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86)一车高粱米
1951年11月的一天,志愿军运输兵宋惠国,因看错路标,误入敌营,想要倒车时车陷路边。情急之下跳上一辆美军卡车开出营地,没想到却运回一车荷枪实弹美国兵。
宋惠国,山东人,是38军后勤部18团5连的运输兵,抗美援朝时负责开卡车,给前线部队送补给。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出征或投入战斗时,要斜背着一根细长的“炒面袋”,里面装着炒(冷)面,它是以三分之二的小麦、三分之一的高粱或大豆为原料,炒熟、磨碎,加食盐制作而成的方便食品,携带方便,易于储存。志愿军行军打仗时,饿了就抓一把炒面,再抓一把雪咽下充饥,如此可坚持三到五天。宋惠国所在的后勤运输部队,就负责给志愿军战士运送必备物,资粮草等。
当时,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对朝鲜北部地区实行狂轰滥炸,城镇和乡村一片焦土,道路和桥梁也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就遭遇了很大困难。为了躲避美军的轰炸,志愿军的作战活动、运输补给,很多都只能在夜里进行。一天深夜,雪花夹着寒风抽打着大地,宋惠国带队给前线运送一批高粱米。
宋惠国驾驶的苏联嘎斯车行驶在车队最前面,副驾驶座上坐的是个新兵。他们两人各自佩有一支波波沙冲锋-枪,宋惠国把枪放在右手边,方便自己随时战斗。
当车队路经原山附近一个交叉路口时,防空岗哨突然鸣枪示警:敌机来了,赶快熄灯!所有车辆赶紧把灯灭了,继续摸索着往前开!不料敌人放出照明弹,车队瞬间暴露,紧接着敌军就是一阵狂轰乱炸。幸好宋惠国经验丰富,人也机智勇敢。在照明弹亮起时便猛踩油门,一阵疾驰,冲出轰炸区。可是因为天黑,地形又复杂,他停下车才发现,已经跟车队失去联系。
宋惠国知道时间紧任务重,要把高粱米及时送到,保障前线的吃饭问题。行驶到交叉路口时,由于一处路牌指向了错误方向,再加上着急赶路,宋惠国驾着车一溜烟冲过了志愿军前沿阵地,误入到防线一公里处的美军阵地上。
一直到宋惠国看见前面不远处灯光亮着一片,才发现不像志愿军待的地方,志愿军的阵地上哪有电灯?赶紧调转车头往回开。
孰料,就在他紧张倒车时,后轮猛一下滑到了公路边的沟坎里,任凭他怎么满头大汗变挡、加油门,汽车也爬不上来!偏偏在这要命关头,前面又来了一辆罩着篷布的美军大道奇。
美军司机把戴着钢盔的宋惠国和新兵当作了南韩军,在距离他俩不远处停下,跳下车来,比画着主动表示愿意帮忙往上拉。宋惠国沉住气,埋下头,挥手示意对方,谢谢,不用帮忙!
美军驾驶员转身提上折叠桶,顺着山坡下山打水去了。宋惠国一看大道奇驾驶室的门小开着,引擎转着也没熄火,顿时有了主意,悄声吩咐新兵打开保险。他示意新兵与自己一左一右,绕过车头,钻进了大道奇的驾驶室,一踩油门就往回路上开。
山路颠簸,铺着厚厚积雪的路面直打滑,一不小心翻下山就完了。开了不久,他们听到后车厢传出奇怪的声音,二人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新兵轻轻的掀开篷布,吃惊的看到,里面坐着二三十个荷枪实弹的美军。
幸好他们睡的正香!宋惠国示意新兵看好这些美军,自己则加快油门,借着照明弹的余光,一口气冲过了封-锁线,跑回到志愿军阵地上。阵地上的志愿军一看冲过来一辆美军大道奇,立即抄起长短家伙,一拥上前,发出停车信号。宋惠国冲着战友们大喊:“快抓俘虏!车上全是美国兵!”
说完便来了个急刹车,打开车门,抄着波波沙跳下来,和新兵分头冲到卡车尾部,用刚学会不久的英语大喝道:“葡萄藤—根!(即“放下武-器”)”这时候从车上跳下来一个军官,一看情形不对,本能地伸手去摸腰间的左轮枪。
说时迟那时快,围上来的一名志愿军军官甩手就是一枪。更多的志愿军举起枪大喊:“葡萄藤—二根!”葡萄藤一二根。”(注:“Put down your gun!”的谐音,意思是“放下刀枪”)虽然志愿军的发音不准,但美国兵还是听明白了。
他们一看眼前的阵势,一个个马上规规矩矩地把枪递给志愿军,然后跳下车,双手举过头顶,乖乖投降。志愿军一边收缴枪支,一边清点俘虏人数,结果,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回来25个美军俘虏。
抓了这么多俘虏,宋惠国却一点也不开心,他惦记着丢掉的那车高粱米,担心前线士兵们饿肚子,觉得自己肯定要挨处分。回到团部后,团长乐不可支地夸奖他:“宋惠国你这回赚大发了,一车高粱米换回一车正牌美国货。”
而这段传奇经历很快在志愿军中传开,著名曲艺家王桂山听说后,还以宋惠国的传奇经历为原型,创作了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一时间也是家喻户晓。
宋惠国也因此荣获二等功。害人终害己,韩军本想用错误的路牌诱我军深入,没想到反而坑了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