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关系六大看点
作者:陆岑
刚刚到来的2025年对中美关系及世界局势至关重要。特朗普“二进宫”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中美各自的经济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节点,特朗普加征更高关税和施行更苛刻的移民政策,不但会拖累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经济复苏、加重财政负担,也必然推高通胀,降低美国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在地缘政治层面,外界也寄望于特朗普能够为当下中东和乌东的地缘冲突提供解决方案,并在稳定中美关系、探索双边新型合作方面取得突破。
在共和党掌控白宫、国会并在最高法院占据优势的背景下,特朗普将比第一任期更加自由地运用总统权力,在内政上强推MAGA议程,包括升级贸易战和科技战、驱逐非法移民、将2017税改措施永久化等。在外交上,没有了连任压力束缚的特朗普可能会采取更加个人化的政策。综合特朗普权力过渡团队言行和特朗普在经贸议题上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其在外交上更具交易性的领导风格,2025年中美竞争愈加激烈的同时,也有以下六大看点。
第一,抛弃民主党对华沟通机制,构建新的中美沟通渠道。
特朗普2017年执政伊始,中美政府间沟通渠道超过90个,但特朗普及其团队并未延用,而是在4年间搁置、放弃了这些渠道。特朗普及其团队认为,这些沟通渠道并未带来中国政策的实质性改变,特朗普本人也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旧的沟通模式缺乏耐心。拜登在执政末期搭建的经济和金融对话组,很有可能被特朗普再次搁置。而且,在库什纳和伊万卡夫妇退出政坛后,中美也少了一条同特朗普的沟通渠道。
但马斯克、保尔森、苏世民等在华存在巨大商业利益的特朗普盟友,可能会扮演一定的角色。特朗普就职前为TikTok开绿灯,共和党通过的预算案取消一些针对美国在华投资的限制条款,这都离不开马斯克的作用,或者至少到目前为止马斯克没有在对华议题上设置障碍。另外,特朗普本人如何发展和中国领导人的私人关系,值得关注。
第二,巩固一中立场,还是更亲台,或更鲜明“弃台”。
特朗普上台后,对华关系的第一试金石依然是台湾问题。中美需要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上建立沟通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误判。他此次任命的右翼幕僚卢比奥、沃尔兹等人主张强化对台支持,这也是国会两党目前的战略共识。事实上,特朗普1.0时就曾在蓬佩奥及国会右翼势力的影响下增加对台军售和政治互动,总体上保持了“战略模糊”。但特朗普再次主政下的美国究竟能在政治、军事挺台方面会再迈多大的步子,关键在于特朗普如何权衡安全与经济的成本和效益。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曾将台湾比作“笔尖”,将中国大陆比作“桌子”,这种对台认知一直没有变。如今,特朗普更是将台湾视为一个保险客户,指责台湾盗取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并要求台湾为美国的“协防”支付“保险费用”。特朗普的政治盟友马斯克也认为台湾属于中国,犹如夏威夷和美国的关系。现在台湾岛之所以没有与中国大陆融为一体,主要是美国在阻挠。这就要看特朗普决策时会如何平衡国会、内阁及马斯克等亲信的影响力。
第三,贸易战、科技战升级后如何管控双边关系。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利用关税战和中国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要求中国增加进购美国农产品,但这一目标因疫情影响并未实现。第二任期,特朗普故技重施的同时也有可能改变策略,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将“美国优先”战略推向极致,其中就包括升级科技战,巩固“小院高墙”政策,限制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发展。
▲2020年1月15日,特朗普与中方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如果特朗普真的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将加重中国经济压力和债务负担。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估计,关税可能使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减少70%。这种影响不仅对两国具有重大意义,也将波及全球经济。而且,美国国会两党现在对中国的批评态度也比4年前更强硬,包括提议取消美国给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有中国学者认为,如果中国这一地位被取消,将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性倒退。
第四,盟友等“第三方国家”是否对中国出口与投资设置障碍。
拜登执政期间重新修复了同盟友的关系,并通过芯片投资及印太IRPF等经济投资项目扩大了伙伴关系网络。特朗普上台后是否延用或“重用”这些合作网络不得而知,但盟友及竞争对手的“经济主权”将受到更多挑战。美国一些智库建议特朗普上台后施压盟友设置更多对中国的投资障碍和技术管制。
为了应对美国的脱钩断链,中国近年来也在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的依赖,包括前些年推出的“双循环”、和最近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加未来技术领域的投资,以及同“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多元化的贸易关系。另外,中国一直通过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其他国家转运出口商品,或者在这些国家设厂、组装零部件以供出口。目前已经有美国智库提议特朗普新政府封堵这一转口贸易,包括审查经墨西哥等国的中国商品出口。
第五,是否合作解决俄乌冲突等地缘挑战,帮助重建双边互信。
▲2024年12月16日,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
新年伊始,俄乌战争和加沙冲突仍在持续,叙利亚变局也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在特朗普的施压下,以色利同真主党达成了在黎巴嫩南部暂时停火协议,但巴勒斯坦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内塔尼亚胡及右翼政府仍是最大阻力。特朗普上台后会继续坚持挺以政策,扩大亚伯拉罕协议。伊朗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以色列也不会停止对哈马斯的打击,甚至有可能转向和伊朗的直接对抗。卢比奥等外交和国安顾问大多坚持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甚至瘫痪伊朗的核设施。
这就要看反战的特朗普如何抉择。美国国内有人建议特朗普施压中国利用其对伊朗的影响力,劝伊朗放弃核项目。在俄乌问题上,特朗普也有可能施压中国,迫使俄罗斯让步。这种施压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拜登、布林肯当前在俄乌问题上所采取的对华施压策略。如果中美真能在诸如俄乌冲突和巴以问题等地缘挑战方面开展合作,这对重建双边互信、管控双边竞争关系也有帮助。
第六,是否通过更霸道、挑衅的方式同中国争夺“全球南方”影响力。
2025年,巴西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南非将主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意味着全球南方国家将力推新的经济合作,包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中国也会借机推动技术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并和“全球南方”国家寻求气候转型带来的经济机遇。而即将上台的特朗普则有可能继续退出《巴黎协定》,进一步限制在气候领域同中国的合作,这有可能疏远全球南方国家。
但是,特朗普执政的2026年,美国将举办G20峰会。预计特朗普在“退群”后会转变策略,削弱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威胁取消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或者要求这些国家在联合国、G20框架中支持美国的立场,反对中国主导的倡议。然而,随着“全球南方”国家采取日益多元化的外交政策,特朗普的霸道施压或极限施压策略,并不一定见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