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信息污染的典型案例-格陵兰岛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总储量1/4?

转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221922257/answer/76258016136

好家伙,格陵兰岛稀土储备占世界1/4?

我第一反应,该不是媒体又翻车了吧?

一查……

果然!

害,这翻车翻得四脚朝天的。

说实在话,这个3850万吨的数据源,还真不好查。

俗话说,功夫不怕有心人,只要有专业的态度和耐心,终有结果。

早在5年前的2019年8月,相关的信息就出现在了央视[1],而且近年来有着大量类似的报道,包括近期。

500500

然而,近期新华社的报道,显示的格陵兰岛稀土储备数据却是:

150万吨!

500500

150万仅仅只是3850万的 3.896%,甚至连5%(1/20)都没有,可以说是相差无比巨大。

新华社 VS 央视,究竟谁对谁错呢?

看来对于这个数据,我们必须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然而一查信息,还能查出一个稀土矿6.19亿吨的数据:

500

6.19亿吨?

是不是头都快裂开了?

我知道你头快要裂开了,但先不要裂。

500

我们来一一解决这些数据问题。

中文网数据已经没有了源头,那就只能靠外文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查证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全球所有的AI都不行,要么提供的是错误的信息源(国内AI,普遍直接提供的就是我质疑的信息源),要么是过时的信息源(ChatGPT信息源过时,或者选用部分信息作为总信息)。

3850万的最早媒体报道数据,出自英国权威媒体《金融时报》[2]

500500

这个数据源影响很大,甚至一些报告都引用了这篇新闻的数据。

例如,一份名《新的“稀有金属时代”THE NEW “RARE METAL AGE”》的报告中,便引用了这个数据。

500

很显然,《金融时报》的这个数据,在一些报告的加持下,甚至已经变成了“权威数据”。

我们先来细细品一下《金融时报》作为权威西方媒体的,玩得炉火纯青的媒体自我修养。

这是《金融时报》的原文:

据估计,格陵兰岛拥有 3850 万吨稀土氧化物,而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储量为 1.2 亿吨。Greenland is estimated to hold 38.5m tonnes of rare earth oxides, while total reserves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stand at 120m tonnes.

这是中文相关报道的信息:

500
格陵兰岛拥有3850万吨稀土氧化物的储量(也有的没用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

发现没有,金融时报给出的两条信息都是客观信息,没有任何其它的主观信息。

不过它却十分狡猾的,把【3850 万吨稀土氧化物】和【世界总储量为 1.2 亿吨】放在一起比较。虽然它没有直接下结论,但暗示意味十分的明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数据没有【储备】两个字,后面的数据有【储备】两个字。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猜到了:

【格陵兰岛的3850 万吨】和【世界的储备1.2 亿吨】根本就不是同一参考标准下的数据。

不知道《金融时报》是故意的,还是撰稿人自己也没有搞清楚。

总之,这样的内容,首先在一些报告中就出现了信息滑坡。例如。有报告进一步声称,可以提供世界未来稀土1/4的供应[3]

500

注意,这个信息和中文媒体的【占全球储量的1/4】同样有着区别。一些中文媒体不仅在3850 万吨前/后加了储备两个字,而且总结性内容还是占世界储备1/4或1/3。

3850万吨的最早专业信息源在哪里呢?

继续查,终于查到了2015年的一份文献[4]

500

通过阅读这一份文献,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

过去十多年,格陵兰岛的REE(稀土元素)潜力得到了广泛关注,格陵兰岛勘测到的总稀土氧化物(TREO)资源,从2011年的1040万吨,增加到了2015年的3850万吨。

500

格陵兰岛稀土资源分布

这份报道很专业,数据没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措辞是【潜力】、【资源】,并没有【储备】的字眼。

那什么是【储备】呢?

通过追寻【格陵兰岛稀土储备150万吨】的信息,我们找到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新的权威报告[5]

500

明确了数据源:

500

中国稀土资源储备量是4400万吨,而格陵兰岛是150万吨。

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的数据,是全球矿业最权威的数据之一,各类专业文献、报告、数据都会引用其数据[6][7]

USGS的报告,在附录C中,同样给出资源(Resource)和储备(Reserves)的定义区别:

500500

简而言之,资源是勘测得知的,目前或潜在能经济提取的某种商品。

只要形式、总量、浓缩度,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算是资源。它可以是现在能开采的,也可以是未来才能开采的。

储备则是可以经济开采或生产的部分资源,现在就拥有技术和能力开采(不限于储备国),无论设施是否已经准备就绪,都算是储备。属于当前经济资源。

很显然,两个定义是绝对不能混淆的。

除此之外,还有介于资源和储备之间的概念,叫做储备基数(Reserve Base)。

简单来说,储备基数指是从资源中所证实的,现在就能开采和生产的最低物理、化学标准。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开采。从储备基数中进一步确定能够经济开采的,才能被定义为储备。

也就是说,格陵兰岛3850万吨的稀土资源,和储备之间至少还差了一个储备基数。

任何用储备之类的词汇,去描述3850万吨稀土都是错误的。

由于格陵兰岛真实储备量为150万吨,仅仅只占世界储备量的1.36%,因此任何描述其占世界储备1/4、1/3、20%+之类都是错误的。

出现以上任何相关信息的媒体,一律翻车。

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3850万吨资源同样是过时的信息。

信息源来自2015年的文献,现在怎么可能还是这个数据。

格陵兰岛稀土资源究竟有多少呢?

依据最新近年的一些报告,可以查到,格陵兰岛近年勘测到的稀土资源,已经高达4200万吨[8] [9]

500

至于【格陵兰岛某稀土矿6.19亿吨,世界第二】的信息是咋个回事儿?

这里需要科普一个概念,稀土矿(JORC标准)和稀土氧化物(REO)是两码事。

稀土矿 × 品位(百分比)= 稀土氧化物。

品位百分比通常不大,因此稀土矿的数据往往比稀土氧化物的数据大得多。

这里的 6.19亿吨可以查证的是格陵兰岛Kvanefjeld项目至少10多年前的过时信息[10]

Kvanefjeld项目的最新信息,已经是超过10亿吨稀土矿,1114万吨稀土氧化物,品位1.1%。

实际整个格陵兰岛稀土矿总量已经接近60亿吨(另外一个大矿Tanbreez项目高达47亿吨)[11]

媒体拿这个稀土矿项目的过时数据,论其为世界第二,自然也错了(此项目实际排名第四左右)。

但无论怎么样,格陵兰岛稀土的资源量都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格陵兰岛能对中国稀土地位掀起挑战吗?

国外有储备之外的稀土资源,中国自然也是有的。

我们来看看一份系统分析世界稀土项目的文献[12]

这篇文献开篇就提到,全世界至少有146个先进稀土项目,涉及超过3.034亿吨的稀土资源。

显而易见,全球的先进总稀土资源,接近稀土总储备的3倍。

当然,在其它的一些文献中,世界总稀土资源还出现过更高的数据,例如4.78亿吨[13] [14],这个数据应该尽可能包含了所有的项目。不过这个数据是2017年的,近年总数据应该更高,个人推测或许达到了5亿吨。

这是全球主要稀土项目的分布:

500

左下角是稀土矿类型,越前面开采价值越高

这是所有价值排行前30的项目:

500

排名前四的分别是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Bayan Obo)项目,格陵兰岛Tanbreez项目,中国华南项目、格陵兰岛Kvanefjeld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第一的白云鄂博项目,稀土氧化物资源高达1亿吨。

整个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主要都集中在Tanbreez项目和Kvanefjeld项目,两个项目总计达到4000万吨,超过全岛95%。

但白云鄂博项目稀土氧化物资源,还比整个格陵兰岛的2倍还多。整体价值潜力,也接近其2倍,这还不算中国的华南项目。

稀土矿的REE品位等级和岩石性质直接相关。

500

其中碳酸岩(Carbonatite type)大吨位、高品位,未来潜力价值最高。例如,中国白云鄂博项目便是碳酸岩。

热液矿(Hydrothermal/IOCG type)则稍低于碳酸盐岩,但依旧是高品位,不过吨位和品位负相关。也就是说,品位越高越难出大矿。

碱性/碱性花岗岩(‌Alkaline /‌Alkaline granite type)则是中等品位,也容易出大矿,格陵兰岛的两大稀土矿便是这个类型。

(离子粘土)lonic clays‌和砂矿(Placer)品位较低,但通常资源丰富。由于离子粘土技术成熟,而且最为经济,因此是现今最主要的稀土产量来源。例如,华南项目就是离子粘土,是中国占世界70%稀土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未来的潜力价值,很明显品位排名在前的项目,将可能给未来的稀土市场带来全新的变化。

研究者把各个地区稀土价值一一排名后发现:

500

亚洲依旧拥有最多的稀土资源,拥有最高的潜力价值。

澳大利亚稀土资源虽然比较丰富,达到22%,但由于品位低,整体价值仅仅只有4%,与其它低资源洲/地区相差不大(其它各州则资源和潜力价值都不突出)。

而格陵兰岛则有着非常惊艳的表现。

其资源量达到13%,虽然没有媒体报道的夸张,但作为一个面积不到地表非海面积2%的岛屿来说,可谓是相当惊人。而且稀土潜力价值更是高达22%,接近亚洲稀土价值的一半。而中国大约为亚洲的70%,格陵兰岛稀土潜力价值,达到中国60%左右。

很显然,自身缺乏开采加工能力的格陵兰岛,将成为未来稀土经济战争的必争之地。

尤其是在中国掌握离子粘土稀土生产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如果其他国家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拿下格陵兰岛的稀土(除了少部分碳酸矿,格陵兰岛主要是碱性矿),提高产量打出时间差,在中国白云鄂博等矿区尚未发挥出巨大价值之前,将有可能动摇中国未来的稀土地位。

但我们同样得注意到,格陵兰岛两大稀土项目,都仅仅是资源,而没有成为储备基数。这反映出来的就是开采难度和更多的不良经济、环境后果。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矿床都是碱性矿,尤其是最大的两大矿区,需要新的冶金技术来加工稀土,目前没有国家有成熟技术,短期难以快速利用。除此之外,两大矿区都有铀和钍等放射性元素,额外的加工成本和环境问题,使得项目被当地抵制,难以推进。

很显然,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要从资源变成储备基数,至少还需要先解决技术和环境问题。

但哪怕如此,作为未来巨大潜力的稀土地区,其自身没有技术和能力开采,自然少不了各个国家的参与和摩擦。

一份文献,把格陵兰矿产勘探史的2011~2014年时间,称为中国时代[15]

在这段时间,格陵兰岛曾邀请中国公司投资矿产勘探和开采,并成立了一些特定项目,但最终因美国对丹麦的施压,项目悉数被停止。

但这这一份研究依旧认为,考虑到整个价值链的复杂性,中国几乎垄断了稀土加工和不同元素的提炼,以及磁铁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所以中国在未来依旧很可能会参与到格陵兰岛稀土项目的开发上来。但这一切,取决于特定时间丹麦、格陵兰岛和美国之间的政治气候。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无论格陵兰岛最终是被谁所主导,真正最重要的还是技术。

如果中国在原本离子粘土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同时解决了碱性矿产业链和技术问题,甚至解决放射性元素和环境问题。且这些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无论谁主导格陵兰岛,最终都需要请中国人去开发。

考虑到过去勘测技术等原因,中国在数十年前80%的稀土全球占比到如今23%的全球占比[16],其实应该看作勘测技术发展的必然客观规律。毕竟中国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5%,地球稀土分布再不均匀,恰好主要落在中国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随着未来世界各地稀土资源的进一步勘测,中国的总资源占比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因此,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技术持续领先并不突破,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为重要的。


总的来说,格陵兰岛并非拥有3850万吨的稀土储备,也并非占世界1/4或1/3。而是拥有150万吨的稀土储备,占世界的1.36%。

其所有潜在稀土资源达到4200万吨,在世界先进项目中占比13%,而在所有项目中占比8.79%(4200/47800)。不过考虑到稀土的吨位和品位,其未来的潜力价值,却达到世界22%,也即超过1/5。

虽然格陵兰的确可能在未来的稀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并不是媒体发布错误信息的理由。

媒体错在两点:

第一点,不加分辨的直接转载其它媒体的信息,对明显可能夸张的数据,不进行更加严谨的考证。

第二点,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在原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分析,得到更加离谱的结论。

最后我也提醒依赖AI查询信息的大众,尽信AI不如无AI,当绝大多数人都理所当然认为的权威信息源,也存在错误时,AI信息库自然也已经被污染了。虽然足够优秀的AI的确犯错也少,但不加甄别,总有被坑的时候,作为用户一定要掌握足够的信息甄别能力。

参考

​^央视财经评论丨特朗普执意买岛,开玩笑?丹麦断然拒绝,然后呢?

^https://www-ft-com.ezphost.dur.ac.uk/content/f418bb86-bdb2-11e9-89e2-41e555e96722

^https://chacr.org.uk/wp-content/uploads/2020/10/GAP-Briefing-Arctic-.pdf

^Paulick H, Rosa D, Kalvig P, et al. Rare Earth Element project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Greenland[J]. eds. JK Keiding and P. Kalvig, MiMa Rapport, 2015, 2.

^Staff U S. USGS mineral review[J].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4.

^Balaram V. Rare earth elements: a review of applications, occurrence, exploration, analysis, recycl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Geosci Front 10: 1285–1303[EB/OL].(2019)

^Chen P, Ilton E S, Wang Z, et al. Global rare earth element resources: A concise review[J]. Applied Geochemistry, 2024: 106158.

^Rosa D, Kalvig P, Stendal H, et al. Review of the critical raw material resource potential in Greenland[J]. Copenhagen: Center for Minerals and Materials: Geological Survey of Denmark and Greenland, 2023.

^Charles N, Tuduri J, Lefebvre G, et al. Appendix 1: The Rare Earth Resources of Europe and Greenland Mining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J]. Metallic Resources 1: Geodynamic Framework and Remarkable Examples in Europe, 2023.

^https://www.proactiveinvestors.com/companies/news/30604/rare-earth-minerals-buys-shares-in-greenland-minerals-and-energy--36596.html

^https://www.longfinance.net/media/documents/Mannahatta_NFT_Preso_Feb2023.pdf^Liu S L, Fan H R, Liu X, et al. Global rare earth elements projects: New developments and supply chains[J]. Ore Geology Reviews, 2023, 157: 105428.

^Zhou B, Li Z, Chen C. Global potential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rare earth demand from clean technologies[J]. Minerals, 2017, 7(11): 203.

^Chen Y, Zheng B. What happens after the rare earth crisi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Sustainability, 2019, 11(5): 1288.

^Christiansen F G. Greenland mineral exploration history[J]. Mineral Economics, 2022: 1-29.

^耿雁冰,邓瑶.稀土白皮书发布:中国稀土储量仅占全球23%[J].中国外资, 2012(13):2.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