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的10%关税,或将成为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至此,美国正式在贸易领域为自己树立了三大敌人,除中国外,还有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分别背上了25%的关税,其中对加拿大能源产品的加税幅度更是高达10%。
既然人家的关税大棒已经举到头顶了,加拿大和墨西哥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在特朗普签署关税令宣布对墨西哥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立即表示,墨西哥将采取反制措施,向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回应。
紧接着,在墨西哥举起反美关税大旗之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戴维·伊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完全背叛了两国之间的历史纽带,这是对值得信赖的盟友和朋友的经济战争宣言。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已开始对美国商品进行报复,他指示省政府运营的酒类分销商停止购买美国酒类和政府采购。同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将加快新的自然资源项目,并寻求与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多元化。
划重点,在亚太地区寻求实现贸易多元化,你不和我做生意,那我就去找愿意做生意的人,其中亚太地区更是将合作对象直白的说了出来,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随着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战相继打响,美国现在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挑起了自己最大的三大贸易伙伴的怒火,并且,特朗普的关税战很有可能成为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而且美国对中国和墨西哥还有加拿大征收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样对美国加征关税,如此一来一回,根本没有任何一方吃亏。
最终吃亏的只有美国的消费者,因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最终会导致对美出口的商品价格上涨。
中国对美国出口,不同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多为高科技产品,例如芯片。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多为日用品,如服装,玩具等。
更重要的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也多为廉价汽车等,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一旦贸易战关税战开打,美国这边物价上涨的速度将会是难以估计的。
最要命的是,这边特朗普一边加关税,一边还要求美联储降息。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 美国应对通货膨胀的办法一般就是通过加息等手段,让美元回流。
比如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由于和中国打贸易战,导致美国物价飞涨,美联储不得不通过加息来调控物价。
但是目前美国的利率已经维持在一个较高区间,并且美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少缓解。
这就是特朗普的政策中奇怪的地方,按照常理来说,加关税跟降息是他政策的两大核心。此前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可以理解为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出调整空间。
可是特朗普一边加征关税,一边要求美联储降息,这么搞,美国的通货通胀很快就会像一个泡沫一样,濒临爆炸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美国人似乎特别害怕通胀。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凡美国的国家经济出现问题,通胀就成了关键词。如果遇上大选之年,情况更深,似乎美国的一切问题似乎都跟通胀有关系,不管是加息还是降息都是因为通胀率。
其实这跟美国的经济策略有巨大关系。美国的经济策略就是用疯狂印钞来推动经济发展,理论上货币超发肯定会造成大通胀,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而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不是调整货币政策,而是利用美元霸权的地位拉着全世界为他的超发货币买单,将危险转化成美元风险,让全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承担美国经济危机的责任。
所以通货膨胀在美国才会显得如此重要,因为一旦通胀压制不住了,不仅意味着总统会丢掉位置,而且还意味着美国这套货币超发经济政策的破产。
所以美国一直需要一个“世界工厂”,一个能够替西方世界制造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好来压制他们国内消费市场价格的上涨。以前这个国家是日本韩国,后来随着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这个角色变成了中国。
只不过中国不同于日本和韩国,日本韩国对于美国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完整主权的,比如美国在日本韩国驻军,这一点就是最有力证明。
所以,当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有超越美国的趋势的时候,美国可以轻松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来打压日本韩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凭借广场协定刺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原因。
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不仅具备完整的工业基础,同时还具备广阔的经济市场,这先天决定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只能说是合作伙伴而不能是美国定义的“盟友”那般“奴仆”一样的关系。
所以当美国需要打击中国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无法像当初控制日本韩国那样控制中国。
这也是特朗普进入第二任期后对华政策改变的原因。特朗普心里清楚,美国已经却失去了直接跟中国硬刚的实力了。他离开的这四年,世界格局再次为之一变,中美博弈的基本盘同样也为之一变了。
搞懂了这一切,我们再回来看特朗普的策略问题。特朗普之所以一边加关税,一边要求美联储降息,很可能是打着超发货币的心思,物价上涨,那就大量印钱,提前引爆这颗可能潜在的经济危机的暴雷,再次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
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估计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