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凯歌】2025年全国落地!事关医院收费,国家医保局官方解读

近日,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步伐再度加速。一个月内,国家医保局针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新政频发。

11月初,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各省份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包括肿瘤标志物等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推进各省间检查检验价格相对均衡。

11月8日,国家医保局官网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专栏,密集发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目前包括护理、综合诊查、康复、产科、辅助生殖、口腔种植、放射治疗、器官移植等17批立项指南。

其余立项指南也将陆续编制发布,以此统一指导各地医疗机构规范价格项目,合法合规收费。

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举办了首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直播,回应立项指南编制相关问题,并确立了未来各地医保局、医疗机构的工作目标。

立项指南的编制出台,标志着规范统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系统性工程进入快车道,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的颁布也指日可待。

500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加速进入临床,向“老幼”倾斜创新收费项目500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提供诊查、护理、手术、检查、检验等各项医疗服务时收取费用的计价单元。

在上述直播中,国家医保局价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表示,编制立项指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医院收费更清楚,让患者付费更明白”。

蒋炳镇介绍,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17批立项指南,合计涉及271个主项目、250个加收项、88个扩展项,加起来共有收费编码609个,项目颗粒度明显变大。同时,项目合并后,价格也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在新出台的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在项目上落地时会指导地方上调价格水平,以更好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此次国家医保局推出了一批新的价格项目,支持补齐医疗服务短板、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加速进入临床应用:

在照顾老龄群体方面,新设“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建床费”“床旁超声”“免陪护”“安宁疗护”等价格项目;

在呵护婴幼儿群体方面,新设“早产儿护理”“新生儿护理”等价格项目,明确加收政策,以鼓励医疗机构为小朋友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保障病患权益方面,新设“航空医疗转运”价格项目,支持医疗机构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跨地区紧急医疗服务,为生命架设空中绿色通道;

在支持创新技术和新疗法方面,新设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价格项目,这类高端医疗装备进入临床后,可以按新价格项目计价收费,有利于加速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在增量技术兼容方面,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等项目中设立了人工智能辅助相关拓展项,即在相同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也可以选择人工智能参与至诊疗过程中。

除新增价格项目外,国家医保局还对部分应当纳入服务范围但医疗机构未能做到的,采取减收政策。例如,放射治疗类立项指南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

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加快立项指南编制进度,力争到2024年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基本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同时指导各省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3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解决不同地区价差问题,对接技术规范与立项指南500

长久以来,业界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相关制度的改革呼声不断。

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各省属地管理,地方医药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项目、确定价格水平,导致地区之间价格项目的数量、内涵差异都很大,影响区域间价格的比较。

当前,各省份分别执行2001年、2012年两个版本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青海、内蒙古执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

广东、辽宁、上海、河南、湖南、江西、贵州、陕西、甘肃、新疆执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吉林、河北、黑龙江、安徽、湖北、海南、广西、重庆、四川、宁夏、云南、西藏两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并行;

天津、北京执行地方版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

与此同时,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立的“技术色彩”过于浓厚,把操作步骤、技术标准、使用设备试剂耗材列入项目内涵,未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而新技术、新项目的受理审批周期长,导致大量临床已开展的项目没有相应标准,医保基金风险很高。

为了解决当前医疗服务项目规范的实施困境,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近年来不断整理、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2023年底,国家卫健委颁布《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下简称“技术规范”),要求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完善本地现行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缺失和不明确的要素,标化口径,协商同级医疗保障部门,统一行业标准,指导医院规范收费行为,推动医院做好项目成本测算,协商医疗保障部门推动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按“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人力资源消耗为基础、技术劳务与物耗分开原则”,分批发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上述解读直播会即聚焦立项指南的相关编制问题。

对各省市的政策执行者而言,理解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技术规范与国家医保局制定的立项指南二者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今年10月,《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刊载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与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比较和对接》一文,梳理了上述两者之前的定位区别。

上述论文指出,国家卫健委的技术规范是为各地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参考依据,所列医疗服务项目是按项目提供服务而产生资源消耗最小计量单元,不能直接用于收费,供医院申报新增、修订价格项目时参考。

国家医保局的立项指南则脱离按技术细节立项传统路径,不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按服务产出导向立项,用于各省份整合、规范现行各类价格项目,申报新增价格项目。

500

来源:《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与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比较和对接》论文(部分)

目前在顶层设计上,立项指南与技术规范的衔接是大趋势,对接映射关系逐步清晰。

上述直播中,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医保局力争做到每个立项指南中的每个价格项目,都有卫健部门认可的技术规范作为支撑,即卫健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技术准入把关,医保局负责价格项目的设定,同时价格项目设定反过来会引导技术规范和进步。

500

来源:中新网

撰稿丨淡竹

编辑丨潇然

运营|瑜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