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他们,硝烟才能化成烟花,映照万家团圆
又是一年万家团圆时。
春节期间,我们总能看到很多美丽的烟花。当烟花绽放于夜空,你会想到什么?于大多数人而言,绚烂的烟火会带来幸福与欢乐。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大年初二,中国军号与钧正平联合推出了微短剧《硝烟花》:来自80多年前的小战士错把烟花当成信号弹,“邂逅”了2025年的两位主人公,展开了一段时空错位的对话。往昔的艰苦岁月和今天幸福安康生活的碰撞令人泪目。故事的最后,小战士迈着坚定的步伐返回他的战位,走向已知的“光荣”结局。
何为英雄?大概就在于那份向死而生的勇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毅然献出宝贵的生命。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是血肉之躯、有儿女情长,也时时刻刻牵挂着自己的亲人。小战士紧握的照片就是他牵挂的人,但为了打跑鬼子,为了一个不再有硝烟战火的中国,只能把牵挂放在心底,奔赴战场。这一刻,一个普通的小战士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是一个民族精神谱系中最醒目的标识,是一个国家道德天空上最璀璨的星辰。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是英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是英雄,平常日子无私奉献的也是英雄。在英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祖国大地上,一茬茬后来者走过前人走过的路,扛起前人肩上的责任。
在人民军队中,英雄更是无处不在。在地动山摇的救灾现场,在波涛汹涌的远海大洋,在硝烟弥漫的演训一线,在冰天雪地的边关哨所,在艰苦平淡的基层营连,无数的普通官兵在心底深藏着英雄的种子,他们把名利抛于脑后、把责任举过头顶,在危难时刻总是用最铿锵的誓言、最无畏的行动,扛起最困难、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加勒万河谷写出不朽的篇章;“人民英雄”申亮亮,为阻止载有炸药的恐怖分子车辆冲入维和营地壮烈牺牲;年轻的战士苗鉴,用奋力托举践行了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那句话:“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奉献我的一切”……
有一段话曾在网上热传: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是的,英雄是为了国家、民族和身后千千万万的人民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山河不语,天地无言,却有一道点亮长空的星光,提醒着人们:英雄一直都在。
记住他,记住每一个为国为民捐躯者,是历史深处传来的呼唤。回应呼唤,回应每一份赤诚的爱,是后来者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十四亿人的铭记将凝聚成一个民族的英雄主义情怀:每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都会被仰望。
1986年,“两弹元勋”邓稼先病重,弥留之际,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乘红旗车绕行天安门广场。他问夫人许鹿希:“再过10年、20年,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研制、生产歼-10、歼-20战机的成飞集团展厅那两句话,是对邓稼先的最好回答: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尊崇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弘扬他们崇高的精神,并将之转化为奋进前行的动力。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深受英雄精神熏陶,沿着英雄足迹追寻,年轻一代正茁壮成长。空军航空兵某旅“杜凤瑞大队”李源通,多次在战备警巡任务中担当重任,是该队最年轻的“95后”空中任务指挥官;山东舰首位女航行值更官李韵晗面对外军舰机协同布势,沉着冷静,经历考验;陆军某边防团“90后”战士吴晨晨,驻守在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书写着高原官兵的忠诚与坚守……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一个个立身为旗的姿势,年轻子弟兵昂首阔步,锻造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当前,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有两年多时间,更加需要群英荟萃、英气浩荡。这就要求广大官兵,学习英雄的忠诚信念,永远做听党话、跟党走的钢铁雄师;锤炼英雄的无畏品格,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激荡英雄的奉献精神,甘当强军大潮中朵朵浪花;砥砺英雄的实干担当,矢志强军,聚力打仗,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实现更大的作为。
国家者每个人的国家,天下者每个人的天下,我们能为国为民、为人为己做些什么,在于自己的行动抉择。曾几何时,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了对中国美好愿景的渴望: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今天,先辈的愿望已成现实,彼时硝烟已经化为今日烟火,但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仍然艰巨。对我们而言,高举英雄精神旗帜,学习英雄并成为英雄,接续历史并创造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就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