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霸榜B站到玩梗破防,“古风”为何成了一代年轻人的黑历史?
小熊猫丨文
看过各大APP推送的年度报告,我终于有一种今年快要结束的实感了。
对于过去一年发生的大事件,网上有句调侃深得我心:今年疑似是2016年的高清重制版——李子柒更新;华农兄弟养竹鼠;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任天堂明年出新机;S赛Faker蝉联总冠军……
不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年许多流行梗也同样是在文艺复兴中翻红的。
像前段时间江南Style和海绵宝宝的组合后又火了
怀旧,未必是件坏事。只是互联网的怀旧元素,有时候真是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最近,一种半文不白,疑似三流古偶剧台词的古风文案,突然开始在各大评论区里泛滥。
打开B站,是“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睐”;打开小红书,是“噫吁嚱!笑得小生一命呜呼!”;打开微博是“快哉快哉!小生这厢有礼了”。等等,这给我干哪个朝代来了?这还是现代吗?
而这个被网友们称作“古风小生”的梗,还极易出现人传人现象。
一开始,“症状”的高发期更多集中于被迫从事脑力活动的时候。就像现在,我会突然感觉我不该在公司里当社畜,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也开始遭受到了影响。他们不再说“笑死”,而是说“笑得小女子/小生一命呜呼/驾鹤西去/香消玉殒”;不再说“卧槽”,而是说“噫吁嚱”。
开心时,他们说“快哉快哉”;表达歉意时,他们说“公子/姑娘莫怪”;受到夸奖时,他们说“诸位抬举”……
就连评论区艾特好友的留言,也变成了“失敬失敬,此贴甚是有趣,令在下十分佩服,可否邀姑娘/公子一同观看,如有打扰莫要怪罪啊”。
怎么说呢?有种,一觉醒来全世界都开始玩古风语C(语言cosplay)的美。
只是,对于那些已经被腌入味的网友,这些初级古风句式就有些不够看了。为了让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古风气度但又不落伍于时代,开始尝试将流行的互联网梗融入这些句式中。
谁说这评论没有逻辑,这评论太棒了!全明星阵容加持,颇有种下载了抖音极速版的美。
而对于这批突然入侵互联网的古风小生们,一般路过网友们也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些网友显然是2G网冲浪,对这些事迹完全不知情。
给他复制上一段古风小生常用的青春伤痛语录,再穿插几个意义不明的Emoji,他也只会傻乎乎地以为这是好友又一次染上了PDD,直接习惯性地复制过去砍上一刀。
有些网友品鉴一番后,虽然脚趾忍不住开始大兴土木,抠出一幢哈尔的移动城堡来。但内心想的却是:嘿嘿,又多了一个大冒险输了之后的惩罚手段。
图源@张珍来了
至于惩罚的力度嘛,从旁边围观群众的逃窜速度来看,似乎受伤的另有其人……
当然,也有热衷搞抽象的网友似乎乐在其中。他们潜心研究好心人整理的古风小生入门教程,半夜背梗改口头禅,拼命给自己的古风属性加点。
于是乎,和风小生、欧美小生,这些派生自古风小生的流派也开始冒头。
和风小生
最后,剩下一批“不堪其扰”的网友,只能化身鲁提辖怒斥古风小生:“洒家一铳崩了这个评论区”。企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图源见上
所以说了大半天,这场风浪究竟源于何处?又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掀起跟风热潮的呢?
其实如果你比较关注网络梗的动态就不难发现,这些杂糅了“百家之长”的古风小生公式,近两个月前就已隐隐有走红的趋势了。
像“快哉快哉”,其实是一张红衣和尚河边畅饮梗图的文案。
它源自博主@青暮从山在2018年发布的照片,前段时间突然在抖音评论区里广为流传。许多网友还模仿梗图拍摄假装醉酒的整活视频。
就是有种国潮外卖吃中毒的美
至于那句“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则是出自歌曲《离人愁》。
虽说这首歌后面被网友们各种论证旋律抄袭、歌词拼凑,歌手李袁杰也被嘲音乐裁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古风最兴盛的18、19年,它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当年配着这两句词拍摄的古早手势舞转场视频,热度最高的那一批点赞数都突破了1000万。
当时最火的狐狸面具转场 图源@栎琦prince
只是模仿都能有100万赞
而在今年,这首土味古风曲又借着快哉梗图的热度,翻红了一把,成为了网友们拍摄视频时的御用BGM。
这个视频就是模仿醉酒+《离人愁》BGM拍摄的
照理来说,快哉梗图和《离人愁》的文艺复兴应该不会持续如此之久。毕竟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流行梗也在面临通货膨胀,生命力最多维持一两个星期。
奈何,总有“能人异士”上赶着送新鲜素材。就在这个月初,一位负责接受相亲吐槽稿的红娘博主@崩溃的红娘,收到了一则离谱的投稿。
这位稿主的相亲对象,先是零帧起手两句东坡先生的《蝶恋花》,随后一口一个在下、小生的自称,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是搞抽象呢还是认真的。
图源@崩溃的红娘
饶是博主这样见多识广的红娘,也忍不住吐槽:整理稿件让家里地板薄了两厘米。
这还没完,要说这场相亲介绍最绝的,莫过于他在收到女生回复后,抛下的一句话:“呵呵,终是赢得佳人一撇”,直接杀死了比赛。
图源@崩溃的红娘
咯噔的说话风格,强行装逼但错别字频出的回复,让评论区不少佳人惊觉,诶,这集我也看过!大学表白墙上那些帖子,还有早就不记得名字的前男友们,不都是么?
当然啦,如果仅仅只是女青年们之间的“同病相怜”,那这阵古风小生的风也不会吹得如此猛烈。网友们陆续发现,他们生活中可能没有接触过这类的古风小生,但一定有这么些古风老生。
譬如酒桌上一些爱吹嘘的领导,总要来上两句“良辰美景,诸位与我同饮”,一些拿腔作调的所谓长辈,也会时不时拽上两句“礼义廉耻,小辈理应谦让”。
原文:《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
出于情感上的共鸣,加上对那些人不懂古风却硬装文艺的嘲讽,古风小生的梗就这样一夜之间流传开来。
而这些梗中透露出的平静与荒谬两种矛盾特质,又恰巧符合年轻人们活人微死的精神状态。于是,越来越多网友加入到古风小生的队列之中。
现在连出物都开始古风小生了……
只是,有些人看乐子玩抽象,有些人却真破防了。不为别的,只因他们曾经也是古风小生一枚呀。
翻出青春期时附庸风雅所著之文,那叫一个傲气九霄!那叫一个江湖侠气!再看有感而发挥笔题的诗,更是不免感叹,十几岁,正是江湖悠悠的年纪!
这些本应该被埋进坟墓里的黑历史,连带着强烈的羞耻感一同浮现。曾经热爱诗词歌赋的少男少女们在二十几岁的年纪,被十几岁时发射的子弹给轰得天雷滚滚,无法共情过去的自己。
就像老二刺猿,总会把“你骂谁二次元呢”挂在嘴边一样,他们也亲自下场玩起了古风小生的梗。似乎是想以这种自嘲的方式,对这些黑历史进行脱敏治疗。
但如果跳脱出梗本身,年轻人们从推崇、热爱古风文化到为它打上“社死”标签这一微妙的心态转变,其实背后也脱离不开古风文化乃至整个圈层,这些年境遇变迁的潜移默化。
谈起古风文化,或许更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是古风音乐。
诚然,古风音乐属于古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环。但作为一种追求拟古的艺术形式,古风文化其实包含了音乐、文学、绘画等等。
而它的雏形也早已在各类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以及《轩辕剑》、《仙剑奇侠传》这些古风仙侠类PRG游戏中可见端倪。
那时接触这些艺术作品的,更多是70、80后。他们或许不懂这些梗,只是难免会像爱说“呀嘞呀嘞”“米娜桑”的二次元一样,保留着独属于自己的口癖。
所以也时常会看到00后小孩在玩古风小生梗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父母、老师原来也爱“丫头”“孩儿”“少侠”这么说话。
图源@玛卡巴卡🌈
而现在更为我们熟知的古风文化以及圈层,则更多受到了古风音乐的影响。
最初,这类音乐风格兴起于原创音乐基地网5sing、YYFC等音乐网站。其中,有一个分类叫古风填词(使用古汉语填词)。
而活跃于网络、热爱这些游戏的歌手们,会利用仙侠游戏内的纯音乐进行填词翻唱。
最早一批开始翻唱的歌手之一
虽然早期歌曲的质量良莠不齐,多是二创歌曲,很多作者还使用着简陋的设备为爱发电,但对古风歌曲感兴趣的爱好者们却维持着单纯的热爱。
这份热爱,也使得这个新生的亚文化圈得以日渐扩大。
2007年,原创古风音乐社团墨明棋妙成立,为古风圈贡献了一系列质量上乘的歌曲。
越来越多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也紧随其后,创办了一众社团。他们聚集在当时国内大型音乐分享网站5Sing上,分享自己的原创歌曲。
飞速崛起的B站和微博,同样聚集了众多爱好古风的群体。那时,他们或是利用洛天依进行创作,或是自己上阵演唱,造就了一时间的音乐井喷期。
B站专门开设了古风区,和中国风进行区分
与此同时,古风文化与ACG文化开始逐渐交融。原先ACG文化中的高人气唱见对古风音乐进行翻唱形成的二次传播,也使得古风音乐慢慢开始得到该群体粉丝的喜爱与推崇。
《九九八十一》、《牵丝戏》这些B站热门歌曲,估计大家没少在混剪视频里听到。
古风文化也在古风音乐的迅速扩张下向外延伸,越来越多人把仿古作为一种小众而又新潮的追求。
于是,他们开始学习、背诵诗词歌赋,开始在QQ兴趣部落上开古风语C房,互相对戏模仿古人,这估计也是现在大部分网友们古风小生黑历史的井喷期。
图源@归鸿
不仅是措辞,在穿着打扮上,他们也不畏人言,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流行起穿着汉服。还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古风饰品,发簪、灯笼、香囊等等。
那些年,古风文化恰巧契合了社会宣扬传统文化的需求,逐渐脱离小众亚文化走向主流。在随便一个音乐网站上,古风可以被单拎出来作为一个品类,街上可以看到穿着古装华服的青年男女。
图源@陈大宝儿
就连当年的著名校园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里,在古风仙侠游戏里相识的男女主,真实生活中也会用古风的“夫人”“夫君”调情。
饰演男主肖奈的杨洋,还会时不时蹦出几句:“夫人为何要咬我,在下可要讨回公道。”“夫人这是在邀功?”“还请夫人,高抬贵手。”当时大家都觉得,这非常苏。
但要是放到现在,肯定会先被网友拿来榨两斤油,然后拿来玩古风小生梗。
但一个文化走向主流,势必会引来一系列的问题:低龄化、过度营销……曾经的那个古风圈,同样也在乱象丛生中渐渐息鼓偃旗。
譬如曾经的古风音乐,在还未发育成形就被商业化强行介入,进而背负上圈钱、糟蹋传统文化等等骂名。
知乎上“为什么古风音乐总是被喷?”的问题下,有一千多个回答。提取其中的关键词,我们得出最多的无非是对歌词的诟病:辞藻堆砌、无病呻吟、乱用典故、搭配不当、空洞无物。
像这次的《离人愁》,还有之前争议极大的《生僻字》,这些歌曲足以佐证商业化对古风音乐的影响之大。
现在这些口头上挂着快哉快哉装逼的人,或许也恰如当初大批涌入古风音乐圈的跟风者一样。凭几句拙劣的仿古语言以次充好,加深大众对古风人的刻板印象。
所以才会让网友们将自己过去创作的诗词文章归入黑历史,所以才让大家以玩梗的方式口诛笔伐。
而商业化进一步催生出早期的翻唱版权问题、粉丝之间的掐架问题、以及圈内古风歌手的私生活问题等等,也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磨灭了大家的兴致。
经历过18、19年的鼎盛,古风似乎又重新回归小众亚文化之列。
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大浪淘沙,商业化的流水线歌曲逐渐减少,而一批热爱古风的音乐人仍在坚守着这块阵地。
古风歌手银临,每次创作新专辑都会发公众号记录
它或许不如鼎盛时期那样土壤肥沃,却也不至于鱼龙混杂。依旧有好音乐从这块土壤中开花结果,也依旧有新的受众涌入其中。
或许,现在玩古风小生梗的这批人哪天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后,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句:“啊,真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