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九大趋势展望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展望2025年,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全球治理、政治极化、产业链重构、亚太经济、人工智能、地缘冲突、气变应对等方面出现重要趋势性变化,值得关注。
1 经济全球化经历深刻重塑
经济全球化正演绎双重变奏,一方面,逆全球化势头显著抬高。美国优先2.0势必进一步推高逆全球化,再次冲击全球经济秩序,加剧世界经济的碎片化格局。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呈现新景象、迈向新阶段。中国倡导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合作。一是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经济,在基础设施、产能、经贸等领域加强合作,提高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公平化,深化WTO、G20、金砖机制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规则透明高效,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三是扩大高水平开放,完善外资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最不发达国家部分产品实施零关税,推动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中国方案有助于破除发展障碍,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强大、更有韧性的长期动能。
2 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
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演进。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比重达到35%,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等后八大经济体的总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优势突出,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60%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都来自中国。全球南方崛起势头不减。IMF预测,2024年至2029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将由41.2%稳步上升至43.7%,其间经济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多极化同样面临挑战。欧洲出现权力多元化和多中心趋势,内部离心力加剧,战略自主能力削弱。全球南方国家政治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经济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异,成为某些西方国家挑起发展中国家间矛盾与对立的抓手。
3 全球治理动力源转换
作为全球治理核心平台的联合国面临严峻挑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改革困难重重。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长期缓慢,承担国际责任意愿下降。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签署行政令再次退出世界卫生组织与《巴黎协定》,欧洲多国偏好严格移民政策与贸易保护主义,质疑气候变化共识的右翼势力影响力继续扩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日益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要动力源。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巴西、南非等国分别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成员以及G20主席国,将充分发挥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重点讨论减贫、气候资金落实、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稳定等全球南方核心关切,助力全球治理进入“南方时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 美西方国家政治极化加深
美西方国家政治极化愈演愈烈,民粹主义不断渗透并深刻影响主流政治,政治极化已成为美西方国家政治生态的重要特征。在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政策分歧和意识形态对立愈加明显,党派间对抗愈发激烈。欧洲的政治极化同样不容忽视。极右翼党团席位在新一轮欧洲议会选举中有所增加。政治极化不仅对美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重组产生深远影响,还使其内外政策更具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美西方国家政党极化、社会极化引发的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将产生更为切实的政策影响,使其在国内和国际愈发奉行“排他性政治”,如收紧移民政策、鼓动产业回流、推升保护主义等,或外溢形成全球进一步“右转”效应。
5 全球产业链稳定性下降
全球产业链重构深受大国博弈、地缘政治风险影响,稳定性有所下降。一是美国采取“去中国化”策略,威逼利诱技术优势企业赴美投资,以确保独占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将关税等壁垒作为胁迫他国的工具,致使产业链合作关系持续遭受政策不确定性的扰动。二是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使各国重新评估其产业链地缘布局。由此导致的生产区域化、碎片化削弱了全球化分工,产业链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信任度迅速下降。各国寻求强化产业链稳定性而采取的措施,致使各国经济效率、商品价格等均面临巨大压力,将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与之对应,中国持续举办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不断发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积极作用,将继续扮演全球产业链“稳定器”角色。
6 亚太地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2024年和2025年,亚太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仍将是全球范围内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2024年亚太区域经济加权增速约为4.6%,高于全球1.4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0%。继2023年后,中国2024年实现的经济增速再次高于亚太整体经济增速,持续承担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的角色。根据IMF在2024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在稳健的内需、国际旅游业的复苏、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缓和以及区域贸易深化合作的推动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5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5%左右,在全球经济增长进程中持续扮演积极角色。
7 人工智能塑造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重塑全球科技和经济格局。一是AI提升生产效率,助推经济增长。在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优化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业竞争力;在服务业,智能客服、自动翻译、金融风控等应用缩短人机交互时间,降低运营成本。二是AI跨行业赋能,加速技术突破。AI辅助科研提升研发效率,推动生物医药、量子计算、气候能源等领域进步。在医学领域,AI加速药物筛选,提高癌症等疾病治疗精准度;在气候能源方面,AI优化能源调配,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三是AI深刻影响劳动力市场,既因优化任务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也因技术替代对低技能和重复性工作岗位形成冲击,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AI技术的飞速进展主要得益于芯片算力提升、中美高强度投入与全球开源技术合作生态。AI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技术鸿沟、社会不平等和国际冲突等风险。
8 地缘冲突态势更趋复杂
地缘冲突出现高度不确定、难预测局面。特朗普政府尚无明确方案回应俄乌双方安全关切,且其政策调整可能受拜登任内设置的约束性规则和国内援乌派的影响而难以落实。欧洲将继续推行援乌抗俄政策,在美国政策调整之际扮演对乌援助主导角色。巴以冲突上,在卡塔尔、埃及、美国斡旋下,加沙地区停火换俘协议生效,但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前景仍难乐观。美国主导提出的停火方案未提及巴勒斯坦建国权利,无法实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特朗普上台后强化对以色列全面支持,重启对伊朗“极限施压”,增加地区风险。此外,作为“中东心脏”的叙利亚政局突变,各政治派别争斗也将加剧地区权力真空与混乱。
9 应对气候变化危中有机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的数据,2025年,全球气温将继续接近工业化前水平的1.5摄氏度的温升阈值,甚至接近1.7摄氏度。气候变化将带来极端天气增加,可能对能源和粮食供给带来负面扰动。特朗普再次执政将降低美国能源、气候政策的有效性和延续性。英国气候科学和政策网“碳简报”评估称,特朗普“新任期”内的额外排放量将抵消过去5年全球部署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清洁技术所节省的全部能源总和的两倍以上。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持续展现大国担当,在光伏、风电等产业的投入有效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应用清洁能源成本,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气候融资提供者,中欧或进一步加强绿色伙伴关系,在绿色技术、气候融资上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