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价频现,欧洲新能源赛道跑偏了?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扩张,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电力市场负电价频现,甚至出现发电商向用户付费的情况。
数据显示,由于风能发电量远超需求,2日德国隔夜市场出现4小时负电价,发电商需向用户付费消耗过剩电力。2024年,德国负电价时长达468小时,同比增长60%,法国翻倍至356小时,西班牙首次出现负电价,全年累计247小时。
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包括风、光、水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供应过剩,企业无法完全消耗,亦无法有效保存多余电量。由是,发电企业拿出资金用于补贴电力运营商,以期电力运营商将多余的电力分配出去。
发电企业的资金则来自政府部门。因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影响较大,发电量并不稳定,为了使相关设备正常运转并减少损耗,政府不得不出资持续补贴发电企业。
“但内部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电力存储的技术长期以来并无突破;德国等欧洲国家没有利用好供应端资源,生产了远大于需求的电力,尚无足够高质量的产业、企业来使用这些电力。”投资分析师林大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况且,企业使用电力的成本居高难下,甚至节节攀升。因为负电价只是交易所价格,而非终端用户价格。林大辉说,补贴只给了运营商,叠加种种税费,企业和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到低价的实惠。
数据显示,2024年,全欧洲家庭电价最高的是德国。2024年德国家庭平均电力价格为40.92欧分/千瓦时,约合3.13元人民币,高于2022年能源危机以前的水平。
欧洲电力交易所数据显示,去年12月,德国每小时电价在拍卖中突破18年来的最高纪录,飙升至936.28欧元,约合7125.60元人民币/兆瓦时。欧洲其他国家的电价也在飞涨。如挪威南部电价暴涨20倍,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电价刷新历史纪录,丹麦的价格超过11元人民币/千瓦时。
据了解,由于工业用电同样价格高企,一些能源密集型企业已经减产或停产。
面对负电价现象,欧洲方面关于发展储能技术的呼声不断。欧洲中央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需要配套电网灵活性调控以及储能,否则不能解决补贴问题。
西班牙咨询公司“AleaSoft能源预测”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也呼吁扩大储能技术应用规模,加强需求侧响应,提高工业、运输、供暖等部门的电气化水平。
挪威可再生能源能源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公开发声,支持发展电池储能项目。称该项目可以利用峰谷价差实现盈利,改变尴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