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何以入脑又入心?要用真情唤醒真情

近日,军报刊登文章《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钢钉”》,讲述了陆军边海防学院思想政治教员李银辉和他的教研团队,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模式,将调研成果融入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经验做法。

为了讲好思政课,李银辉和他的教研团队走过了40多个边海防旅(团),并将采集到的冒着“热气”的鲜活故事带入课堂,组织学员们演绎那些真实的故事……通过这些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他们引领学员走向热爱边防、扎根边防、建功边防的精神高地。

500

▲陆军边海防学院教员李银辉(右二)在模拟哨所前进行现地教学。商志远摄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李银辉把他行走边防的所看所思所想,通过“有感情、有温度”的课堂传导给“另一个灵魂”,思政教育的意义就达到了。

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因人而始、为人而施,目的是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面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个体需求甚至价值观念都深深烙上时代印记的年轻官兵,如何教育引导他们,使其自觉熔铸精神、确立信仰?如何确保官兵“嘴上无杂音、心中没问号”?如何引导官兵强化战备意识、培育战斗精神?这些是每个部队教育者面临的时代课题。

完成好这个课题,最关键的在于真诚。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真”上。“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不真不诚,不能动人;不实不新,不能化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要把大道理与身边事、大政策与小故事、讲准与讲活结合好,通过一个个平凡的身边人、一件件真实感人的事,用饱含真诚、催人奋进的话语去启发、感染和引导官兵,从而“唤醒另一个灵魂”,让他们在笑声和泪水中收获思考,在共鸣中把红色基因深烙心底。李银辉将挖掘来的故事指导编排成的话剧之所以感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故事来自于边防一线,而真实永远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传递这份“真”,教育者自己必须有真切的感受。习主席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对我们搞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500

试问,如果思政教育者自己都没有信念,又怎么去引导官兵,让官兵信服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工作,必须做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传递理想的人首先要有理想,传递信仰的人首先要有信仰。只有思政教育者自身做到了真懂、真信、真情,才能用真情实感打动官兵。这需要思政教育者主动走出校门,真正走进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用心、用情去发现、感受、体悟基层。

李银辉心系边防,为了讲好思政课,带着教研团队行走边防。在边关,他看到了边防官兵的坚守,感受到了他们的执着,最终这些关于执着与坚守的故事进入他的课堂,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边海防学子奔赴山海,以热血青春护卫祖国疆土。这是用真心真情讲好思政课的最佳写照。

当然,思政教育内容具备了真情,方法手段上也需要创新创意。当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95后”“00后”官兵已成为部队主体,他们注定对老套没生机、生硬没温度的教育方法无感。教育是在头脑里“动土木”,只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用好榜样的力量、传统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在走深走实走心上下功夫、见实效。

500

90多年前,在福建上杭古田,毛泽东同志伏案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郑重写下“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9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我军成长、壮大,激励将士、凝聚力量,成为我军的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

今天,思政教育者依然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唯有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才能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