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德国30毫米炮的“第二次生命”在哪里?

咱们许久没聊德国战后武器使用,之前讲过火炮与轻武器。虽然二战结束了,这些武器的使用寿命并没有结束。很多武器甚至战后结束十几年,依然还活跃在战场上。虽然此时已经有些年迈,至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算是优秀武器。

本文主要介绍30毫米口径防空武器,德国成为了30毫米航空和高射炮的开发领袖。这种武器填补了20毫米和37-40毫米火炮系统之间的空白。就破坏力和射程而言,30毫米炮弹显著超过了20毫米的类似弹药,同时30毫米火炮比37-40毫米的火炮要轻得多,通常还具有更高的射速和更大的弹药储备。

500

30毫米航空炮MK.103和基于其设计的高射炮

到1930年代中期,德国空军的军事领导人和航空武器专家已经意识到需要开发射速高、口径介于20毫米和37毫米之间的航空火炮。最合适的口径被认为是30毫米,因为它在炮弹的威力、射速和武器的重量之间提供了合理的平衡。不仅是空军对这种武器感兴趣,海军也有意装备高弹道性能的30毫米火炮,以便在与敌方潜艇和战斗艇的作战中,装备水上飞机。

然而,莱茵金属-博尔希公司开发的30毫米MK.101航空炮在1940年服役后,使用效果未能达到预期。MK.101的自动装置基于短行程原理,而使用弹匣供弹(容弹量10到30发)限制了射速,仅为每分钟260发,且增加了火炮与飞机整合的难度。装有弹鼓的火炮重量为185公斤,长度为2592毫米。由于其较大的尺寸和质量以及弹匣容量的限制,这种航空炮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存在这些缺点,MK.101的一个积极结果是为德国空军提供了高效的30×184毫米弹药。重455克的穿甲燃烧弹,初速为760米/秒,在300米的距离和90度的击中角度下,能够穿透32毫米厚的装甲。稍后,30毫米航空火炮的弹药中加入了穿甲追踪次口径弹药,该弹药在同样的距离和60度角度下能够穿透50毫米装甲。

500

30毫米穿甲燃烧弹用于MK.101火炮

1943年初,开始生产改进型30毫米航空炮MK.103,该型号去除了前一代的许多缺点。没有弹药的MK.103重量为145公斤,100发弹链的重量为94公斤。该火炮的自动装置采用混合工作原理:弹壳的提取、下一发弹药的供给和弹链的推进由枪管的短行程后坐力提供能量,而闭锁器的开启和枪管口的打开则利用火药气体的能量。枪管的闭锁是通过纵向滑动的闭锁器完成的,闭锁器上的战斗顶端支撑面向两侧分开。德国工程师采用了通过电击点燃底火的系统。电信号通过机载电力网传递,通过火炮的外壳、枪管和弹壳传到电点火套管,然后闭合“接触击针”,点燃炮弹火药。MK.103的供弹通过金属散布式弹链,弹链长度从70发到125发不等。射速达到每分钟420发,直接射击有效距离为800米。

500

30毫米航空炮MK.103

30毫米MK.103火炮的弹药量大大增加。对于空中目标和没有防护的地面目标,最有效的弹药是330克的高爆炮弹3 cm M.-Gesch. o. Zerl.,其中含有80克炸药,以及320克的高爆追踪炮弹3 cm M.-Gesch. L’spur o. Zerl.,其中包含71克加速剂化的六氮烷和铝粉混合物。

在生产特别强大的30毫米炮弹时,采用了“深拉伸”工艺,后续的程序包括使用高频电流对钢壳进行淬火处理。

500

30毫米MK.103炮弹,从左到右:高爆弹、高爆追踪弹、带自毁功能的高爆弹

一个30毫米高爆炮弹的爆炸效果相当于三到四发20毫米高爆追踪弹从2 cm FlaK 38火炮发射时所产生的破坏效果。

唯一一架装备了MK.103火炮的量产飞机是Do.335,它将该火炮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之间。对于单引擎战斗机,只有Fw.190和Ta.152的机翼能够承受MK.103火炮的后坐力和重量,因此这种30毫米火炮通常安装在重型双引擎战斗机和攻击机上。

500

Fw.190F-8飞机上的30毫米MK.103机翼下安装的火炮

从战斗性能来看,MK.103位于苏联的23毫米VYa和37毫米NS-37之间,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系列航空炮之一。该火炮对战后航空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的MK.103具有相对简单和技术性强的设计,并且易于组装和拆卸。然而,研究过战利品MK.103的苏联专家发现了一些缺点,妨碍其在单引擎战斗机上的使用。强烈的后坐力要求安装多腔式枪口制退器,而自动装置的急剧动作则造成了更高的冲击负荷。

MK.103生产了大量,到1945年2月,仓库中仍存有大量未分配的30毫米火炮,这导致它们被用于高射炮系统。

在初期,大约在1943年初,德国空军的地面人员开始将30毫米火炮安装到简单而粗制的炮塔上,以增强野战机场的防空能力。到1943年中期,毛瑟武器制造公司股份有限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的专家提供了30毫米高射炮3 cm Flak 103/38的试验版本,它应该替代广泛使用的20毫米高射炮2 cm Flak 38。在开发3 cm Flak 103/38时,使用了2 cm Flak 38的底座。

500

30毫米高射炮3 cm Flak 103/38在作战位置

从20毫米口径转到30毫米口径,导致高射炮的重量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一。3 cm Flak 103/38在运输位置时重879公斤,拆卸轮式走行后为619公斤。操作人员为7人。

500

30毫米高射炮3 cm Flak 103/38在运输位置

由于采用了带有大容量的40发弹药箱的带状供弹系统,战时射速显著提高。更重的30毫米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失去动能的速度较慢,最大有效射程对空目标为5700米,高空射程为4700米。专家评估认为,30毫米高射炮的效率比20毫米Flak 38高出约1.5倍。3 cm Flak 103/38高射炮用于固定和机动平台,可以安装在装甲运兵车底盘、卡车货厢以及铁路平台上。

在接下来的阶段,1945年初,开发了四联装30毫米高射炮3 cm Flakvierling 103/38。新的3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与之前的20毫米2 cm Flakvierling 38的主要外部区别在于火炮的炮管更长且更粗,并且配备了多腔式枪口制退器。

注:Flakvierling(四联装高射炮)

500

3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3 cm Flakvierling 103/38

与2 cm Flakvierling 38相比,3 cm Flakvierling 103/38的重量增加了大约30%,但这得到了更优异的作战性能的支持,如增加了射程、增强了炮弹的破坏性和提高了战斗射速。四联装30毫米高射炮的火力超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高射速高射炮,因为它能够在6秒钟内发射160发炮弹,总重量达72公斤。

尽管具有很高的作战性能,这些德国的30毫米高射炮仍然以有限的数量生产,这对苏军和盟军的作战航空产生了有利影响。最初,德国武器部订购了2000门3 cm Flak 103/38和500门3 cm Flakvierling 103/38,但由于生产过载和原材料短缺,第三帝国的工业未能达到预定的生产目标。结果,只生产了约500门单管炮和几十门四联装炮,由于它们的数量较少,因此未在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500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唯一一个使用这些曾被德国武装力量使用过的30毫米高射炮的国家,并且数量相当可观。

一些装备了3 cm Flak 103/38高射炮的防空炮兵阵地被部署在固定位置,用于保护军事机场。这些30毫米高射炮与20毫米自动炮和缴获的德国88毫米至105毫米高射炮一起,被用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空系统,直到1950年代末。

双联装30毫米高射炮3 cm Flakzwilling MK 303 (Br)

基于Krieghoff Waffenfabrik(克里格霍夫武器制造厂)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20-30毫米航空炮的技术,捷克的Waffenwerke Brünn(布尔诺武器厂)(即战时的捷克Zbrojovka Brno,布尔诺兵工厂)根据德国海军的要求,开发了双联装30毫米高射炮3 cm MK. 303 (Br)(也称为3 cm Flakzwilling MK. 303 (Br))。1944年下半年,这种双联装30毫米高射炮被采纳并投入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德国海军将这种轻型高射炮安装在小型舰船和潜艇上的需求,其射速至少是37毫米3,7 cm Flak M42自动炮的两倍,同时保持相同的有效射程。现有的基于30毫米MK.103炮的带弹带进给高射炮在海水的影响下表现不佳,需要精细的保养,并且在甲板上的可靠性较差。

3 cm MK.303 (Br)的原型是实验性的航空炮MG.301,其自动化设计结合了短行程后坐的机制,后坐行程解锁闭锁器,并且通过气体排放进行武器的重新装填。捷克工程师对炮部分进行了重大改进。为了提高射速,决定使用双联装30毫米自动炮。

3 cm MK.303 (Br)使用了强大的30毫米炮弹,弹壳长度为210毫米。炮弹重330克,初速超过1000米/秒。射速可达到500发/分钟。

500

30毫米双联装高射自动炮的炮身部分

为了提高可靠性,取消了带弹带供给,改为使用10发或15发的弹匣。在总射速为900发/分钟的情况下,战斗射速达到了150发/分钟。炮身长度增加,包含炮口制退器的总长度为3145毫米,炮管长度为2.2米,重量增加至185公斤。整套高射炮的总重量约为1600公斤。该系统提供360度环绕射击,垂直射击角度为-10°至+85°。

500

3 cm MK.303 (Br) 双联高射炮

为了延长炮管使用寿命并降低自动机的冲击负荷,减少了火药装药量,从而使初速降至910米/秒。对飞机的有效射程达到了2500米。

根据英语资料来源,到1944年底,布尔诺工厂生产了32台3 cm Flakzwilling MK.303 (Br),在1945年初的四个月内又生产了190台。这些为战舰装备设计的3 cm Flakzwilling MK.303 (Br)高射炮在甲板上的安装非常有限,主要用于在岸防设施中进行固定安装。

在3 cm Flakzwilling MK 303 (Br)双联装高射炮的基础上,布尔诺军械厂的工程师在1950年代初设计了拖曳式30毫米双管高射炮M53,并作为ZK.453于1953年正式列装。

500

拖曳式30毫米高射炮ZK.453

两管的总射速可达到1000发/分钟。但由于该高射炮使用10发弹药盒供弹,实际战斗射速并未超过100发/分钟。弹药包括穿甲燃烧 tracer弹和高爆燃烧弹。穿甲燃烧 tracer弹重540克,初速为1000米/秒,在500米的距离上能够正面穿透55毫米的钢装甲。高爆燃烧弹重450克,从2363毫米长的炮管发射,初速为1000米/秒。空中目标射程可达3000米。炮部分安装在四轮车架上,战斗位置时通过千斤顶支撑。行驶状态下重2100公斤,战斗状态下为1750公斤,操作员人数为5人。

500

捷克斯洛伐克ZK.453高射炮防护雷达系统位置

拖曳式ZK.453高射炮通常组装成6门一组的阵列,但在需要时也可以单独使用。ZK.453的主要缺点与苏联的ZU-23相似,都是在能见度差或夜间条件下能力有限。它没有与火控雷达系统对接,也没有配备集中瞄准站的火控系统。

与苏联的23毫米ZU-23高射炮相比,捷克斯洛伐克的ZK.453重量较大,且战斗射速较低,但其有效射程大约提高了25%,而且其弹药具有更强的破坏力。30毫米ZK.453高射炮曾被供应到南斯拉夫、古巴、几内亚和越南。

由于ZK.453的低机动性和相对较低的战斗射速,导致其无法用于对运输车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的防空保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接受了自行高射炮Praga PLDvK VZ. 53/59,它在军队中被非正式地称为“Jesterka”(意为“蜥蜴”)。这款10,300公斤的轮式自行高射炮具有不错的通过能力,能够达到65公里/小时的速度,公路行驶距离为500公里。车组为5人。

500

PLDvK VZ. 53/59自行高射炮

该自行高射炮以Praga V3S三轴全驱动卡车为基础,配备了新的装甲驾驶舱。装甲能够有效防护步枪弹和轻型碎片的伤害。

500

PLDvK VZ. 53/59 自行高射炮的火炮部分

与ZK.453版本相比,PLDvK VZ. 53/59自行高射炮的火炮部分进行了改进。为了提高战斗射速,30毫米高射炮改用了50发装的盒式弹匣。一个填充完毕的弹匣重84.5公斤,换弹对于两名装填手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当大的体力。通过引入电动驱动系统,30毫米高射炮的瞄准速度得到了提高,而手动瞄准作为备用方式。该安装可以进行360度水平旋转,垂直角度范围为-10°至+85°。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在行驶中开火。战斗射速为每分钟120至150发,整体弹药储备为8个弹匣共400发。

为了使其在地面上使用,火炮部分配备了专门的导轨、钢索和绞盘,这使得它能够在准备好的位置上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这扩展了战术应用,并且有助于在防御作战时掩护高射炮阵地。

由于其简便性、可靠性以及良好的操作和战斗性能,PLDvK VZ. 53/59自行高射炮在军队中非常受欢迎。直到1970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的“蜥蜴”自行高射炮仍被视为现代的防空装备,并且以M53/59的型号广泛出口到全球武器市场。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古巴、南斯拉夫和扎伊尔等国家都购买了这些高射炮。在捷克,PLDvK VZ. 53/59在2003年停役。在斯洛伐克,直到最近,仍有大约40辆此类自行高射炮存放在仓库中。这些轮式高射炮也保存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及塞尔维亚的武装部队中。

PLDvK VZ. 53/59 自行高射炮

PLDvK VZ. 53/59轮式自行高射炮非常适合用于护送运输车队和提供后方地区设施的防空保护,但无法与坦克保持同一阵列行驶。在1980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开发了基于BVP-1(捷克斯洛伐克版BMP-1)步兵战车的自行高射炮BVP-1 STROP-1。根据军方的要求,这种新型高射炮配备了光电搜索和瞄准系统、激光测距仪和电子弹道计算器。BVP-1 STROP-1上使用的火炮部分来自PLDvK VZ. 53/59,具有有效射程为2000米的防空能力。

500

BVP-1 STROP-1 自行高射炮

在1984年的试验中,搜索系统在白天能够发现10-12公里外的米格-21战斗机,并准确确定与其的距离。尽管在试验中该导航系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显然,将最新的电子设备与源自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的30毫米高射炮结合使用是注定失败的。从1965年起,苏联部队装备了带有雷达探测的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1982年又接受了带有导弹和炮火结合的“通古斯卡”防空系统。到了那个时候,使用外部盒式装弹的高射自动炮已经成了过时的装备,BVP-1 STROP-1没有被列入正式武器库是可以预见的。

30毫米航空炮 MG.213C/30

在德国战败前不久,Mauser-Werke A. G.公司提交了30毫米航空炮MG.213C(MK.213C/30)进行试验。到1945年4月为止,共生产了十个原型机。计划在1945年6月开始供应量产产品。

MK.213C/30的结构与20毫米的MK.213C/20相似,后者最初由Krieghoff Waffenfabrik公司设计。武器的自动化系统基于气体驱动短行程系统与转轮式供弹机制的结合,通过这一组合,成功地将多个操作合并,从而提高了射速。

500

30毫米航空炮 MK.213C/30

炮身重82公斤,长度1630毫米,炮管长度1295毫米。射速可达每分钟1200发。使用的30×85毫米弹药配备电点火系统。为了减轻炮身重量并提高射速,设计上牺牲了一些弹道特性。重330克的炮弹发射时的初速为530米/秒。

500

30毫米炮弹,适用于MK.213C/30炮

在第三帝国崩溃后,MK.213C/20和MK.213C/30的开发者们都迁移到了西方占领区,有些人逃往了瑞士。结果,在美国研发并装备了20毫米航空炮M39,在英国、法国和瑞士也分别开发了各自的30毫米版本。

英国和法国的项目都是基于MK.213C/30的,且差别不大。例如,英国的Aden炮最初使用的几乎是德国30×85B的弹药,但在标识上称为30×86B。法国的DEFA 540炮使用的是稍微更强劲的30×97B弹药。英国Aden Mk.4和法国DEFA 554的后期版本则采用了统一的、互换的30×113毫米弹药。

500

30毫米航空炮弹:英国Aden炮的30×86B弹药——德国MG 213C-30的30×85B的复制品,法国DEFA 540炮的30×97B,英法联合的30×113B,适用于Aden Mk.4炮

英国Aden炮于1955年正式服役,生产了五个版本:Mk.1、Mk.2、Mk.3、Mk.4和Mk.5。Aden Mk.4的重量为89公斤,炮管长度1080毫米,总长1660毫米,射速为每分钟1200至1250发。Aden Mk.5的射速提高到了每分钟1500发。Aden炮使用的标准弹药是30×113B型。每发炮弹的重量为495克,弹头重237克。高爆弹内含27克炸药,炮弹的初速为805米/秒。瞄准射程可达2000米。

500

30毫米炮 Aden Mk.4

自1954年起,Aden航空炮几乎被安装在所有英国飞机上,一直到1980年狂风战斗机(Panavia Tornado)的出现。

第一款量产的法国30毫米航空炮DEFA 551自1950年代中期开始安装在Dassault Mystère IV(神秘型战斗机)、Dassault Mystère IIC(神秘型战斗机)和Sud Aviation Vautour(秃鹰)等战斗机上。随后,DEFA 552/552A/553/554型炮也被用于法、以、阿和瑞生产的战斗机和攻击机。

500

30毫米航空炮 DEFA 554

DEFA 554炮重85公斤,长度2100毫米。炮弹初速为765-820米/秒,射速可达每分钟1800发。

自生产开始至1990年代中期,超过14,000支DEFA各型号炮被生产并出口到25个国家。该炮的原型创建至今已有7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炮之一。

基于MK.213C/30开发的最强大的30毫米炮是瑞士的Oerlikon(厄利孔)302 RK及其改进版Oerlikon KCA(Oerlikon 304 RK),使用30×173毫米的弹药。

500

穿甲 tracert弹药 30×173毫米

Oerlikon 302 RK炮重约200公斤,总长度为2972毫米,射速可达每分钟1200发。重300克的炮弹在长度为1982毫米的炮管内发射时,初速可达1100米/秒,远高于英国和法国基于德国MK.213C/30设计的炮。

Oerlikon 302 RK炮未能取得商业成功,但它成为了瑞士小口径炮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美国和英国各自购买了数十支Oerlikon 302 RK进行测试,特别是这些30毫米炮曾装备在几架美国的Northrop F-89 Scorpion截击机上。

500

Northrop F-89 Scorpion 截击机

Oerlikon KCA 30毫米炮的命运则更为成功,瑞典将其作为Akan m/75炮纳入军备,并安装于Saab JA-37 Viggen战斗机上。

500

30毫米航空炮 Oerlikon KCA

由于使用了强力的弹药,Oerlikon KCA炮尽管采用了新材料和设计以减轻重量,但仍然较为沉重和庞大。该炮重136公斤,长度2692毫米。重235克的穿甲底部炮弹在1976毫米的炮管内发射时,初速为1385米/秒。重352克的高爆炮弹初速为1050米/秒。对于中等硬度的装甲,穿甲底部炮弹能够轻松穿透40毫米的装甲。射速可达每分钟1350发。

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Oerlikon KCA被认为是一款非常先进的武器,这引起了美国空军的兴趣。瑞士的30毫米航空炮在美国被标记为GAU-9/A,并曾考虑为Fairchild Republic A-10A Thunderbolt II攻击机装备,但最终在竞争中败给了General Electric的GAU-8/A Avenger,后者的射速为每分钟4200发。

美国休斯直升机公司(Hughes Helicopters)公司使用GAU-9/A炮作为可拆卸的Mk.4枪塔,替代标准的20毫米M39A3炮。该系统的总重为476公斤,配有125发弹药,并安装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F-4 Phantom II战斗机上用于攻击任务,但美国空军最终决定放弃这一方案。之后,一些出口版的Northrop F-5E Tiger II战斗机配备了Oerliko(厄利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