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亚基地的六代机-F23M战斗机来源与制造

思博亚基地YF23战斗机的重生

当年由于北极大熊的存在,资本出于需要保命,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进行工业化生产,制造出了核动力航母,重型战斗机,大量汽车,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工业化日常用品,提高国内的生活水平,但随着大熊解体,资本就抛弃些工业和工人,所以很快就出现了铁锈地带,毕竟搞金融来钱最快,所以花旗国在重型制造业方面经历了严重的衰落,其本土生产能力逐渐外流,许多关键科技逐步落后于潮流,失去了建造重型战斗机的能力。

500

为了再次伟大,花旗国建立了思博亚工业飞地,其中最重要项目:重新建立新一代隐身军用飞机生产线。制造出先进的六代隐形战斗机,以弥补在现有装备上的不足,并在全球保持继续领先的优势。

为了加速项目进程,思博亚基地直接将曾经竞标失败的YF23隐形战斗机作为基础,利用最新的数字化制造设备和工艺进行改进升级,开始制造基于YF23的系列作战飞机,该项目包括单座双发的F23M“天鹰”“天鹰”陆基战斗机/舰载机,FB23M重型战斗轰炸截击机,UAC23 战斗机,E23无人预警机,B23大型轰炸机。

500

为了加快进度,甚至把在博物馆里的原型机和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都拉了过去。研发团队深入研究 YF23 的设计图纸和实物,进行全部数字化后,强化了菱形机翼和 V 形垂尾的优势,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提高了飞机的升阻比,并且改进了进气道进一步优化整体隐身。最终目标把 YF23打造出一款全能型战斗机,能够进行超视距空战和近距离格斗弹能力。也可以执行快速突袭、精确制导打击地面目标,以及对海攻击任务。

但YF23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航电系统相对落后,武器挂载能力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研发团队改进工作。在航电系统方面,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采用了最先进的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技术。这种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引导导弹进行攻击。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能够对敌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和压制。

500

在武器挂载方面,研发团队对飞机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武器挂点的数量和挂载能力。F23M“天鹰” 战斗机不仅可以发射传统的格斗弹和中距离弹,还能够挂载新型的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研发团队还对飞机的飞控系统进行了升级,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的数字式电传飞控技术,让飞机的操控精准。

在制造工艺上,由于工业基地投入巨资,建造了10万吨模锻压机,可以制造大尺寸的高强度重量轻的航空结构件,同时也广泛采用了 3D 打印技术,对飞机的一些复杂零部件进行制造。提高了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质量,还大幅缩短了制造周期。同时,还采用了广泛使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减轻了飞机的重量,提高了飞机的性能。由于有前期基础的F23M“天鹰” 单座战斗机3年终于成功问世。之后迅速开发出了其他机型!

FB23M战斗截击轰炸机:思博亚研发团队为其装备了两台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这两台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变循环技术,能够根据飞行状态的不同,自动调整发动机的工作模式,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500

在飞机的结构设计上,研发团队对机身进行了加长和加宽,增加了燃油储备和武器挂载空间。同时,还对飞机的机翼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大展弦比的机翼设计,提高了飞机的升力和航程。

FB23M 战斗截击轰炸机的航电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配备了大功率的X波段三面阵列相控阵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雷达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光电瞄准系统则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和锁定;

虽然在空中作战中预警机非常重要,但生存能力也非常弱,而FB23M最重要功能是起到战斗机和预警机一体化,自己能飞能打航程远,还具备隐身能力,在增加尾部雷达后,做到了360度的预警,并可以指挥有人和无人机进行空战与对地攻击。

500

E23无人预警机:采用去掉了变循环结构发动机,大涵道比的发动机,高升阻比平直机翼,平衡木结构的相控阵雷达,飞行时间可以达到20小时以上;

单发无人战斗机 UAC23 :也是新概念空中作战装备,它使用一台变循环发动机,飞行性能极其敏捷,最大G值可达12+。研发团队在设计 UAC23 战斗机时,充分考虑了无人机的特点和作战需求。他们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使 UAC23 战斗机具备了自主决策和自主作战的能力。在作战时,UAC23 战斗机可以根据预设的任务和战场情况,自动选择攻击目标和攻击方式。

UAC23 战斗机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和低空突防能力。它采用了先进的隐身材料和隐身设计,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在低空飞行时,UAC23 战斗机可以利用地形和地物的掩护,避开敌方的雷达探测,对目标进行攻击。

在 F23 M系列战斗机陆续服役后,思博亚基地开始对其进行实战检验。在一次模拟空战中,F23M“天鹰” 战斗机与花旗国的 F35A 战斗机进行了对抗。F23M“天鹰” 战斗机凭借其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强大的机动性,轻松地突破了 F35A 战斗机的防御,获得大交换比的战绩;

批量生产

在思博亚基地巨大的现代化厂房内,F23M“天鹰”“天鹰” 战斗机的制造有24小时连续进行着:原材料区,一块块高强度的新型合金材料整齐摆放,这些材料是据说是“极昂星座来的外星人”提供配方炼制而成,具备轻量化与高韧性的特点,

加工车间里,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龙门数控铣床高速运转,发出尖锐的切削声。加工出F23M“天鹰”机身主要承力结构,数控模拉机制造的机翼表面光滑如镜,安装时候能够做到严缝丝合,能够有效减少空气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

在复合材料制造区,工作人员操作着自动化纤维铺放设备。碳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被一层一层精确地铺设在模具上,经过高温固化处理,形成了坚固的机身部件,如 F23M“天鹰” 的座舱盖和尾翼部分,这些复合材料部件不仅减轻了飞机重量,还提升了隐身性能。

总装车间。巨大的 F23M“天鹰” 机身骨架被吊运到总装工位,工人们像搭建积木一样,将各个零部件有序组装。先进的数字化装配系统实时监测每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接精度。当两台先进的变循环发动机被缓缓吊装到机身下方并精准对接时,往往现场要庆贺一番,这标志着 F23M“天鹰” 战斗机的核心动力系统安装完成。

随后进入调试阶段,技术人员们坐在大屏幕的控制台前,对 F23M“天鹰” 的航电系统、飞控系统进行全面检测。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各种飞行状态,测试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

经过多轮严格的测试和优化,一架架崭新的 F23M“天鹰” 战斗机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下线。

改进

随着 F23M“天鹰” 战斗机正式服役,思博亚基地并没有停止对其优化升级的脚步。在实战演练和模拟对抗中,F23M“天鹰” 逐渐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这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在航电系统方面,思博亚基地决定对相控阵雷达进行性能强化。通过增加雷达的收发模块数量以及雷达后端处理器性能,将雷达的探测距离从原本的 300 千米提升至400 千米,提高了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能够更早地发现并锁定敌方的先进战机。对光电瞄准系统也进行了升级,采用了更先进的红外探测器,探测灵敏度提高了 20%,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并跟踪目标。

武器系统的改进也是重点之一。F23M“天鹰” 原本配备的格斗弹和中距离弹在实战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思博亚基地研发了新型的空空导弹。新型格斗弹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技术,最大射程从原来的 20 千米提升至 30 千米,并且具备更强的机动性,能够在大离轴角的情况下发射,有效提升了 F23M“天鹰” 在近距离空战中的优势。新型中距离弹AIM180则采用了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双向数据链技术,射程从 120千米增加到180千米,具备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大大提高了 F23M“天鹰” 在超视距空战中的作战效能。

为了提升 F23M“天鹰” 的综合作战能力,思博亚基地还对其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引入实时分析战场态势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最佳的战术建议。例如,在面对多个敌方目标时,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的威胁程度、距离、速度等因素,快速计算出最优的攻击顺序和攻击方式,协助飞行员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500

与花旗国的 F35 战斗机相比,F23M“天鹰” 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 2.8马赫,而 F35 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 1.6 马赫,F23M“天鹰” 在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使得它能够更快地到达作战区域,掌握战场主动权。在航程方面,F23M“天鹰” 的最大航程为 5000 千米,而 F35 的最大航程为 3200 千米,F23M“天鹰” 能够执行更远距离的作战任务。在隐身性能上,F23M“天鹰” 采用了更先进的隐身材料和设计技术,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仅为 0.01 平方米,相比之下,F35 的 RCS 约为 0.06 平方米,F23M“天鹰” 的隐身性能更出色,能够更好地躲避敌方雷达的探测。

思博亚基地计划进一步提升 F23M“天鹰” 的性能。在动力系统方面,正在研发新一代的变循环发动机,预计将使发动机的推力提高 15%,燃油效率提高 20%,从而进一步提升 F23M“天鹰” 的飞行性能和航程。在隐身技术方面,将探索新型的隐身材料和设计理念,目标是将 F23M“天鹰” 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降低至 0.01 平方米以下。

F23M“天鹰” 战斗机能够与其他作战平台的协同作战能力,例如与 FB23M 战斗截击轰炸机,E23无人预警机、UAC23 单发无人战斗机以及地面指挥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战术配合,建立了完整的作战体系。

500

实际上思博亚基地也非常清楚在YF23基础上改进而来的F23M“天鹰”战斗机还是属于5.5代,在一边大量制造同时,也开始了真正6代机的研发!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