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游陪拍陪诊?如何看待媒体呼吁私人伴游不可游离于监管之外?
南方日报:
有人陪玩陪聊陪拍照,还能顺便交个朋友,“私人伴游”走进了公众视野。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许多游客开始考虑这种私家导游或伴游服务。
早在多年前,“私人伴游”就已经出现。之所以再度兴起,和旅游的个性化趋势不无关系。据《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旅游行业出现了四大趋势:小众独特、自在松弛、未知惊喜、深度在地。不难发现,这和“私人伴游”的优势相当契合:和跟团游相比,它可以说是“小众独特”;类似于“搭子文化”,它追求的是灵活随性,“自在松弛”;理想的陪游,既能定制路线、帮忙拍照打卡,又能分享趣闻、提供情绪价值,不失为“未知惊喜”;提供“私人伴游”的不少都是当地年轻人,和对方打成一片,也是一种“深度在地”。
然而,这一切都有前提:规范和安全。目前来看,“私人伴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双方的约定多为口头承诺,几乎没有书面协议,一旦出现纠纷,恐怕免不了一番扯皮;再比如,如果遭遇突发情况,“私人伴游”未必具备应对经验;更不必说,它还不一定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导游必须通过旅行社委派才能接待游客,私自承揽业务是违法行为。
事实上,这也是“陪伴经济”的一个缩影。从供给端来看,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化、多元化,互联网的便利也催生出新业态;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变快,一些人为了排解孤独、缓解压力,也愿意“花钱买陪伴”。有报告估计,到2025年,中国陪伴经济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500亿元。然而,风险隐患不可不察:“陪游”可能暗藏违法交易,衍生灰色服务,引发道德风险;“陪拍”若在私密或隐蔽的地点进行,人身安全难以保证。正如业内人士提醒,选择正规平台预订“私人伴游”,或者选择直接通过旅行社委派,是相对安全的途径。
在事物的发展初期,及时监管和引导很有必要。长远来看,从野蛮生长到大浪淘沙,是许多新领域都要面临的过程。对此,既要审慎也要包容,不妨树立底线思维,留出发展空间。一方面,任何职业都要明晰边界、建立标准,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另一方面,强化从业者资质审核。说到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服务再个性、再私人,也要遵循市场共识、经得起公众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