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为何剃发易服在经济学上的解释?

我们知道任何政权推行的政策能够施行都有着现实的因素,满清剃发易服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巨大的摧残,因此有关其研究不胜枚举,但深究其根源的方面则较少,而任何政策尤其是得到强力推行的,则绕不开成本和利益两方面,只有从这两方面分析才能对当时的情况得到比较好的理解。

 

500

需要说明的是满洲人在最开始的剃发易服并非为了什么宏大目标,什么为了打击或者摧毁汉人自信之类,从史料来说剃发易服最早推行于其他女真族群和部分蒙古人,并非一开始就针对汉人。在讨论其本质根源前需要阐明明末各方所形成组织之优劣势。

首先满洲人的优势在于速度,凭借其规模庞大的骑兵优势,畜力优势,破口入掠之后,会首先避开较为坚固的城镇。保持松散联系,四散剽掠乡野,抓捕乡民。

其次,明军和农民军的野战和防守部队在马匹和速度上处于下风,而中原人口又极为密集,这意味着农耕民族的武装力量只能重点驻扎防守在人口较多的地方,由于速度劣势,农耕民族事实上无法阻止劫掠者低成本抓捕乡民来用作奴隶。

劫掠者抓捕乡民充作奴隶的用途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充作劳动力,这些奴隶会被强迫从事耕作、军械制造等活;二则是在遇到敌对力量时,用作炮灰,满洲人会逼迫被剃发的老弱妇孺,甚至用大量难民攻打明朝据点,以此消耗明军和农民军弹药,而满洲骑兵则在后方观察寻找入场时机。

而被剃发者往往由于剃发便无法脱离满洲骑兵控制。因为被剃发之后,他们逃回明朝或者农民军控制区,看见那个造型是有极大可能被愤怒的当地军民直接杀掉的。

孙子兵法云“因敌于粮”,就是这种对抗的体现,通过剃发易服,满洲人可以低成本控制大量捕奴成果,而又极大的削弱了农民军和明军的力量,剃发之所以能够顶着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流血千里而强制实行,就在于极大的降低了八旗马队获取人力和物力的成本。

假设一下,如果你是农民军或者明军,现在防守一个据点,你掌控的军队正面单挑战力不逊色于八旗马队,但对方拥有骑兵的速度优势,这意味着发动战争的主动权在对方手中,而在中原各乡村城市则有无数人民都可以被马队劫掠来充当奴隶,马队甚至可以逼迫被剃发的老弱妇孺,来充当攻打据点的炮灰,以此消耗你们的弹药,而满洲骑兵则在后方观察寻找入场时机。抓完了一批,他们还能再抓一批反复如此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如何做才能抵抗的住对手?

而大西军之所以能抵抗住清军,不仅在于李定国等人的爱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其最根本就在于创设了“营庄制”。营庄制即将大西军控制的云南各地的田地分成各个营庄,并派专人管理。征收田赋时五五分成,收获五成归耕种者、五成归大西军,大西军再从五成收获中分出一成给地主。实际上就是秦汉战时制度,即剥夺地主的大部分收入到自己手上,对农民则进行更严厉的管理,强迫其生产。营庄制让大西军能获取到足够的物质力量来长时间对抗马队。如果不是孙可望投敌,胜负犹未可知。

从上面我们可知道这代表的是没有下限可言无所不用其极的总体战,超限战。满清八旗制度从根本来说就是武装掠夺集团,其制度水平可比商朝军队,并不能称为封建制度。唐之前中原由于处于门阀士族时代的原因,坞堡遍布,反而能防止这类武装掠夺集团,这也是五胡乱华时期中原人民自保的根本;宋明由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原子化,结果每次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社会体系就会遭受一次游牧民族冲击,一切归零,这又是地理因素所决定的。以古来说,只有秦汉战时制度才能对抗游牧劫掠者,明朝初年正是恢复了这一制度,但社会的发展又不会停在某个阶段,它必然不断发展,一旦发展到旧制度接近崩解,新的制度萌芽时期,便是脆弱的最危险时候。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最让人悲伤的方面。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