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森未来:千亿市值归零的启示
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4年下半年,接二连三的“Duang Duang”声,从自动驾驶行业中传来:文远知行、黑芝麻、地平线、小马智行等相继登陆二级市场,希迪智驾、Momenta、佑驾等若干家企业在排队冲刺IPO中。
算法模型的历史性迭代与政策的不断加码,让自动驾驶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在资本密集兑现的自动驾驶小元年里,很多人可能都已经遗忘,“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的名号,曾经属于一家叫做图森未来的公司。
曾经风光无两的“图森”,历经内讧与退市等不堪往事之后,而今的“未来”似乎被锚定在了电影和游戏这类娱乐产业上去了。
从千亿龙头到主动退市,近乎归零的图森未来,给“自动驾驶们”带来什么启示?
01
“上市后,一切都变了”
2021年4月,图森未来登陆纳斯达克,头顶“全球智能驾驶第一股”的光环,市值一度超过160亿美元。在外界看来,技术天才侯晓迪与连续成功创业者陈默,外加架构师郝佳男,应该给图森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事与愿违,不到一年的时间,权斗的戏码就在图森的董事会里上演开来。
正如陈默在9月的媒体会上感叹一样:“上市后,一切都变了”。
2022年3月,时任董事长的陈默和CEO吕程辞职,由侯晓迪接任董事长兼CEO;同年10月,侯晓迪被董事会免职(保留董事会职务);同年11月,陈默带着吕程回归,仍分别担任董事长和CEO(侯晓迪将投票权交给了陈默,为期两年);
2023年3月,侯晓迪辞去图森未来董事会职务;同年7月选择再度创业,创立 Bot Auto公司;
2024年8月,图森未来宣布进军AIGC,将围绕《三体》开发电影和游戏;
2024年9月,一份长达11页的“股东联合檄文”流传开来,其中指出:图森向动漫转型,实际上是为了与陈默早先成立的熊熊国、水墨侠盗等主营动漫的公司产生关联交易,为了图森退市后将资产转移;随后陈默、吕程等高管召开媒体会;同年10月,图森未来状告侯晓迪及Bot。
2024年11月,侯晓迪的超级投票权归位前夕,陈默向SEC发文,声称其对侯晓迪股份仍有永久控制权;侯晓迪随即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上周五,法院初步裁定,图森今年股东大会的投票上,侯晓迪的票不受陈默控制。根据@Save Tusimple账号12月1日在X上的发帖显示,侯晓迪已经获得对冲基金的支持。
在这场所谓的权斗中,把图森的千亿市值给干没了,剩下的是陈默所说的“未来”……
02
谁是长鼻子?
不要只听一个人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侯晓迪离开图森未来后,创办了Bot继续做重卡自动驾驶;在陈默和吕程执掌下的图森未来,则选择将重心投往AIGC(做电影和游戏)。
根据媒体报道,离开图森以及后续创立BOT,侯晓迪认为理念不合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面对分歧,他更希望做好研发把技术和产品打磨好。相比之下,图森最终放弃了L4;而侯晓迪为了“续梦”,选择变卖房产二次创业。
对应的,在谈到转型AIGC的时候,陈默曾向媒体表示:当初重新接手之后,图森已经很烂了,多因素影响之下在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很难有大作为;自动驾驶太烧钱了,为了把公司现金流做好,选择了不那么烧钱的AIGC。
向左或向右,每个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亦都有其遗憾性:
侯晓迪为了初心,官司接踵而至,Bot的前景迄今还未明朗;原团队注重现实,节约预算客观结果是大量的技术人才流失,2023年白白烧了2亿多美元却连L2都没能干出成绩。
回头再看,其间的遗憾还在不断加深:
实际上,在2022年和2023年自动驾驶低潮期的时候,侯晓迪认为技术还在稳步甚至加速发展,寒冬是由资本市场因素导致,只是暂时的;现在看来,自动驾驶正成为中美两国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核心板块这一事实证明,侯晓迪的坚持是正确的,他看到了L4是长期趋势以及背后的巨大价值。
但图森未来没有坚持到这一天;反过来,在两年“中概变中丐”的过程中,管理层逐渐失去耐心,2021年下半年陈默减持了800万股(占其持股的30%)、吕程也减持了126.5万股(占其持股的32%)。
用价值投资的术语说就是:陈默和吕程被市场先生左右,卖股票是不认可图森的价值;而侯晓迪在下跌过程中是清醒的,希望加码投入(L4)。
既然认为自动驾驶的前景不明,陈默和吕程应该让公司及时止损才对,起码看起来“知行合一”;可是在侯晓迪这位核心技术人员离开之后,图森未来还坚持着自动驾驶的投入,只是名为:L4级别与L2/L3并行发展。
或许可以理解,公司转型需要时间。
2024年6月,吕程在加州南区法院还坚称要在亚太地区继续自动驾驶,但转眼就在8月份完成华丽转身。比变天还快的变脸,早有征兆。“匿名股东信”中提到在2024年4月起,图森就开始招兵买马做动画片了;而图森在2024年3月底正式关闭上海测试基地并辞退所有测试司机也已经表明,图森团队的心思已经不在自动驾驶上了。
03
分崩离析背后的遗憾
2024年10月份,在侯晓迪超级投票权即将回归之际,一场官司拉开序幕:图森未来将侯晓迪和Bot告上法庭,认为Bot侵犯了其商业机密。
陈默在媒体会上认为侯晓迪不道德,在图森面临许多外部压力的时候还成立新公司“背刺”图森。
手握超级投票权的侯晓迪,怎么就在一夜之间就被董事会解雇?
根据媒体报道,按照陈默的说法是,侯晓迪给陈默打电话希望陈默动用超级投票权支持侯晓迪重组董事会,而在陈默思量期间侯晓迪就给罢免了,然后董事会请求陈默回去主持大局,陈默要求侯晓迪把超级投票权借给他两年。
但在观察人士看来,其中还有蹊跷有待厘清:侯晓迪和陈默两人分别拥有31%的超级投票权,但凡陈默保持沉默,侯晓迪自身就有31%的投票权与其他董事抗衡;独立董事敢一夜之间赶走侯晓迪,没有另外的超级投票权的默许或者加持是几乎不可能的。
其实不难想象,侯晓迪想要陈默与其统一战线,交出两年超级投票权是为了能够重回图森当CTO,目的还是为了把核心技术和产品打磨好。
事与愿违,“侯晓迪回归”在2022年的时候还是吕程用来稳住团队的嘴边话,到2023年只字未提直到彻底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是蹊跷,更是遗憾,暂时失去超级投票权的侯晓迪,已然无法扭转图森的方向了。在看到陈默和吕程将图森再次带向绝路之后,选择挂印封金,离开看不到未来的图森。
04
图森未来不再,但自动驾驶有
图森未来向生成式AI应用领域转型,将围绕《三体》开发长篇电影和视频游戏;而原先的自动驾驶业务则以卖数据、授权等方式“啃老本”;关于选择AIGC,根据媒体报道,吕程认为市场规模大(6000亿美元)且公司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积累能够赋能;看好这块业务的陈默表示,运气好的话公司有望在2026年实现现金流转正。
《黑神话:悟空》用3亿的成本换来了超70亿的流水,这是相当吸引人的;可是这可复制吗?就说一点:知道孙悟空的有多少人,而知道叶文洁(《三体》核心人物之一)的有多少人?
历史上的国产游戏的成功率,如果用九死一生来说,那绝对是低估了做一个成功游戏的难度。从早期粪作《血狮》、《秦殇》,到后来项目难产的《九界》、《飞龙在天》、《幻想三国志 Online》。
就算做出来,怎么能保证项目赚钱?而不是投资五亿的《代号:生机》,投资10亿的《完美新世界》,最后沦为烂尾工程?
想要通过做游戏赚钱,靠的是游戏好玩,而不是靠深度学习技术好。更何况图森整个深度学习团队已经被裁撤的差不多了。图森的技术员工有的跟着侯晓迪在Bot Auto继续做L4,有的跟着中国CTO王乃岩在小米做L2研发,有的跟着从图森美国回国的副总裁黄泽铧(零一智卡)在中国做智能卡车。
图森的未来很模糊,还有数亿美元可以继续起舞,但是不会影响自动驾驶的进程。
在图森转身之际,侯晓迪的BOT在9月份官宣获得20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
理解其中所谓的竞业和技术纠纷,至少以下几点基本事实需要被尊重:
(1)创始人离开原创业公司在同赛道重新创立新企业的真实逻辑:2022年底至2023年初的时候,侯晓迪或许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顺利回归CTO,数次斡旋希望董事会不要裁员,但是彼时的图森已然放弃了L4并持续裁员。在此事实基层上,侯晓迪选择二次创业。
至于商业秘密问题,最终将经由法院厘清。而透过常识看,如果一家企业具备符合商业秘密的核心竞争力,应距离成功——而非转型——更近。
(2)Bot目前已经完成一小时测试全程无托管,这是40多人的团队在一年做出来的成果,而在图森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Bot用的是新的卡车型号、新的传感器、新的计算单元,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新型神经网络,而图森的核心技术路线的卷积神经网络,两者不仅底层逻辑不同,效率更是天差地别——其实从这里也可以明白,单纯把锅甩给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合作伙伴不敢与图森合作,不足以解释一切;实际上失去侯晓迪之后,图森在自动驾驶上就没有未来了。
从经历千亿市值近乎归零的图森,到另起炉灶获得融资的Bot,侯晓迪给“自动驾驶们”带来了些许启示:
1、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必要耗费巨资刷运营数据去讲故事,不搞“烧钱买估值”,这样舍本逐末不值得。
或许是侯晓迪出于对技术的敬畏——图森也好,Bot也罢,侯晓迪选择围绕重卡去实现自动驾驶的应用,而没有选择更广泛的乘用车,实际上是“端到端”的场景更加容易落地。
这也在提醒行业,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可以继续研发,但应用场景的选择很重要,实事求是在对应的场景中打磨技术,远远强于浪费资源刷公里数之类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实际上:商业。
侯晓迪也说了,之所以还在美国进行L4重卡项目,是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更高,这样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经济上的替代性更显著。
2、核心创始人要锻造技术以外的能力,既要会当CTO,更要会当CEO,既要懂技术,也要懂商业,还要会管理,这样的创业项目会走得远一些;融资过程中要挑选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合伙人。
彼得·蒂尔提出创办初创企业的十条秘诀,其中一条是:确保与你有联系的人适合你的生活和公司,并相得益彰。图森未来的经历同时也阐述了一个道理:在充满挑战的行业中,各利益相关方需要有共同的愿景并彼此信任,既定路径的实现有很多方式,但一定是要围绕着核心出发,技术的突破非一日之功,要有因为相信所以看到的勇气。
以图森未来为鉴,自动驾驶“寒冬”过几年就有一个,但是不应该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拥有核心技术且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应该更加专注技术迭代,持续修炼内功;舍本逐末的结果,大概率就跟当前极其让人感到遗憾的图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