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成为妹宝,晚节不保
作者 | 三伏
来源 | 最人物
为了宣传《我是刑警》,于和伟发出那条微博。
微博内容是他本人剧照和卡通形象Loopy的拼图,对应的则是这两年来,于和伟突然从“主公”变“公主”的奇特现象。
于和伟在文案里写:配合宣传!非本人自愿!
评论区里,粉丝排队安慰他:“剧宣真讨厌,川宝真可爱”“你比他们都可爱,甜妹升级”。
一边是“传统刑侦剧里的热血刑警秦川”,一边是“乖得翘jiojio的内娱第一妹宝”,怀旧与新潮向于和伟一齐挥手,年过半百的于和伟,努力贴近着每一个方向。
只是,于和伟对年轻人的主动迎合换来的并非全是好评。有粉丝认为他“晚节不保”,觉得下头,反而《我是刑警》里正派传统的刑警角色,让于和伟的事业再起高楼。
粉丝的心思很难猜,猜来猜去我们也不明白。
2019年春节,编剧徐萌接到制片人郭现春的电话,请她创作一个有关刑警的故事,关键词只有16个字:主题鲜明,故事生动,真实性强,立意高远。
这难住了徐萌,她想着,得在真实的一线刑警脸上,寻找角色的质感。
为了写好这个故事,徐萌走访了15个基层刑警队,追着民警刨根问底地问,问案件的勘破过程,也问他们的日常生活。
采风结束后,她定下这个故事的基调——基层民警秦川在案件中历练成长,他的个人成长史也与中国刑警的集体发展史互相交织。
《我是刑警》剧照
徐萌交上了一份22万字的大纲,大纲里写了两个案件:一个是以1995年鹤岗矿区特大持枪抢劫案为原型的西山矿案,一个是以连跨4省、持续8年的周克华案为原型的张克寒案。
西山矿案完整地体现了传统刑侦工作的复杂与艰难,秦川在西山矿案里替师父报仇,被领导赏识。而在令人发指的张克寒案中,刑警队伍协同办案的方式逐渐成熟,秦川也在此案中完成人物的蜕变。
大纲顺利地通过了审核,徐萌得到一句话:“你写到我们心坎里了,我们这支队伍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么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
大纲通过后,徐萌把自己关进书房,历时18个月,《我是刑警》的故事在徐萌笔下诞生。剧本完成那天,徐萌在朋友圈里写:我用尽我毕生所学的全部的技巧,又把所有技巧摒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8个月重返人间。
《我是刑警》剧照
《我是刑警》横跨35年,男主秦川从90年代法律系毕业生到热血难平的青年刑警,再到刑侦总队的副总队长,经历了大小案件15个,从青涩孤勇走到德高望重。
导演惠楷栋在寻找角色时,也曾犹豫过,想找一位年轻演员出演前半部分的戏份。但这部剧的体量太大,惠楷栋思前想后,干脆找一个成熟演员,赌他能驾驭年轻的秦川。
他最终选择了53岁的于和伟,好在,于和伟让他赌赢了。
《我是刑警》 于和伟饰演秦川
在剧本里和秦川相遇后,于和伟感到深深的震撼。他不想错过秦川,更不想辜负秦川。
尽管10年前,他曾在《刑警队长》里演过类似的角色,但这次开拍前,他依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一线刑警们聊天生活。“塑造一个角色,要去体验生活,功课在戏外。”他说。
《我是刑警》源自真实的土壤,于和伟也有意识地与真实贴近,表现一个更接地气的刑警。
刚开始拍摄,于和伟就和导演建议,开会时要把他放在后面,不要突出:“我就是演一个改开初期的普通警察,千万不要让我有男一号的光环,你就把我撒在人群当中。”
前期开会时,很难找到男主秦川
于和伟深知,《我是刑警》要体现的是秦川的命运,而不是于和伟本身。
但秦川有将近900场戏,比很多电视剧的男女主加起来的戏量还要多,想要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找到人物的抓点,于和伟将其总结为两个字:责任。
“从小警察时,他就有这个责任,案子没破不行,不管过几年我都惦记这个事儿,要给受害者的家属一个交代。”后期,他成为刑侦总队的专家,成了大名鼎鼎的“秦总”,他推进勘破积案要案,不计案子的难易程度,归根到底就是身为警察的责任心在推他向前。
在于和伟的演绎下,秦川打破了所谓大男主的光环。刑警并非无所不能,他也是脆弱的普通人,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抓了八年,有许多无力的瞬间。
《我是刑警》拍了五个月,从四十度的重庆拍到零下几十度的东北。于和伟说:“后来收工以后,我自己在房间里洗漱时照镜子,发现眼神都有一点是剧中人物的状态。”
《我是刑警》片段
2024年,《我是刑警》播出,秦川终于和观众见面。于和伟和朋友们打了个招呼,请他们有空的时候帮忙推荐一下。
没想到开播当日,于和伟的微博评论区里出现了张译、王骁、王阳、李乃文等30多位明星的身影,被网友戏称为“叔圈团建”。
和娱乐圈惯常的“出名要趁早”定律恰恰相反,叔圈大多是“中年得粉”,人到中年才凭借作品获得广泛关注。其中于和伟更是因为梗多,成为“叔圈顶流”,喜获“Daddy”称号。
《大宅门2》里,于和伟饰演的白占安吐口水,用来吹网友的蜡烛十分合适;
新《三国》里,于和伟饰演刘备。赵云力劝刘备不可贪图享乐,刘备回他的那句“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成为当下热梗,后面那句“接着奏乐接着舞”,也一起踏上翻红的命运。
于和伟随意发布的自拍照下,有4万的点赞,3000多条评论,只看数据,已经比肩许多流量明星。只是,再点开评论区,风格突变。
“久违的对镜自拍,老婆我爱你。”
“公主的自拍。”
“宝宝在拍戏不。”
“甜妹的新自拍来咯。”
单看评论,很难将这些言论与年过半百的于和伟联系起来,路过的网友误入评论区,瞠目结舌,惊呼粉丝“虐待老人(指于和伟)”。
于和伟的自拍和其评论
事实上,于和伟并不是唯一的“叔圈公主”。
这两年来,网络上悄然出现了一批“嬷嬷大军”。“嬷嬷”说来复杂,普遍定义是将男艺人女性化或双性化,简单来讲,就是自己粉的男艺人,吸引的是男人,同时也被男人宠爱着。
比如,王宝强凭借许三多一角,成为“内娱第一魅魔”。成才是他的青梅竹马,史今是温柔似水的忠犬,袁朗是腹黑美人,《士兵突击》也被戏称为“恋与许三多”。
嬷粉们将于和伟温柔呵护着,喊他“妹宝”,嘱咐他天冷要添衣,他有一张露脚看电影的照片,也是可爱的“乖得翘jiojio”。
更有嬷粉将于和伟过往形象总结成九大属性,对应着温柔小妈、恶毒贵妇、单身母亲、美艳小三等标签,不得不说于和伟的塑造能力确实可圈可点。
一些嬷化
于和伟团队自然也感受到了这阵风向。
为了宣传《我是刑警》,在宣发人员的要求,于和伟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秦川的剧照与卡通形象Loopy的拼图。嬷嬷大军闻声赶来,喊着“川宝真可爱”,帮他声讨“剧宣真讨厌”。
只是,正如配图所带来的冲击感,这阵风也并非让所有人都能感到舒适。
有人觉得这种风格与剧集气质不符,明明是正经严肃的刑警,却咬着棒棒糖“卖萌”。也有人觉得如此宣传在败坏于和伟的观众缘,对工作室喊话:“让于和伟体面地老去吧”。
还有部分嬤粉也不乐意了。“嬷嬷”本来享受的就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氛围,“男人只有嬷而不自知时才是最好嬷的”。当于和伟主动呼应,禁忌感被打破,也就嬤得没滋没味了。
回想15年前,于和伟出演了高希希执导的8部电视剧,戏火人不火。高希希对于和伟说:“你就是不会宣传。其实你这8个人物,单拿出来说,就足以让人铭记。”
这么多年过去了,宣传这件事,于和伟还是搞不明白。
通向梦想的路上,铺的到底是什么?
是过硬的实力,宣传的人设,还是一往无前的执着?这个问题,于和伟思考了30年。
于和伟3岁丧父,靠母亲卖红薯拉扯大9个儿女,日子过得清苦。于和伟排行老幺,尽管哥哥姐姐们都照顾他,但缺失依旧存在。
家里没钱,孩子又多,母亲根本顾不上他,更别提为他规划未来,于和伟只能早早为自己打算。18岁,别人还在读大学的年纪,他考进抚顺话剧团,开始赚钱养家。
90年代初期,抚顺话剧团工作清闲。他每天上午到单位,十一点就能下班回家。下午没事干,他就去看电影。当时他有个朋友开录像厅,他每天下午都去,守着25英寸的电视机一盘一盘地看,看到很晚才回家。
后来,团里开始排话剧《雷锋的足迹》,于和伟是群众演员,在舞台上跑一遍就下场。
没有戏份的时候,他就搬着板凳坐在边幕后,看其他演员继续演出,一部戏看了100多场,几乎每个角色的台词他都能背过。剧团里一位老演员对他说:“你形象很好,你应该是站在舞台中央的,而不是这样跑龙套的。”
“我可以站在舞台中央吗?”于和伟追着问。
日子过得像结了冰的河,平静的河面下暗潮汹涌。1992年,于和伟告诉家人,想去考戏剧学院。
他去了北京,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在安贞桥旁住了一个月,光住宿就花了300块,把之前在抚顺攒的钱都花光了。三次面试他都通过了,但中戏当年只有表演代培班,毕业不包分配,于和伟最终转考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的学费每年要700块,姐姐将自己儿子的钢琴卖了,帮他支付学费。心理负担与学业压力压在他的身上,他只有坚持梦想,才能熬过时间。
四年过去,于和伟在毕业大戏上担任男主,在上海的商场里公演。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有人送上鲜花,对他说:这届毕业大戏真的很棒。
1996年,于和伟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前线话剧团,他以为前方都是坦途了,殊不知真正的坎坷才刚刚来到。
于和伟旧照
他演了6年的舞台剧,没演到一个重要角色。
刚开始工作时,有剧组找他,一集200块的片酬,5天拍完给1000块,于和伟想涨价到1200,没谈拢,机会黄了。两年后,又有剧组找来,片酬还是200块,于和伟咬牙答应了。
很难说清楚这段岁月里,于和伟是如何与苦闷自洽,直到成名后,他才在采访里轻飘飘说:
“这一行竞争很激烈,挫折感会考量你的坚韧,锻炼你的成长,逼着你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去干这行,适不适合干这行,我用什么赢。我觉得这是好事,这是从小演员到大演员的过程。”
2000年,于和伟又到了北京。
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有个移动黑板,剧组如果需要演员,就会在黑板上刊登组讯。于和伟整天跑过去看,只是这样的机会飘忽不定,幸好于和伟人缘不错,在北京有些合作过的朋友。
有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个剧组,他坐了将近两小时公交车去到拍摄现场,副导演挨个问这些小演员的履历,问到于和伟的时候,看了他一眼,就跳过了他。
于和伟感到了羞辱。再之后,朋友又给他介绍组讯,于和伟心里犹豫,转念一想:“我不去是我的责任,我去了你不选我,是你的责任。”
他安慰自己,只要戏演好了,一定会有人看到自己。
就这样,在无数次碰壁后,于和伟争取来了《大宅门2》中的白占安一角。白占安是个纨绔子弟,抢夺家产失败,最终精神崩溃。那个让网友津津乐道的“吐口水”桥段,恰恰是白占安绝望后走向疯癫的精彩演绎。
《大宅门2》里的于和伟
而希望,也在不经意间来到。
2003年,高希希导演筹拍电视剧《历史的天空》,这部戏的三个编剧曾与于和伟有过合作,向剧组推荐了他。
于和伟果断抓住了机会,尽管他所出演的万古碑,是一个后来被影评人毛尖评价为“新革命历史影视剧中最令人讨厌的角色”的反面人物。
他卑鄙狡诈,心胸狭窄,苦恋女主,又不敢表露。于和伟与高希希商量,加了一段万古碑在女主墓前唱歌的戏份,让这个纯粹的坏人,变得生动具体。
“再美好的灵魂也会有一处污点,再肮脏丑陋的灵魂也会有一处洁白。”于和伟说,“一个角色到底好看与否,或者能不能让观众留下印象,取决于他内心的撕裂程度和矛盾程度。”
《历史的天空》里的于和伟
终于,万古碑让于和伟受到业内的认可,很多反派角色找上门来。
但合作《历史的天空》时,李雪健对他说:“和伟,你塑造能力挺好的,你将来要去演一个好人,你要演一个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这么一个好人才行。”
于和伟将这句话,记了好多年。
千禧年间,于和伟成为高希希的御用演员。
从《历史的天空》《搭错车》,到《纸醉金迷》《漂亮的事》,他和高希希搭档了八部戏,演过大奸大恶的叛徒,演过唯利是图的商人,演过父亲、主公,也演了李雪健口中那个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人。
在《真情年代》里,他所饰演的李和平重情重义,网友评价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对朋友真诚,对父母孝顺,对妻子忠诚,对工作负责。
但说来也是无奈,观众只记住了角色的名字,记不得背后的演员。连经纪团队都有些发愁,“走这样的道路不容易被人记住,不讨巧”。
《纸醉金迷》里的于和伟
2010年,于和伟和高希希合作了新《三国》,饰演刘备。
这部戏从开拍就争议重重。珠玉在前,94版《三国演义》是国产剧里的不朽之作,前辈孙彦军更是将刘备的仁德展示得淋漓尽致。
于和伟的刘备一出场,与前作差别明显。他谨小慎微,胸怀城府,后期还被权力冲昏过头脑。有媒体如此评价:“《三国》演员阵容群贤毕至,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倪大红饰演的司马懿都算出彩,非常容易令观众产生移情,唯有于和伟的刘备,既贴合角色本身长期以来在观众心目中的定位,又有自己独特且不露雕琢行迹的处理,成为他个人风格的一次集中表露。”
2010年版《三国》剧照
八年后,于和伟再与《三国演义》相遇,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饰演曹操。从仁人君子刘备到一代奸雄曹操,风格跨度极大,但于和伟把握得十分到位。
初期,他傲视天下,当着汉献帝的面也无比张狂,轻飘飘一句“我要杀人了”。他的野心昭然若揭,直到垂垂老矣,看着打下的江山和麾下臣子,他手执缨枪,仍高喊着:“四海之内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
易中天说,于和伟的曹操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更接近历史上真正的曹操。那个老骥伏枥,仍志在千里的曹操。
这部剧让于和伟真正意义上地被公众看见,网友总结了于和伟在三国中的角色,发现除刘备与曹操外,还有荀彧、鲁肃等。此外,他还诠释过姜子牙、秦始皇,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天下英雄,独于和伟一人耳。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
很多人问过于和伟,如何设计曹操与刘备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于和伟都是相同的回答:“我没有设计,是那一刻我相信我是那个人。”“我不会预设这个人我一定演好,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我能够感受到他,我自信,我相信,这个很重要。”
于和伟始终觉得,相比于演光芒万丈的角色,演一个“人”更为重要。
好比《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几乎没有人不了解陈独秀的生平,但于和伟演出了陈独秀更贴近普通人的一面。
帮工人兄弟包饺子时,工人惊讶道:“您这么大一先生,真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还亲自包饺子呢。”他笑着拿自己打趣:“我还亲自上厕所呢。”
于和伟说:“陈独秀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性格是狂狷通达、特立独行的。必须让观众觉得他是个亲切的人,才能将这样一个大人物的境界和思想讲明白。”他在翻阅史料时,曾看到一张合照,陈独秀与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人在一起,所有人都严肃正经,只有陈独秀把一只脚伸到蔡元培身前。
也正是这样接地气的陈独秀,让观众看懂了那个年代。莫言甚至公开发文,表白于和伟是他的yyds(永远的神):“于和伟老师真的是我心里的表演艺术家,一部《觉醒年代》我从头看到尾,又在电脑重看一遍,完全就是因为于和伟老师扮演的陈独秀。”
《觉醒年代》剧照
2021年,凭借陈独秀一角,于和伟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被提名的,还有《三叉戟》里的陈建斌,《山海情》里的黄轩,《大江大河2》中的王凯和《装台》里的张嘉益。
出道30年,演了70多个角色,这是于和伟获得的第一个权威奖项的主角奖,分量十足,实至名归。他没有去现场领奖,只发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他向观众鞠了一躬,说了八个字:“荣幸之至,欣喜若狂。”
2021年,鲁豫和于和伟有过一次交谈。
那时于和伟已凭借《觉醒年代》获得巨大关注,但见面时,他依旧是谦卑的。一天拍摄结束后,他揣着手,小心翼翼地问,对他的表现满不满意。
鲁豫讲起对于和伟的印象:“我想从苦难当中过来的人,内心永远会保持某种敬畏和谦卑,这样的人成功之后,也不会特别的趾高气昂。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天然。我觉得像他这种节奏是对的,人在成年之后成名,未来的路会走得比较踏实稳健。”
事实确实如此,于和伟渐渐成了“老戏骨”。
有人告诉他,他的表演片段成为电影学院的表演教材,他又有个新的名字,叫“行走的演技教科书”。于和伟诚惶诚恐:“什么叫演技教科书?我是哪一本?还是行走的。”
在他的认知里,完成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并非演员一人的功劳,“编剧是骨架,演员是表达的工具”,而他毕生追求,不过是将这把工具打磨得趁手,尽可能与时俱进一些。
每演完一部戏,他都会把自己收回匣中,等到再次出匣时,又是锋利的工具。
2023年,他成为《三体》里的史强。刚开始公布角色时,于和伟还因为不符合原著形象被质疑,他回复那些攻击,说“神似”应该凌驾于“形似”之上:“我有自己笃定的东西,想让大家知道,塑造人物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我喜欢角色的反差感,这是戏剧表演应该追求的,也是我作为演员的认知和表达。”
剧播出后,网友的态度瞬间反转:于和伟不像史强,一定是刘慈欣的错。
《三体》剧照
至于那些喧嚣的声音,于和伟也不止一次回应过。
在某场电影的首映礼上,粉丝当面喊他“公主”,他笑着回:“大家那么热情来看电影,都充满善意的,怎么叫我是你的自由,但我知道我是主公还是公主就行了”。
也有媒体将网友那些露骨的话放在于和伟眼前,他大吃一惊,又好奇地问工作人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事后,有人问于和伟,对这些评价有什么感受,于和伟认真地回答:“互联网相对来说会让人比较放得开,会比较敢言,当你觉得他的初心是因为喜欢,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快乐当中,我觉得没什么。”
紧跟着,他又说:“还好,我还有作品。”
如果没有作品的话,他不会有这些抽象的素材,这么多毫无顾忌的喜欢。如果没有作品的话,他也走不到今天。“如果你没有作品了,光靠这个去蹦跶,那你要小心了。我绝不会依赖这个东西。可以玩,但不要丢掉本。”
回到2019年,于和伟出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坚如磐石》。
戏刚拍了三分之一,张艺谋就让助手问于和伟,愿不愿意演他的下一部戏,给的角色是男主角,于和伟赶忙答应下来。
于和伟想起人生中第一次拍电影,就是在1995年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他和张艺谋说起这个巧合,张艺谋十分惊讶。
于和伟试探道:“当时我还是上戏的学生。”张艺谋这才想起,当时剧组找了一批学生,出演在舞会里跳舞的群演。
彼时,23岁的于和伟和其他同学混在舞池里,翘着脚拼命找镜头。后来影片上映,于和伟把那段画面翻来覆去地看,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
30年后,于和伟不再是寂寂无名的龙套群演。他成了一级演员,荣誉加身,好评如潮,但他深知:“热闹也是暂时的,都会归于平静,归于安静,归于寂静。”
部分参考资料:
1、人民文娱|“千人千面”于和伟
2、娱理专访于和伟|于和伟:叔圈顶流的养成
3、人物|于和伟 曹操的独白
4、GQ报道|“演技教科书”于和伟:我对表演一直有困惑
5、鲁豫有约|于和伟部分
6、蓝鲸财经|叔圈嬷嬷,给内娱一点震撼
7、中国青年网|于和伟:具体而微的风发与沉默
8、博客COVER|如此硬核的剧,是哪位编剧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