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钱促销费,不如下力气重建集体意识
【本文由“抱抱本尊”推荐,来自《不发钱谈促消费,其实就是忽悠!》评论区,标题为抱抱本尊添加】
促消费终究是为了解决市场分配会自行走向崩溃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套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发钱也只是系统性工程的一个环节而已。
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财富流向是趋于固化的,能跳出已有渠道实现财富再分配的个体是极少数。
在这种形势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就会被压制,正如大锅饭压制主观能动性一般,殊途同归。
发钱策略的效果是通过转移支付缓解贫富分化速度,相当于政府的手从市场抽水再灌回源头,有用,但无法激发劳动的主动性,阻止市场分配自发的再次分化。
国家搞工程搞项目,搞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是对市场进行治水式干预,有打破雇佣关系的渠道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的效果,但动不动就得五年十年,见效缓慢,远水不救近渴。
翟东升教授提出的给年轻人发钱的设想,是更优化的发钱方案,能最大化发钱的效果,但这种方案寄希望于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相信后人的智慧了,依赖年轻人主动奋发,终究是有些被动,而且零散个体的奋发难以突破市场分配机制构成的奋斗障碍。
单纯物质刺激是高成本且未必能持续的,只有提高精神动力才能在物质基础上更进一步。所以我认为促消费,调节市场,需要的反而是建设精神文明。有必要改变对发钱刺激消费和宏观调控手段的战略定位和认识,将其看作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物质保障。
建设精神文明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进化,其核心,是重建集体意识和集体组织。个人单打独斗与市场分配的机制性力量相比,微不足道,只有高度精神文明引导下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才能规模化,从本质上平衡劳资力量对比,实现对市场分配机制的有效制衡。
有力量才有保障,有保障才有乐观的预期,有了乐观预期才有更多的消费。
像城市失业者,外卖骑手这些在资本力量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个人,如果能形成真正有纪律约束有行动力的新型工会组织,都会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进可以用集体名义做利益斗争,退可以靠集体内部资源共享更好的保障个人利益,作为理应成为集体组织牵头人的党组织,显然工作是还没能做到位的。
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是简单易行的任务,它需要党组织肩负先锋队的责任,先于社会激发主观能动性,主动自我革命,投入政治和经济资源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人民群众真正的所想所盼,以此为核心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和集体行动的必要性,从而或主动或被动,或自发或自觉的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