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上帝、国家与政治,特朗普的“宗教战略”将引发文明冲突?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教育委员会以8-7的投票通过了一项有争议性的决议,允许在小学课程中融入圣经教学内容。这项可选课程将于明年开始实施,涉及幼儿园到五年级的学生。

  该决议在全美引发了关于宗教与公共教育之间界限的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圣经是美国历史的核心要素,而反对者则担心这可能会对非基督教信仰的学生造成疏离感。

  这项决议还被认为是高度迎合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主张。

  特朗普倡导的"爱国教育"理念强调了基督教传统在美国历史中的角色,他支持在公共教育中增加宗教元素。在其当选后,这就不再是用来拉动选民的政治主张,很可能会逐步地推行到美国的各个方面。

  在美国政坛,很少有哪位政治人物像特朗普这样,能如此熟练地运用宗教议题来动员选民。

  在他遭遇暗杀后,一位接近特朗普的消息人士向《华盛顿邮报》透露说,特朗普认为自己的生还是"上帝给予的礼物"(He thinks he was handed a gift from God)。他还曾数次声称是上帝要让他"拯救美国"。这些表述在保守派基督徒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

  特朗普阵营的具体操作更值得关注。

  比如,他的竞选团队特意安排了一系列与著名福音派领袖的会面。一位宗教领袖还公开表示,特朗普是"上帝选中的人"。这种说法在暗杀未遂事件后变得更加流行,不少支持者将特朗普的生还解读为神迹。

  有趣的是,特朗普本人也开始在演讲中更多地使用宗教用语,这与他早期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团队还非常重视在教会社区的动员。他们不仅在教会周边投放广告,还组织了大量的"信仰与自由"集会。这些集会通常以祈祷开始,然后自然过渡到政治议题。

  据统计,仅在2023年下半年,就举办了超过200场这样的活动。一位密歇根州的牧师这样形容:"这些集会让教徒们感觉自己的声音终于被听到了。"

  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宗教议题依然能在美国政治中激起汹涌波澜?

  追溯特朗普的宗教信仰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颇具戏剧性的转变。

  他出生在一个长老会家庭,童年时期在布鲁克林的第一长老会教堂做礼拜。到了70年代,他开始在曼哈顿的大理石学院教堂参加礼拜,那里的皮尔牧师以积极思维著称。直到2020年末,他才宣布从长老会教徒转变为无宗派基督徒。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29%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特朗普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但这恰恰凸显了美国政治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政治人物的个人信仰与其获得宗教选民支持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联。

  PRRI(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2023年10月的调查显示,大约71%的白人福音派新教徒支持特朗普。这些支持得与其说是认同他的个人信仰,不如说是认同他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

  特朗普的宗教策略也根据选情的需要在不断调整。

  他在本次大选中更多提到天主教选民,这是因为拜登虽然是天主教徒,但其支持堕胎权的立场让许多保守派天主教徒感到不满。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天主教选民中的支持率超过50%。

  在经济层面,特朗普经常将经济议题与宗教价值观结合起来。

  他声称自己的经济政策是在"维护上帝赐予的自由市场"。这种说法虽然在学理上站不住脚,但在传统保守派群体中很受欢迎。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包装方式,把经济自由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缝合在了一起。"

  特朗普借宗教话题拉选票的现象背后,是美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

  皮尤中心2022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基督徒比例从1990年代初的约88%下降到2020年的63%。

  世俗化浪潮带来的不仅是信仰人口的减少,更是传统价值观的动摇。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保守派基督徒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边缘化。特朗普敏锐地抓住了这种焦虑情绪。

  特朗普对宗教议题的运用远比表面看起来要精细和系统。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动员,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攻心战略。

  美国的发展历程其实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平衡。一方面,政教分离的制度设计为科学创新提供了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基督教传统又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价值基础。新教伦理推崇勤劳、节制与理性,这些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清教徒精神中的质疑传统,也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美国社会的创新意识。

  特朗普深谙这一点。他的宗教政策主张,比如支持在公立学校展示十诫、恢复学校祈祷等,虽然在法律上存在争议,但却精准击中了许多保守派选民的心理诉求。这些选民渴望通过政治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观,即便这些诉求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悖。

  在教育领域,特朗普提出的"爱国教育"计划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主张在历史教育中强调美国的基督教传统,这引发了世俗主义者的担忧。一位教育政策专家指出:"这实际上是在试图通过教育系统重建某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但对于很多保守派家长来说,这正是他们所期待的。

  其实早在他的首个任期内,他就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加强宗教团体的权利。比如,他扩大了医疗机构基于宗教信仰拒绝提供某些服务的自由,这一举措虽然在社会上引发争议,但极大地巩固了保守派基督徒的支持。同时,他任命的三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都倾向于支持宗教诉求,这种影响将持续很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宗教版图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白人基督徒群体长期倾向于支持共和党,而非白人基督徒群体则多支持民主党。在经济压力和文化焦虑的双重作用下,一些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选民开始转向特朗普。这种转变反映出宗教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复杂交织。

  宗教议题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可能会继续演变。

  特朗普对宗教议题的运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分裂。一方面,世俗化趋势难以逆转;另一方面,宗教价值观仍将在塑造社会共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如何在现代化与传统价值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这将是美国政治家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理解这种复杂性,对于我们把握美国政治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当一位美国总统强调特定宗教(如基督教)的重要性时,实际上是在强化一种特定的文明认同。这种认同必然会产生排他性,将其他文明视为"他者",进而形成基于宗教——文明认同的政治叙事。

  "让美国重新伟大"这一口号实际上暗含着文明优越的意识,强化了美国与其他文明的对立性。

  当政治领袖将宗教信仰与国家认同紧密绑定时,可能导致文明对抗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具体的政策制定。这不仅影响国内社会的包容性,也会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

  the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