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历的复兴,焕发优秀文明又一束华光

一、中历与西历在用历规范上的地位

百多年来,我国用历规范,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

严谨地说,在符合天文学规律和季候变化规律方面,我国传统纪历(后文简称“中历”)是远优于西历(格列历)的。但在近代,我国用历规范,是以西历为主,以中历为辅。

这是因为,曾几何时,西方列强几乎霸占全球。西历的推广,含有西方宗教和文化侵略的成分。那时,西方人几乎是全球各地的主人,他们习惯了在全球各地看到居主尊之位的西历,其所到之处,必须以西历为绝对主历。

我国在民国时期,处于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状态,西方来访和长驻的各色人等,数量很多,而且势力很大,对我国形成包括历法在内的各方面压制,以至于民国对西历不仅称作“公历”,甚至竟尊为“国历”,由此,所有纪历印刷品版面上,都是西历元素以大字居中凸显,而中历元素以字幅面积小二十倍左右的字号,在下或在旁陪衬,以至于三步之外就看不清我国纪历的有关文字,而只能看清西历的有关文字。这情况渐成了用历习惯和规范,之后若要改变之,就会有很大政治压力,会引起西方列强当局和在华访驻者群体的惊诧和恼恨,使杀机陡增。

新中国政府成立后,不再称西历为“国历”,但继续称其为“公历”,而所有纪历展示页面布置和用字规格,基本与民国时期相同,这主要是因为西历已在全球广泛使用,而国际交往需要使用相同的纪历。特别是当初来访的俄国专家、顾问等各方面友人很多,不宜因用历之事引起误会。所以国内历页上仍突出西历元素,以使国人保持主要使用西历的习惯。

多少年来,国人见到诸如“2024龙年”、“19xx年冬至”、”20xx年春节”之类的涉时说法,难免感到困惑:我国纪历的节日和节气日,为什么要用西历年号才能准确赋时?为什么不设中国纪历元年,从而有我国自己贯通古今及未来的年号?何时可按规范欣称“中元xxxx年春节”?难道西历优于中历吗?西历更科学、更合理吗?

而今我国已经复兴,有条件化解国人的上述困惑了。应改革用历规范,使中历与西历并重,略加凸显中历,同时,在国内,尊中历为“国历”,且不再称西历为“公历”,相应的,西历年号不称“公元”,只称“西元”。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尊严、中华文明的传承、充分发挥中历的优长、让用历更便利、使生活和工作更高效。(具体做法后文会详议。)

以中历的优秀,在国内,完全堪居与西历平等的地位。(如果不是因为西历在全球的普及度,在国内就该是以中历为主、西历为辅了,甚至可以完全不用西历)。

.

二、中历与西历有关天文学意义的优秀性比较

(一)中历

中历是阳历(农历)与阴历(月历)的完美组合体。中历的阳历内容是二十四节气。中历的阳历和阴历缺一不可,可称“中国阳阴合历”、“中国日月历”。[注:阴历还关系到工商兵旅运航之事,与农历(阳历)的功用有交集,紧密相联,但不等同,也互不从属,故将中历单偏称为阴历或农历都不完整和准确]。

严谨地说,完善的纪历必须由阳历和阴历组成。且完善的阳历,必须以地球绕日运行轨道上,有特殊意义的点位,对应的日子,划分各年日链,形成若干个反映季候变化的“节气”;而完善的阴历,必须以月球绕地运行轨道上,有特殊意义的点位,对应的日子,划分各年日链,形成若干个反映月亮盈亏变化的“月”。

中历的阳历(农历),是将各年日链,按地球绕日运行规律,划分为二十四节气,节气数目适宜,且内涵丰富。为附合地球绕日运行周期为365.242日,酌情对各年的某几个节气,微调日数(任何阳历都必须有类似的微调)。这是极合理,且极精确地符合天文学规律的阳历。

中历的阴历(月历),是将各年日链,按月球绕地运行规律,划分各月,为附合阳历的年均日数365.242日,每19年设12个平年和7个闰月年,平年有12个月,闺月年有13个月(任何阴历都必须有类似的调整)。中历的阴历将包含立春日的月,或立春日后第一个月,设为正月(一月),非常得宜,一年之计始于春。这是极合理,且极精确地符合天文学规律的阴历。

中历的阳历内容,在符合天文学规律,及反映季候变化规律方面,可谓圆满;中历的阴历内容,在符合天文学规律,及反映月亮盈亏变化规律方面,堪称完美。

相较于西历,中历更科学、更精确、内涵更丰富、使用效益更高、更值得在全球推广应用。

中历若加设元年,则在任何意义上是完美伟大的纪历文明瑰宝。另外,中历中各节气内各日若编号,就更便于使用、更完美了。

(二)西历

西历只有不完整的阳历内容,且完全没有阴历内容,其既不是以地球绕日运行轨道上,有特殊意义的点位,对应的日子,划分各年日链,形成若干个“节气”;也不是以月球绕地运行轨道上,有特殊意义的点位,相应的日子,划分各年日链,形成若干个“月”。所以其阳历功能很不完善,其阴历功能是零。

西历的阳历内容,仅仅是其所取年均日数,符合地球绕日循环一次的日数(365.242),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有天文学意义的内涵。(注:如果西历1“月”1日,改在某个具天文学意义的特殊日子,比如在中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日,则西历的12个所谓的“月”,就可称为12个具天文学意义的“节气”了,这样,西历才会有稍多点天文学意义阳历内涵的份量。当然,西方不会这么改的,因为宗教原因。)

另外,西历每年所谓的“月”数,及每个所谓“月”的日数,只是牵强模仿阴历年均有12.368个月,及月均有29.531日的数字,但完全没反映月亮盈亏变化规律,不具天文学意义的纪历“月”之性质。

所以,西历既远未达前述“完善的阳历”之要求,也完全不符合前述“完善的阴历”之要求。在符合天文学规律方面,相比中历,西历差很多。

不过,西历设立了纪历元年,这是其优点。另外,设礼拜周(星期)循环,便于安排规律的工作和休息日,也可算个优点。

实事求是地说,数百年来,我国科技方面的确一直落后于西方,直到现在才追上西方,但中历不仅历史较西历更悠久,而且在天文学和季候学意义上,是远优于西历的。

在天文学和季候学意义之外,中历,以及西历,各自都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方面宜抱持平等尊重的态度。但中历传承时间更长,承载的历史更厚重。

.

三、我国用历规范宜行的改进完善措施

百多年来,我国不少政界和学术界人士,陆续提出过改革用历规范的建议。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政府就提出过,要使用“中华阳历”,以黄帝登基和创制历法的年份,作为中华纪历元年,但后来未能持续实行。之后一直都有国人作这方面的呼吁。近十多年来,也可看到有政协委员还在提这方面的议案。这些呼吁大都是基于政治和文化的因由,没涉及中历与西历在天文学意义上的优秀性比较,如果将政治、文化、纪历优秀性三方面因由结合起来,论证和呼吁效果或会好些。

现在我国已复兴,已足够强大,是改革用历规范的时候了,这关系到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也关系到对我国传统纪历文化和文明遗产,更有效地继承和发扬光大,也关系到十多亿国人使用纪历的便利和效率。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即化解国人心中久存的有关块垒,更壮民心国力。

我国用历规范宜作如下改进完善:

1、确定中国纪历元年。以黄帝登基并创制黄帝历法的年份,即西元前2697年,为中国纪历元年,这很妥当,追寻了我国纪历的起源。这样,我们以后就可称某年春节为“中元xxxx年春节”了,而不是按多年来的习惯,称为“(西元)xxxx年春节”。当然,在国外,人们只需知道即将到来之春节的西历日期,能不耽搁凑热闹就行了。特别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的建立日,就有中元年号和日期了,与西元年号和日期并用,对内称“中元某年某月某日”,对外称“西元某年某月某日”。

2、使正月初一恢复传统“元旦”名称,可称“中历元旦”和“春节首日”,与“西历元旦”并列,但前者的庆贺保持高热度传统。

3、因我国有袓传二十四节气记忆口诀,各节气次序容易记住,不必编节气号。但宜补编各节气段内各日序号,如大雪当日为大雪1日,次日为大雪2日,以此类推,这可提示任一日,距前后节气首日的远近,以判断该日在季候循环中较准确的位置,使中历的阳历内容使用更便利,更有效发挥阳历的作用,更易在全球推广使用。

4、节气记忆口诀宜译成英文,以便全球分享。

5、称我国纪历为“中国纪历”,或“中国阳阴合历”,或“中国日月历”,简称“中历”,对内也可称“国历”,而尽量少单偏称为“农历”或“阴历”,也不宜称为“中华阳历”。

6、不再称西历为“公历”,相应地,不再称“西元”为“公元”。

7、西历划分的12个所谓的“month”,只是“日链分段”,既非符合天文学意义的月份,也非符合天文学意义的“节气”,其中文翻译宜由“月”改为“段”,以维护历法中“月”的天文学严谨概念,以免误导人混淆概念,尤其是青少年学子。此“段”字译作英文时仍用“month”。(翻译辞书与时俱进修改时,相应加此译意。)

8、改革各种载体上展示的历页版面布置,使中西历并重,形成新的习惯和规范。中西历同类的有关构历元素并列,字体大小相同,可取不同字体便于区分,中历元素居左或中。例如,中历各月各作一历页,某月的历页展示版面:上方标题栏,左为中历年号,其前后分别加“中元”和“年”字样;中左为中历的阴历月份序号,后加“月”字样,中右为涉及该中历月的西历2个“段”的序号,后加“段”字样,右为中元年号所涉西元的2个年号,其前后分别加“西元”和“年”字样。标题栏下方的每个日期方块内,左上为节气名,其下为该节气内日序号(1至16中某个数);中上为阴历月份序号,后加“月”字样,其下为该月内日序号;右上为西历“段”序号,后加“段”字样,其下为该“段”内日序号。这种展示历页,可以译成英文版的,用于涉外场所和网站,便于外国友好人士了解和应用中历。英文版的历件,也可将西历各“段”各作一历页,则其标题栏写西历1个年号,及所涉2个中历年号,并相应写西历1个“段”序号,及所涉2个中历月序号。

特别说明:

(1)如果有人说黄帝诞生和创制历法的准确年份,没有考古确证,那么可以回复他:西历元年设定,也没有考古确证。纪历元年设定,不一定要锚定某历史事件的考古确证年份,而可以按著名史诗的有关叙述来设定。

(2)任何阳历对“日链”有天文学意义的分段,只能是以地球绕日运行轨道上的特殊点位,对应的日子,作为分段节点,如二十四节气分段,而不可能有天文学意义的“月”分段。所以对于一一西历划分每年所谓的“月”数,及每个所谓“月”的天数,只是牵强模仿阴历平均每年有12.368个月,及平均每月有29.531日的数字,但不按月球绕地循环规律,划分所谓的“月”,后者完全没反映月亮盈亏变化规律,完全不是天文学意义的月。一一这种情况,有人说“西历只需闰日,不需闰月,就既是完善的阳历,又巧妙地兼有阴历内涵,是重要优点,因此优于我国纪历,应作为我国的主要用历”的说法,完全是指弊为利,颠倒黑白。

(3)任何阴历对“日链”有天文学意义的分段,只能是以月球绕地运行轨道上的特殊点位,对应的日子,作为分段节点,即必须分成中国阴历中的各月,也必须每确定数目的若干年内,分设数目较少且确定的闰月年(以每19年设7个闰月年为宜)。所以,所谓“中国阴历需要闰月,是缺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完全是误导人的。中历的阴历是非常合理及完善的阴历。

总之,严谨地说,任何纪历,若要符合有关天文学规律,且全面纳入必需的有关天文学要素,就只能有我国阳阴合历这种结构和内容,区别只能有:a、阳历的各节气起点,设在地球绕日轨道上哪个特殊点位,对应的日子?b、阳历的节气数目,取4的几个整数倍?c、阴历的各月1日,设在月球绕地轨道上哪个特殊点位,对应的日子?d、阴历的首月1日,以闰日月和闰月年的方式,设在地球绕日轨道上哪个特殊弧段内,前后反复逐步调整?e、哪个月设为闰日月?哪些年份设为闰月年?而中历,不仅符合有关天文学规律,及全面纳入必需的有关天文学要素,且对前述a、b、c、d、e五方面的选择,都是非常适宜,甚至是最佳的。

.

文后语:

我国纪历,委屈负重前行百多年,现在是时候挺身昂首,完美展示优秀品格和英俊华采,重登应有高位,襄拥中华复兴!助益全球人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