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差评却是满分还上推荐榜,美团商家评分机制有猫腻?
NO.651
作者:观察君
校稿:程程 / 编辑:致知
差评那么多,怎么能得满分呢?近日有网友投诉美团评分造假,700多条差评却能得分4.9。而实际上,仔细研究发现,还有更离谱的得分。美团商家的评分,到底是什么依据呢?我们该怎样避坑呢?
近日,有网友在美团上预定了一家评分4.9的酒店,但入住后发现,酒店环境破旧,卫生条件很差,与评分相差甚远。
网友打开美团发现,这家酒店有700多条差评。差评原因大多是脏乱差。

而让人疑惑的是,根据美团的评分,这家店的位置得分是4.5分,设施是4.5,服务是4.5,卫生是4.5。四项评分都不高,但怎么综合评分就是满分了呢?这就好像一个学生,各科成绩都处于中等,总分却能得第一。这就意味着班里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但是翻看美团评分,没有任何一家商家以上四项得分是0。
于是,这名网友怀疑该商家存在刷分行为。在准备投诉的时候,该商家的评分从4.9分升到了5分。
美团对这名网友表示,评价部分,平台没法介入,但可以赔偿房费金额的一半。这个方案遭到拒绝。该网友要求退一赔三,并且公开道歉,针对评分系统公开回应。
根据美团显示,该商家总评价为11421条,差评为731条。差评中,有很多用户在怀疑该商家“交钱了吧?”而另一个预定平台上,该商家有108条评价,其中36条差评。
随后,美团就此回应称,商户评分计算方法是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是多个因素计算权重,评论质量越高、评论时间越新、评论人专业度越高,评价的权重就越高。美团还表示,平台无法人工干预,也无法修改评分。
乍一听,美团的回应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观察君以为,这个评价机制一定有问题。我相信美团的评分无法人工修改,因为任何大企业都不会允许这种低级的修改方式,不仅不严谨不科学,也容易滋生腐败。真正的猫腻在算法上。只要美团修改算法,那就是可以完全左右评分机制。
比如,搞一个排行榜,搞一个活动,鼓励出钱买榜,出钱参加活动。对这样的商家,美团可以在评价算法上稍微一修改,增加权重,评分一下子就上去了。
观察君研究了十几家商家的评分发现,一些各种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商家,大多疑点重重。
比如这家在北京百子湾的酒店,评分5.0。总评价数量为4840条,差评就有221条,占比近5%。根据差评评价,这家酒店服务、设施、卫生等各方面毫无优势。

而美团显示,该商家位置得分4.6分,设施4.6分,服务4.6分,卫生4.6分,结果总分得分是5分。那么是什么因素的权重,让一个各项评分中等的商家突然得了个满分呢?
美团显示,该商家为“优美会”的会员,这是美团旗下的一款会员管理系统。而且,该商家是“国贸CBD\四惠影音人气榜第1名”。

排行榜第3名的这家酒店的评分和评价就更离谱了。总计1571条评价中,低分就有144条,占比近十分之一。

其各项评分也都在4.4或者4.5,但是总分就有4.9分,又是神奇的一幕。
其实,关于用户评价,大家都知道,系统显示的差评只是很少一部分。另外有两类差评被隐藏掉了。一部分是习惯性不评价的差评用户,另一部分是被商家公关掉的差评用户。
商家用小恩小惠引导用户好评,用各种方式隐藏差评,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美团的评分机制,与用户实际感受背离。
很多网友表示,根本无法相信美团的评分。一些网友甚至发明了“3.5分机制”。意思是,在餐饮行业那些开店时间在5年以上,评分在3.5分以上,3.9分以下的餐馆,才是真正好吃的店。

这些商家只是不愿花钱参与“打榜”,所以评分不高,不被平台推荐。
评分机制,对于平台而言,只是一个推荐机制。而平台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那么推荐谁,不推荐谁,算法怎么安排,当然要考虑到收益。
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评分是消费参考标准。如果消费者根据平台的评分机制来消费,难免会踩坑。
正如网友分享的经验那样,线上平台消费避坑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差评,不要看好评。

实际上,平台的评分机制如果无法做到客观公正,其影响与虚假流量、雇佣水军刷单的性质一样,都是对消费者的误导,都是在损害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如果平台利用评分机制来牟利,更是在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商家商业环境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