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国际(二十七)默茨当选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特朗普已经上台,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和拜登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要上台首先还是要具备“对中国强硬”和“支持乌克兰反俄”这两个条件,其他都是次要的。
这也是被外界认为极右翼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可以在欧洲一众极右翼政治家率先上台的最主要原因。
梅洛尼手腕比较圆滑,虽然号称极右翼,主张意大利利益优先,但是她还是不敢踩以上两条红线。
目前德国的现实情况其实一样,依然还是一个需要会搞平衡的政治家上台,这个候选人要一方面具备“对中国强硬”和“支持乌克兰反俄”这两个条件,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相应照顾国内广大民众部分诉求,才能有较大概率当选。
默茨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他对华态度上比较谨慎而偏向于强硬,一方面他认识多中德经济结合紧密,不敢轻易大幅度调整对华政策,另外一方面他又认为中国是德国安全的重大威胁,主要限制中国在涉及德国利益领域的影响力,警告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可能不安全。
同时,他比朔尔茨更加强硬的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打击,甚至一度称会解禁乌克兰使用德国武器打击俄罗斯领土的限制,还威胁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
所以,上文所提的两个前提条件,默茨是具备的。
另外一方面,在移民政策方面,默茨是主张加强边境管控,限制非法移民的。在经济方面,默茨主张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能源政策方面,默茨计划降低德国的用电成本,承诺当选之后将建造五十座燃气电厂,甚至有可能将德国的五座核电站重新介入电网供电,这些都呼应了德国本土民众的诉求。
所以默茨算是照顾了国际盟友的关系,又照顾了国内企业和平台民众的诉求。
至于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能不能真的实现,那就不管了,反正为了选票,西方政客都可以随便说。
比如既要对华强硬,又要削减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这个就是矛盾的,对华强硬必然严重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税源本来就会大减,企业和个人税收还要削减,那德国政府到底能不能收支平衡?
又比如既然强硬支持乌克兰打击俄罗斯,那搞多少燃气电厂可能都面临发电原料天然气短期的问题,那是否能降低电价就难讲了。
但是这些都不要紧,起码目前德国人民已经对软弱犹豫的朔尔茨非常不满意,而选择党的魏德尔又过于一面倒的亲华和反欧盟,德国绿党又未成气候。
所以默茨很有希望当选下一届德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