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国人最爱看病?这个亚洲国家排名第一

  “就医频次”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服务利用情况,与人群健康状况、医疗系统效率、支付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撰文 | 燕小六

  责编 | 汪   航

  不久前,知名数据可视化公司Visual Capitalist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对全球30余个成员国的居民就医频次进行了排名。

  “就医频次”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平均就诊次数过高,那么该国可能有人口健康状况不佳、居民盲目就医、过度医疗等现象。就诊次数过低则可能存在医疗可及性不足等问题。

  榜单显示,仅有5177万居民的韩国以年平均就诊16次排名第一。美国人平均每年就诊3次,位列倒数第二。我国虽不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但也有数据值得关注:住院率首次突破20%大关,高于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00

  排名情况/图源:Visual Capitalist

  韩国人为何最爱看病?

  这不是韩国第一次位列人均就医频次之首。OECD于2020年统计称,韩国的年度人均就医频次达14.7次,明显高于成员国平均值(5.9次),居相关条目首位。

  几年后,OECD《2023年健康概览》分析各成员国的医疗卫生7大领域、26项指标,发现韩国的人均就医频次再升高,增至每年15.7次,是成员国均值的2.6倍。

  韩国自身也在关注这一数据。该国保健福祉部“2019保健福祉统计年报”显示,民众年均就医次数为16.9次,年均住院19.1天。自2015年起,这两个数据呈稳步增长趋势。

  韩国《东亚日报》分析,看病便宜是韩国人动辄频繁问诊的原因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开始实行健康保险制度,目前已实现全面覆盖,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它采取“一人投保,全家受益”政策。比如,家中的大儿子参加工作并买了保险,父母、妻儿,以及未婚且没有工作的兄弟姐妹,都能享受他的医保权利。

  其二,在韩国拥有医疗保险,就医过程中将得到不少实惠,包括当场结算、自付费用少,享受大病、久病等针对性保障。对于低收入、没有能力维持生计的人,国家财政还提供医疗救助,其国家保险计划覆盖了70%以上的医疗费用,减少了个人成本。

  其三,韩国将体检、癌症筛查等纳入医保范畴。该国拥有OECD国家最高的结直肠癌存活率,第二高的宫颈癌存活率,以及第三低的出血性中风30天院内死亡率。

  就医有保障、医疗系统效率高,人们自然会更加主动就医。此外,老龄化加剧了这一趋势。

  据韩国统计厅《2023年韩国社会指标》,2022年该国人均预期寿命为82.7岁,较2021年减少0.9岁。这是该国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均预期寿命同比下滑。

  即便如此,韩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仍比OECD成员国平均值多出2年有余。大量研究显示,就医频次会随着老龄化程度提高而增加。基于此,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在OECD统计中居就医频次第二高位。

  在韩国媒体看来,韩国人“爱看病”的习惯,强化了医生数量不足对医疗系统的负面影响。

  韩国每千人拥有医生2.6名,远不及OECD的均值(3.7人)。这导致每名医生平均每年接诊6113名患者,为OECD成员国之最,是倒数第一希腊(428人)的14倍多。

  医生少、患者多,也会缩短人均问诊时间。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以2019年数据推算,在一级医院,每名患者的平均问诊时间仅为4.3分钟,是OECD均值的1/4。

  “高度效率化的医疗体系是韩国的优势,但在国家负责的健康保险体系内,财政负担持续增加……需在国家层面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国家因迅速增长的医疗费、养老金等福利支出,而陷入‘长寿的诅咒’。”多年来,韩国不断有媒体公开呼吁。

  这些国家就医频次极低

  拥有世界一流医疗技术、设备的美国人,似乎不太爱看医生,年均就诊约3次,在OECD成员中排名倒数第2。

  OECD《2023年健康概览》认为,包括美国在内,加拿大、芬兰、瑞典、英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较少的就医频次,部分原因是护士、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地管好了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

  在这些国家,医疗费是一大笔支出,也会左右人们的就医行为。

  其中,美国医疗体系以私立医院为主体,实施的是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这也导致医疗费用昂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2019年12月发布的《美国医疗费用危机》报告显示,美国人“借钱看病”的债务总额约为8800万美元。25%的美国人因为医疗费用高昂,会推迟自己或家人的重大疾病诊疗。

  同年5月,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数据,称56%的美国成年人至少存在一种医疗财务困难状况。

  缺少基本医疗保险,是看不起病的部分原因。2019年11月,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联合发布数据称,截至2018年末,约2750万美国人没有任何健康保险,既无基本医疗保险,也无商业健康保险。这占美国总人口的8.5%。

  介于美国采取“先看病后还钱”的付费模式,因病致贫者拿不出钱,医生、医院就会存在大量未支付的医疗费用。为弥补这部分损失,医院会通过提高服务价格的方式把“风险溢价”折算进去。

  这样一来,有能力支付的患者成为买单方。而在恶性循环下,医疗费用节节高。截至2022年,美国的年人均医疗费用已超过12500美元。

  最终,美国医疗呈现两极分化:最有钱的人享受到最优质、先进的医疗服务。中产阶层很可能因病返贫。穷人则干脆放弃治疗。因此经合组织表示,绝大多数人面临高额的支付款,会减少定期体检的机会。

  比起看门诊,中国人更“喜欢”住院

  相较于上述国家,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

  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就医频次呈小幅上升的趋势。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9亿人次,居民到医疗机构平均就诊4.2次。2019年,这一数字分别提高至87.2亿人次和6.2次。

  2024年7月,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曾告诉凤凰网财经《封面》,中国人目前每人平均一年要看7次病,发达国家为3-4次。

  如果把我国居民就诊频次与OECD国家相比,将排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当前,中国的医疗体系架构由多个层级构成,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院等,形成了广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旨在让大多数人享受到低价、普惠的公共医疗服务。

  实际上,与就诊频次相比,我国医疗服务中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住院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贞等人曾撰文称,“长期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特征事实是住院率水平较高。”

  《柳叶刀》子刊曾于2019年1月发文比较过中外情况。数据显示,中国门诊率低于世界平均值,住院率高于世界平均值。2016年,全球人均住院0.1次,中国人均住院0.14次。

  近些年,我国住院率仍在不断攀升。《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达到30187.3万(3.01亿),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居民年住院率达到21.4%。

  这是我国居民住院率首次突破20%大关,根据OECD数据,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住院率平均为14%。这意味着,中国的住院率不仅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也高于很多主要的发展中国家。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高住院率的成因较为复杂,或主要源于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供给诱导需求行为,即住院率推高背后存在人为因素。

  “因为医院要创收、要挣钱,挣钱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量。”李玲告诉凤凰网财经《封面》,这是过度医疗。“现在发现一个结节(就要做)手术,其实不需要的,反而给病人制造了无穷的焦虑。”

  也有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医保待遇的基本特征是“重住院、轻门诊”,也会推动住院率走高。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仇雨临曾在研究我国住院率数据后得出结论: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是影响医保住院率的最主要因素。

  研究显示,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增加1张,职工医保住院率与居民医保住院率分别增长11.6%和5.67%。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等,与住院率增长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仇雨临认为,这表明门诊行为多是患者的自主选择,而住院行为更多取决于医生意愿。她曾就此提出过多个建议,包括加强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完善诊疗操作常规等。

  王贞等人则指出,“住院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多头并举可能会缓解不合理住院,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1.Ranked: How Often People Go to the Doctor, by Country. visualcapitalist

  2.Health at a Glance 2023 OECD INDICATORS. OECD

  3.The U.S. Healthcare Cost Crisis 2019. Gallup

  4.Moses, Mark W et al. Funding and services needed to achieve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applications of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estimates of utilisation of outpatient visits and inpatient admissions from 1990 to 2016, and unit costs from 1995 to 2016.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Volume 4, Issue 1, e49 - e73

  5.王贞, 等. 门诊待遇非线性定价与住院率——来自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证据. 经济研究. 2023年第12期132-149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