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堂:在新兴里被歼的并不是“北极熊”团,而是临时编成的31团支队
摘要:在长津湖战役的新兴里之战,遭到志愿军沉重打击的美军部队,并不是号称“北极熊团”的第7步兵师所属的31团,而是31团支队。31团和31团支队,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长津湖战役的新兴里之战,遭到志愿军沉重打击的美军部队,并不是号称“北极熊团”的第7步兵师所属的31团,而是31团支队。31团和31团支队,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先来说说31步兵团,这个番号在美国陆军中历史相当悠久,曾出现过三次。第一代31步兵团是在1812年美国与英国的战争中组建,这也是美国独立以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不过第一代31团随后就于1815年解散。第二代31步兵团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866年,以第13步兵团一部为基础重建了第31步兵团,但很快又被解散。
1916年8月,第三代31步兵团组建,虽然番号一样,但与前两代31团没有任何血缘传承关系,是根据《1916年国防法案》扩编陆军而组建的第一个团级作战单位,而且是在菲律宾威廉·麦金利堡,而不是在美国本土成立,隶属于美国远东陆军菲律宾师,31团成立后常驻马尼拉,最初下辖3个营。
1917年,也就是第三代31团刚刚成立两年后,31团就迎来了一试身手的机会。俄国发生革命,新诞生的苏联与德国媾和并退出战争,英美日等协约国出兵干涉,美国组建了西伯利亚远征军,一起参与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入侵,31团作为美军在远东的部队,也被编入远征军序列,于1918年8月在海参崴登陆,随即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布防,仅仅一周就与苏军发生了冲突,31团损失不小,有30人阵亡,60人负伤。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31团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西伯利亚大铁路,既不让苏联红军也不让白俄军队染指这条西伯利亚的大动脉铁路线,同时监视日本的干涉军,防止日本独霸西伯利亚。1920年4月,31团结束在西伯利亚的干涉行动,返回菲律宾马尼拉,因为这段经历也使31团获得了“北极熊团”的称号,并在团徽上加上了一只北极熊的图案。
应该说31团的这段经历也算不上有多抢眼,最多就是勉强合格,有的人就因为这段经历把31团称为美军精锐王牌云云,显然就是瞎扯了。
1932年1月,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军在淞沪地区爆发激烈冲突,为了保护美国在上海的利益,31团奉命由马尼拉紧急开赴上海,进驻公共租界。这次行动与其说是军事部署,还不如说是一次度假行动,当时的上海远比马尼拉要繁华,是和纽约同步的时尚魔都,31团官兵在上海乘机美美地享受了一把,军官们还筹集了1600多枚银元,融化后请银匠打制成一只精美的大银碗和一套酒杯,成为31团的吉祥物“上海碗”。
上海碗
第31团官兵在上海驻防期间与公共租界的华籍警察合影
1932年7月,随着“一二八事变”的战火平息,31步兵团也结束了上海之行,返回马尼拉。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也对菲律宾发动进攻,包括31团在内的美菲联军在麦克阿瑟指挥下退守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岛,在坚持了四个多月后向日军投降,在投降前厄尔·肖特上尉将31团的团旗和“上海碗”埋藏起来,算是保住了最后的一点尊严。1945年美军反攻菲律宾,在战俘营中幸存的肖特上尉才将团旗和“上海碗”挖了出来重见天日。31团除少数人逃入山区继续抵抗,1600余人都成了日军的战俘,不少人死在巴丹“死亡行军”和日军战俘营中。可见,31团哪里算什么王牌精锐,连像样一点的战绩都没有。
向日军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1月,31团才得以重建,算起来已经是第四代31团了,由于有不少第三代31团的军官,所以可以看作是第三代31团的复活或者说延续。
重建的31团最初是从汉城老麦的仪仗队扩编的,隶属第7步兵师,驻扎在朝鲜半岛的汉城执行占领任务,与三八线以北的苏联军队对峙。1948年美苏根据协议从朝鲜半岛撤军,调往寒冷的日本北海道。作为驻日美军的一部分,31团驻扎地跟其他部队处于隔绝状态,严重缺乏演习区域,至少不支持营以上的演习。31团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种,通常是每批次中新兵最后剩下的才分配给31团,如果人数不够,那就先欠着吧。
当时美国陆军部长约翰逊的新政策是每个步兵团缩编为2个步兵营,每个野战炮兵营缩编成2个炮兵连。当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先后为每个团组建第3个营。很不幸,31团在长津湖被全歼的就是这个杂牌中的杂牌——3营。
1950年夏季朝鲜战争爆发后,31步兵团被紧急动员,接收了来自美国本土的补充兵员和就地征召的韩国籍兵员,
于1950年9月达到满编状态,随即参加了仁川登陆作战,登陆后一路南下直抵釜山,随后11月在利原登陆,第7步兵师编入美第10军,在朝鲜北部东线向鸭绿江进军。1950年11月,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第7步兵师部队是以团、营为单位分散行动,由于这些部队分布太过分散,所以第7步兵师不得不将位置还相对比较集中的第31团3营、第31团第2营(缺E连,以1营B连替补)、第32团1营、第57野战炮兵营(缺C连,以第15防空炮营D连替补)以及31团重迫击炮连和坦克连,组成31团支队(31st Regiment Combat Team,简称31RCT),由31团团长艾伦·麦克莱恩(Alan McLean)上校统一指挥,所以很清楚,31团支队和31团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根据美第10军的部署,31团支队的任务是在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地区,掩护在长津湖西岸担负主攻的陆战1师的侧翼安全。不过31团支队所属的第31团第2营此时仍远在后方咸兴,临时划归2营指挥的1营B连则在古土里。所以,31团支队在长津湖地区只有2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1个坦克连,总兵力3288人(其中美军2773人,韩军515人)。而此时31团1营还远在长津湖以东沿海岸至惠山一带,没有进入长津湖地区。
仁川登陆的31团
有些资料还将31团支队称为加强团,显然更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美军一个步兵团的标准编制是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以及团直属部队,编制总兵力为3781人,要比31团支队多了500人。而如果是加强团性质的团级战斗群,是在原来步兵团的基础上再临时增加配属部队,通常兵力会达到5000人左右。
所以,在新兴里地区的31团支队,只有2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实际兵力只有美军标准步兵团的87%,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团。而且,朝鲜战争开始后,驻扎在日本的美军第7步兵师虽然距离战区较近却没有马上参战,但是许多官兵被调到朝鲜战场补充给其他部队,特别是全师约有1000名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官被调走,严重影响了第7师的战斗力。而新补充的人员则是从美国本土调来的后备役兵员,这些后备兵员几乎完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只能就地紧急训练。尽管如此,还是无法达到编制人数,于是就出现了“KATUSA”(美国陆军韩国兵补充计划),将韩国兵补入美军,最多的时候第7师有8652名韩国兵,几乎占全师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这些韩国兵都是临时抓来的,语言不通,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实际上反而成为作战中的负担。1950年10月后随着美国本土来的后备兵员大幅增加,所以KATUSA开始减少,但仍有约7000人,占全师的27%。这也是在第31团支队中约有500人是韩国人的原因,约占全支队总兵力的17%,所以31团支队的战斗力其实很弱,这也是31团支队被歼的原因之一。
仁川登陆后,由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对31团此前的战斗表现不满,在动身前往釜山的前一天,以31团射击表现不佳为由解除了Overshine上校的职务,改由麦克莱恩(Alan McLean)上校指挥第31团。
阿尔蒙德之前是麦克阿瑟的参谋长,是围绕在麦帅身边的一群崇拜者之一,也是老麦的亲信。美七师师长名叫大卫G·巴尔,这个名字有人会很陌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巴大维(巴达维),曾任美国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这个名字中国人很熟悉,许多影视剧中经常有巴大维将军批评国民党腐败,瞧不起国民党军,丝毫不给老蒋留面子的镜头。巴大维离开中国后有五六个职位供其选择,他一一拒绝,他最后也拒绝了第七步兵师师长,然后,麦克阿瑟说,你要么乖乖去当师长,要么回家种土豆......
左起,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第七师师长巴尔和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
美军的顾问团中有一名军官,名字叫做唐·卡洛斯·费斯,小费斯中校出身军人世家,从独立战争开始他的家族就在美军中混,他的亲爹老费斯是位美国将军,二战时负责培训美军中的妇女。看照片,小费斯中校绝对是帅哥一枚。
小费斯身体欠佳,没资格去上西点,1941年乔治敦大学毕业后从军。上面有人就是好办,他去了第82空降师,一直在李奇微的鞍前马后效力。战后,他来到中国,成了巴大维的手下。
小费斯没有任何部队长经历,没当过排长也没当过连长,但是上面有人,没有任何指挥经验的小费斯中校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担任了拳头部队32团1营营长。该营在长津湖战役时编入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被全歼。
1950年春,日本,第31团级战斗队的前后两位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和小费斯中校。
【美军31团支队在新兴里地区具体分布情况】
1、后浦:
31团团部连
坦克连
重迫击炮连
医疗连支援连
第13工兵营C连第1排
美军598人,韩军50人,共648人
2、内洞峙:
第32团第1营营部连
A连
B连
C连
D连
第32团重迫炮连第1排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陆空联络组
美军817人,韩军150人,共967人
3、新兴里:
第31团第3营营部连
I连
K连
L连
M连
美国空军陆空联络组美军784人,韩军150人,共934人
第57野战炮兵营(C连)
营部连
A炮兵连
B炮兵连
第15防空炮营D连
美军574人,韩军165人,共739人
合计美军2773人,韩军515人,总共3288人。
第二个要澄清的是,在新兴里31团支队到底有没有被全歼?
很多文章都称志愿军在新兴里全歼了31团(应该是31团支队,前文已经说明了)。
但是根据美军战史,31团支队的3288人中,突围到达下碣隅里(包括从后浦撤回的31团团部及坦克连325人)共约1600人,其中1150多名伤患由飞机后送,490名没有受伤的官兵(其中从新兴里突围的385人)整编成陆军暂编营跟随陆战1师一起从陆上撤退。也就是说,美军在新兴里实际损失(指纯损失,阵亡、失踪和被俘)约1700人,其中被俘约300人,阵亡、失踪约1400人,相当于31团支队总兵力的51.5%。
如果以标准步兵团的兵力来看,这点损失的兵力还不到半个团,约占第7师31团完整建制编制人数3781人的45%,无论是从31团支队,还是从31团的角度来看,都远远谈不上是全歼。
在军事上所说的全歼,即便做不到百分之百全部消灭,无一漏网——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除非是在岛屿等地理上彻底隔绝的极端情况。当然,31团支队伤亡人数约2900人,同时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获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可以说31团是遭到了沉重打击,重创还是比较客观的。
还有些文章说31团因为新兴里之战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被撤销了番号。
这也是个段子,31团从兴南港登船经海路撤至釜山,进行休整和整补,于1951年2月重返前线,先后参加了老秃山战斗、石岘洞北山战斗(即著名的“猪排山”战斗),以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在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0月14日第一天出现在战场上的就是31团,尽管美军拥有绝对火力优势,但31团在当天的作战中,还是蒙受了很大伤亡,96人阵亡、337人受伤,创下了31团在朝鲜战场上单日伤亡的最高记录。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31团作为驻韩美军一部继续留在韩国。1957年,根据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改编,31团改为第31步兵团第一战斗群。1958年在阿拉巴马州拉克堡组建31团第二战斗群,这是31团团旗首次在美国本土升起,在此之前31团是美国陆军中唯一从未在本土服役的步兵团。
越南战争爆发后,31团4营和6营分别在1967年春和1968年春被派往越南参战,表现相当活跃,第4营是最后撤离越南的美军部队之一。
越南战争后,31步兵团下辖各营屡经裁撤和重建,但31团的番号始终保留在美国陆军的序列中。
2001年911事件后,31团被投入反恐战争,先后被部署到科威特、卡塔尔和乌兹别克斯坦,执行反恐任务。第4营营部和A连被部署到阿富汗。
003年3月,第4营B连被部署到伊拉克。5月,第4营C连被部署到非洲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此后,31团第4营被频繁派遣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成为美军反暴乱作战理论的实践者,2010年6月第4营回到驻地德拉姆堡。
就在2021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时,31团4营也被紧急派往喀布尔国际机场,执行掩护撤侨任务。
所以,31团哪里被撤销番号了?
一直到今天,都依然活跃在美国东征西讨的战场上,尤其是在亚太地区,31团还是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第31团的座右铭是Pro Patria,翻译过来就是为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