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Brightman才是真女权勇士

500

突然发现,Sarah Brightman才是真女权勇士。

女权到底是什么,已经成玄学了。但女权应该争取男女平等,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Sarah做到了,很值得敬佩。

她早就功成名就了,但她一直努力突破自己。早年她是唱Phantom of the Opera出名的,1986年首演的时候,她才26岁。那时她和Andrew Lloyd Weber是恋人,Andrew特意把Christine的唱段按照Sarah的声线谱写,这算“开后门”、“利用职权”吗?

后来两人分手了,Sarah也拓宽了曲目,民歌、流行歌曲都唱,但相对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她发现了新赛道,用现代手法改编著名歌剧选段,或者用歌剧手法唱流行歌曲。

重要的是,她把很多传统上男高音的唱段拿来演唱,取得巨大成功。如果只听Sarah而不熟悉歌剧的话,或许都不一定知道她唱的很多歌本来是男声唱的。

但她不是简单地把男高音唱段拿来唱,而是唱出新的高度了。

男高音和女高音是歌剧双王,但女高音通常以优美、婉转为主,男高音以激昂、气场为主。女声唱出男高音的激昂不少人能做到,高音部更是不在话下,但Sarah的杰出之处在于,她用女声唱出男声的气场,这就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了。Nessun Dorma就是代表作。这是帕瓦罗蒂的镇场之宝。多明高、卡雷拉斯等都能唱,但气场总是差一点。没办法,帕瓦罗蒂那300多斤的大音箱在那呢。当年他到人民大会堂演唱是大红旗的待遇,一方面是礼遇,另一方面中国没有其他轿车有那么大的门好让他进出。但Sarah能唱出不亚于帕瓦罗蒂的气场,惊叹。

但她毕竟是女的,在传统男声唱段里加入女性的飘逸,是她“奇袭”男高音世界的另一个法宝,Tu che mi hai preso il cuor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她其实已经有点“适合唱男声”了,《歌剧院的幽灵》里尽管Andrew“开后门”,最精彩、最有气场的唱段还是男声的,Sarah现在“拿来”唱得比几个靠唱《歌剧院的幽灵》出名的男声更有声有色,比如主题歌Phantom of the opera、Music of the night,或许有些人都以为这些本来就是女声了,而Steve Harley、Michael Crawford要不是音乐考古,记得的人不多了,Sarah不知道她名字的,一听也知道了,“哦,那个,北京奥运上和刘欢一起唱歌的那个谁……”

她还把传统器乐的音乐拿来,像肖邦的Dans La Nuit。

在男子传统上闪光的地方凭本事闪耀更加耀眼的光,这才叫女权,这才是男女平等。

对了,Sarah也有不胖的时候哈,年轻的时候吨位没有后来出大名的时候那么大,油管上当年和Cliff Richard对唱All I ask of you的时候还是蛮妩媚的,没有后来那么黑压压一片。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与何塞·卡雷拉斯对唱Amigos Para Siempre 的时候也一样,不过那时她才32岁,还年轻呢。其实妩媚也好,黑压压也好,Sarah之所以是Sarah,是因为她的歌声,不是相貌。

有一个好玩的事情:

Sarah Brightman的前夫是Andrew Graham-Stewart,Andrew Lloyd Weber的前妻是Sarah Hugill。这倒是方便,激情来了不会叫错名字,尽管此Sarah非彼Sarah,此Andrew非彼Andrew。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