孟加拉婆罗门自诩为“纯正梵语传承者”,轻视其他地区的婆罗门。低种姓层面,首陀罗中高地位子种姓如韦拉拉(Vellalar,从事农业)坚持内婚制,拒绝与低地位子种姓如纳达尔联姻。在农村地区,首陀罗中的理发师纳依可能被禁止与农民种姓库尔米共用餐具。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张前些年流行的犹罗门、昂撒帝利、普世吠舍、多元陀罗的北美种姓梗图,但那只停留在瓦尔那层面。西大这几十年一路狂奔,从白右保守派占据主流,到多元素食及LGBTQ等性少数声势浩大,正是因为北美beta版瓦尔那种姓体系不够精细和个性化,已满足不了北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及物质文化需求,具备西大特色的贾提体系势在必行——于是,LGBTQ等72个性别、dei、亚裔细分法案等纷纷出炉,可谓跑步进入种姓天国。
南亚种姓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在洁净这个概念上,洁净程度与种姓地位直接挂钩。《摩奴法典》等经典规定,婆罗门因掌握祭祀权、梵文释经权被视为最洁净,刹帝利作为统治者掌握政权及武力次之,吠舍、首陀罗因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高种姓而被贬低,而“不可接触者”(达利特)因从事“污秽”职业(如处理尸体、清洁排泄物)被彻底排斥在种姓体系外。而同一瓦尔那层级,同样因“洁净”程度建立了鄙视链。在巴拉特,哪怕是同为最低等的达利特,杜比亚亚种姓(从事洗衣),就是可以狠狠鄙视更不洁的查玛尔亚种姓(从事皮革加工)。
西大当下种姓制度的核心,则是建立在正确(进步)这个概念上(当然,其最初版本种姓制是建立在弗朗西斯·高尔顿优生学基础上,核心是社达概念上的“优等”,小胡子思想的滥觞之一),正确(进步)程度与种姓地位直接挂钩。犹罗门既有二战受到迫害的资本,又通过金融、媒体行业的垄断掌握正确经释经权,堪称正确的极致。全世界其他所有族裔不管是二战侵略者还是受害者,都要为其赎罪,咱可谓人均耶稣了。
和南亚的同行一样,犹罗门擅长用正确经释经,不仅可以给性少数素食动保梵化(关于梵化概念,见印欧长篇一: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在五眼国家混得好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1375118)认证,还可以给各族裔种姓抬旗。只不过近年来犹罗门主导的北美大贾提体系建设下来,原来占据刹帝利的昂撒老钱及城市高等吠舍白人、低等吠舍红脖子多少有点精神错乱了,特别是白人老保吠舍们,原本在北美老瓦尔那体系的舒适圈;犹式贾提带跃进后,被低种姓多元化族裔(华人除外)的抬旗及同族的性少数梵化潮流冲击得苦不堪言。闪含系出身的犹家念出的经文,到底跟老印欧们有点排异反应,以至于白人老吠舍们两次抬出懂皇踩刹车。
面对北美这些年传达的最新精神,进步主义神教入脑的润华们,虽然态度比谁都虔诚,但限于老中的原生环境,DEI、LGBTQ等概念能读懂并能回国布道的,基本也就停留在LG这个层面了;能在赛里斯发展壮大的,更是停留在上个版本的feminism。
但正版贾提体系卷出来的巴拉特们就不一样了。72个性别加黑人素食变性者能让数学不好的红脖子脑抽眼晕,但对于3000多亚种姓环境博弈出来的三哥们简直不要太简单,都是祖辈做过的题。就连北美大区觉得应由他们首创定义并实践的跨性别和第三性别,南亚大区存在多年的海吉拉(Hijra)社群笑而不语。民主党执政这些年,H1B签证堪称巴拉特们的出埃及记,三哥们在北美这个迦南之地越混越好。
印度老哥:勿cue,算半开卷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