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爸爸:深圳南山数学试卷,有很多被忽略的普遍问题

这两天,深圳南山的4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甚至央媒都没忍住,也下场贡献了点热度。我好奇之余自己做了一遍这套卷子,感觉与其说是这份卷子的题目有问题,其实不如说它是目前中国教育转型期一些更深层问题的表现,有些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周末简单跟大家聊几句吧。

500

500

首先,如果我是南山4年级孩子的家长,八成也想说些会被“bi~”掉的词,这种考试的确太为难孩子了,最终延时20分钟表明当地教育部门也认定是重大失误。南山的出卷老师和主管部门挨骂也是活该。

但网上很多文章和评论,只是把问题归结于题目难,或者“数学当语文考”,这其实不算骂到点上。而且就算骂,也改变不了这类阅读理解型的数学题已经是孩子们考试的重点,也是老师和家长教学、辅导的关键。

在9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新课标中,关键词包括跨学科思维、真实情景应用等等新重点。这个变化是为了能让学生未来在实际生活中知道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一毕业就还给老师。

在这样的要求下,简单、纯粹、被刷题党热爱的纯计算、方程等类型的题目,会在考试中逐渐弱化;阅读理解型的题目,则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中占比增加。

虽然这种变化会让很多习惯“学数学=练计算”的家长和教育者感到陌生和不满,但我个人觉得至少方向是应该肯定的 —— 因为除了极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数学能力只有结合实际的场景,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当然,在这种教改变化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深圳南山的这份卷子就是如此。

如果仅仅从试卷具体题目的难度上来说,即便算上阅读理解,这次考试也没什么特别超纲、特别难的内容。尤其是相比于之前网上流传的一些热爱奥数的省市“小学数学题”,更是如此。

比如选择题的最后两题是关于乘法分配律以及度量衡的概念;填空最后一题是排列组合;大题也都不算超纲。连最后的几道加分题的难度都不高,和之前网上流传的某些“小学数学题”来说,差得很远。

那问题出在哪里了?

500

这个考卷之所以成为了重大失误,核心问题是不是难度,而是 —— 题量

我也看了看今年北京朝阳和海淀的四上数学考卷,在还保留了几道的简单计算题的前提下,朝阳是26题,海淀是23题。而南山几乎都是更耗时的阅读理解型题目,按道理题目数量应该更少。但南山的考卷居然有36道题

我又翻出了过去几年南山区的四上数学考卷,发现基本都是在35-40题左右,题量都很大,或许是因为往年还有一些相对省时间的计算题,因此孩子们拼命写或许能做完,没触发今年这样的危机事件。

如果按照我个人的评判标准,南山前几年的考试题量已经过多了,并不是第一年如此。只不过今年根据新的要求,增加了阅读理解的比例。单题耗时增加,却忘记减少题目数量,原本就过多的题量自然更不可能按时做完

我下面把南山区和帝都朝阳区的今年考卷,以及2022年南山的考卷缩略图,缩成差不多的字号对比一下,大家看看字数的区别,就能理解南山今年的试卷为什么会做不完了

500

我自己做完今年的南山考卷后的感受是:四年级的孩子想在90分钟内做完整篇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砍掉差不多1/3才属于合理的范畴。

比较令人好奇的是,我搜了一下深圳其他区的一些四上期末考卷,似乎也没发现题量过多的普遍情况。如果有深圳的家长看到这个文章,或许可以留言区帮我解惑一下:这是南山区的考试风格吗?

不仅仅是数学,新课标要求,会给很多科目带来题目类型的此消彼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出卷老师也需要考虑如何调整题量,保证合理性。

500

此外,除了题量,我在做这份卷子的时候,另外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真的很难读

这并不是因为阅读理解型的题目难,也不是仅仅因为文字太多读不完。更主要的是 —— 这篇试卷中很多需要阅读的题目,语言非常不通顺,很拗口很拧巴,要浪费很多没意义的时间去纠结它到底想说什么。如果出现在语文试卷上,可能直接就变成“如何把句子改得更通顺”的题目了。

比如“降价促销”这种常见题型,南山试卷中的表述,让我这个日常写稿改稿的人浑身不自在 —— 该有的词缺失,不该有的废话一堆,不符合中文日常的合理表达习惯。

500

500

32,某商店以65元单价进货300条校服秋季运动裤。开学前以80元单价售出175条。剩下的运动裤以60元单价年底前全部售罄。该商店销售这批校服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

500

南山四年级试卷

对比一下海淀区四年级试卷的类似题目,同样的内容,明显表达的更清楚,也更符合我们正常的语言习惯。

500

海淀四年级试卷

而这类的问题在南山卷中很常见。尤其是第35题加分题。我作为一个日常工作跟语言文字打交道的成年人,也被下面这句我加粗了的话绕晕了很久。

500

500

35,迎新晚会后,老师决定把糖分给同学们,并让每个同学拎一个装有相同数量糖的袋子。她在每个袋子里放了尽可能多的糖,她放完后,发现每个袋子里有 20颗糖,并且还剩下12颗糖没有分完。老师原来至少有()颗。

A.52;B232;C,272;D.411;E.432

500

我是不理解为什么出题人要用这么麻烦的方式来表达简单的“平均分糖”。事实上,就在这份试卷第14题里,就有“老师计划要将245枚货币平均分给这些财富小队”这样的描述。这说明出卷的老师是会好好说话的,是可以用清晰、准确、易懂的文字来描述这个“平均分糖”的信息的。至于为什么不肯这么说,是为了表现自己语言的多样性,还是因为是加分题,就故意模棱两可为难孩子,我就不知道了。

这不是数学卷要不要考语文的问题了,而是数学卷出题人自己语文是否达标的问题了。

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科目,“阅读理解”型题目未来一定是越来越重要。而这次南山数学试卷的风波,也在提醒我们:不仅仅是考生们需要去适应这个变化,老师同样也需要理解和适应这个变化。

500

至于网上这个关于“考数学还是考语文”的讨论,其实前两天期末考试阶段,也在我们办公室发生过。当时有一位同事开会的时候问我:作为一个前奥数小能手,你认为数学考试最重要的应试能力是什么。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给出了答案 —— 语文

不用想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家孩子期末考试前,我刚嘱托过几句:记住,各个科目考试临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语文,把题目读懂,正确理解,答题精准有逻辑,才是关键。上了考场,你会的就是会,不会的就是不会。这个时候最能决定你分数是更高还是更低的,就是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所以本文最后的吐槽其实不是数学,而是语文 —— 我们的语文课,更准确的名字其实是“文学课”。这导致不少孩子在学校没有太多机会去掌握如何阅读理解日常文章(题目、论题、报告、新闻、论文......)的能力,但各科考试中这类阅读的题目数量已经非常高了。

当然,文学,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很重要。但在数理化考试变得更“阅读理解”的新时代,谁要去教我们的孩子如何阅读理解这些呢?

“数学考试的成败,关键在语文能力”。这并不是句玩笑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