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文史:柬埔寨运河停工背后,地缘政治与国际棋局博弈的结果
01
柬埔寨运河:曾被寄予厚望的宏伟蓝图
近年来,柬埔寨的德崇扶南运河项目备受瞩目。这条运河全长约 180 公里,起于柬埔寨首都东南方向约 30 千米的普雷科安贝尔,途径甘丹、茶胶、贡布和白马,是连接洞里萨湖、洞里巴萨克河、湄公河之间的跨区域水道。
它采用双向航道设计,能够使载重吨位达 3000 吨的船只同时通过,主体工程部分包括 3 座运河交通导航站,以及 11 座跨河桥梁,堪称一项浩大工程。
该运河项目预计总投资 17 亿美元,由柬埔寨国营、私营企业主导,与中国路桥等中企联合负责。
2024 年 8 月 5 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偕夫人亲自主持开工仪式,现场有两万多名民众参加,柬埔寨全国还为此放假一天,足见其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当时,柬埔寨各界对这条运河寄予厚望,认为它将成为柬埔寨首条从首都通往沿海的航道,贯穿干丹、茶郊、贡布和白马 4 个省份,辐射周边地区至少 160 万人口,为柬埔寨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从战略意义上看,德崇扶南运河一旦建成,将打通柬埔寨国内航运的 “任督二脉”。长期以来,柬埔寨虽有出海口,却严重依赖越南的港口进行货物运输。柬埔寨的主要港口西哈努克港货运量早已饱和,而东南方向水网密布,难以修建高等级陆路运输线路。
开凿运河,便能联通湄公河,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将货物运输路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减少对外部过境通道的依赖,推动柬埔寨从贫困中脱贫。
02
停工疑云:多方因素交织①
资金困境传言与真相
就在柬埔寨举国上下对运河满怀憧憬之时,项目却传出停工的消息,这犹如一记闷雷,引发诸多猜测。
部分外媒,如《曼谷邮报》《路透社》等,率先报道称运河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甚至断言项目已停工。路透社还具体指出,该运河预计投资 17 亿美元,其中中国提供 49% 的优惠贷款,其余由柬埔寨承担,然而中国资金未按计划到位,致使工程停滞。
但很快,柬埔寨方面就出面辟谣。首相洪玛奈在出席全国僧侣大会闭幕仪式时,严肃回应外媒报道带有政治动机,与事实严重不符。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也于 11 月 22 日声明,相关报道毫无根据。
实际上,中柬双方在投资合作上有着成熟的模式与规划,中国长期以来为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过往项目也都稳步推进。
就此次运河项目而言,资金筹备是经过严谨考量的,前期资金已按步骤落实,以保障开工建设,所谓 “资金未到位” 的说法可信度极低。
②
地缘政治的暗潮涌动
除了资金传言,地缘政治因素也给运河项目蒙上阴影。此前,柬埔寨邀请美国军舰访问其云壤海军基地,这一举动瞬间打破地区局势的平静。
要知道,长期以来中国与柬埔寨保持着友好且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众多领域携手共进,运河项目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工程,承载着柬埔寨经济腾飞的希望,也契合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与沿线国家共发展的理念。
美国一直对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提升颇为忌惮,担心柬埔寨运河项目一旦建成,将进一步巩固中柬关系,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
日本也出于自身在东南亚的利益布局,与美国一唱一和。美、日等国不断向柬埔寨施压,试图干扰项目进程。而越南,作为柬埔寨的邻国,出于对自身在湄公河区域主导地位、经济利益的维护,同样不愿看到柬埔寨运河顺利建成。
诸多外部势力的介入、干扰,使得运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地缘政治博弈的暗流汹涌澎湃。
③
国内因素:拆迁安置难题
在柬埔寨国内,运河建设面临着艰巨的拆迁安置任务。运河全长 180 公里,途径多个省份,沿线居住着大量居民,工程建设需要征用大片土地,众多居民面临搬迁。
柬埔寨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在处理如此大规模的拆迁安置工作时,面临资金、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等诸多难题。
一方面,要为搬迁居民提供合适的安置住所,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搬迁居民后续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以确保他们能够平稳过渡。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极易引发民众不满,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柬埔寨首相提及运河暂停是为解决受影响的人民问题,也正反映出拆迁安置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这已然成为运河建设路上的一只 “拦路虎”。
03
对我国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①
经贸合作的短期波折
柬埔寨运河的停工,不可避免地给中柬经贸合作带来了短期波折。一方面,在贸易路线上,原计划依托运河构建的更便捷运输通道受阻,使得一些以时效性、低成本为考量的贸易往来受到冲击。
中国企业运往柬埔寨的货物,以及柬埔寨出口的产品,在物流时效、成本控制上都难以达到预期,削弱了双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估算,运河若顺利通航,运输成本有望降低约 20%,如今这一降本增效的愿景只能暂时搁置。
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看,中方前期投入的资金、技术等资源,短期内无法按计划获得相应产出与回报,部分参与项目的中企面临资金回笼缓慢、成本增加等困境,后续投资决策也趋于谨慎。
像一些负责运河配套设施建设、物流园区规划的中企,不得不重新评估项目进度、预算分配,调整运营策略。
但从长远眼光看,中柬多年来建立的深厚合作基础不会轻易动摇,双方应秉持互信,共克时艰,待运河问题解决,经贸合作有望迎来新飞跃。
②
战略布局的深层考量
在我国 “一带一路” 宏伟布局中,柬埔寨运河原本占据关键地位。它宛如一条新纽带,能够让我国在东南亚地区开辟新航线,巧妙绕开部分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基地威胁,打破潜在的封锁困境,同时为我国西南地区货物通往印度洋、欧洲提供捷径,不必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极大提升贸易安全性与自主性。
如今运河停工,我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优化区域战略布局。
一方面,短期内加强与柬埔寨在陆运、空运领域合作,提升既有运输线路运力,弥补水运缺失;
另一方面,放眼周边,加深与老挝、缅甸等国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的协同,构建多元、稳固物流网络,确保 “一带一路” 倡议在中南半岛稳步推进,维护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战略利益与发展大局,展现大国战略定力与灵活应变智慧。
04
国际形势:涟漪效应扩散①
东南亚地区格局重塑
从东南亚地区格局来看,柬埔寨运河若建成,将成为重塑地区经济版图的关键力量。
一方面,越南的港口经济势必受到冲击,多年来,越南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掌控着柬埔寨货物进出口的海上通道,赚取了巨额的港口服务费用,运河通航后,柬埔寨货物将大量转向内河航运,通过自身运河直抵海洋,越南的港口业务量会锐减,其在中南半岛的物流枢纽地位将动摇,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
泰国、老挝等周边国家也会被卷入这股变革浪潮。泰国一直对克拉运河计划举棋不定,柬埔寨运河的出现,让泰国意识到区域航运竞争加剧,促使其重新审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战略,在运河、铁路等跨境交通项目上的决策会更加谨慎,力求在新的区域物流格局中抢占先机。
老挝作为内陆国家,虽与运河无直接关联,但柬埔寨交通改善后,老挝货物借道柬埔寨出海更为便捷,中老柬三国经济联系将愈发紧密,改变东南亚传统的物流与贸易流向,地区势力平衡进入微妙调整期。如今运河停工,这一系列变化暂缓,各国暂时松了一口气,得以在原有格局下继续周旋,谋划下一步应对。
②
大国博弈新动向
在大国博弈层面,美国一直将东南亚视为制衡中国的关键战场。柬埔寨运河开工初期,美国便如临大敌,军舰频繁到访周边海域,试图从军事上施加压力,同时利用舆论工具,散播不实消息干扰项目进程,联合日本等盟友向柬埔寨政府 “喊话”,强调所谓 “透明度”“债务风险” 等问题,实则是担心运河强化中柬纽带,稳固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根基,冲击其 “印太战略” 布局。
日本出于自身能源运输安全、海外市场拓展考量,紧跟美国步伐。一方面,向柬埔寨提供一些带有附加条件的 “经济援助”,试图拉拢柬埔寨远离中国主导项目;
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场配合美国,渲染运河建设的负面效应,企图分化中柬合作。
如今运河停工,美日虽未停止小动作,但暂时收敛锋芒,静待时机,持续观望柬埔寨后续动作以及中国应对策略,大国间围绕柬埔寨运河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刻反映出当下东南亚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与激烈,每一步决策背后都暗藏玄机,关乎地区未来走向。
05
未来展望:破局之路在何方?展望未来,柬埔寨运河项目虽暂时陷入困境,但破局之路依然存在。对于柬埔寨而言,当务之急是重新梳理国内问题,加快拆迁安置工作的推进,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与安置规划,充分倾听民众诉求,争取民众对运河建设的支持。
在国际舞台上,柬埔寨需坚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平衡各方关系,避免卷入大国纷争漩涡,向世界展现运河建设对地区共同发展的积极意义,减少外部无端施压。
中国作为柬埔寨长期友好合作伙伴,应继续秉持 “亲诚惠容” 周边外交理念。一方面,与柬方保持密切沟通,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投资、建设策略,为项目重启提供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携手柬埔寨共御外部舆论干扰,以事实为依据,破除不实谣言,稳固双方合作根基。
在全球层面,各国应从柬埔寨运河项目中汲取经验,尊重他国主权与发展意愿,倡导公平公正国际经济秩序,让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回归纯粹,为世界发展注入正能量。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柬埔寨运河有望重启,再次扬帆起航,驶向繁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