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或降价,通胀或通缩,都是错的。

近期,某国首富评论该国电商打价格战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讨论。大家把争论的焦点放在了涨价和降价谁对经济更有利上,或者通胀与通缩谁对经济更有利上。

其实,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趋势下,不管涨价还是降价,通胀还是通缩,都对经济不利。

导致经济难题的主要问题不在价格上,不在货币上,而是在财富分配规则上,在经济模式上。 

换言之,财富分配规则不变,经济模式不变,货币增多或减少,物价上涨或下降,推动通胀或通缩,经济都会越来越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前的经济难题是“利润不足”,而货币不是财富。货币增减及其引发的价格涨跌,通胀通缩,都不能实现利润的真实增长,因此不能解决利润不足的问题,甚至还会有害于经济的健康运行。其中的逻辑阐述如下:

当前,经济处在增速下滑的经济周期里,利润越来越少的趋势无法改变。而经济模式是竞争逐利的,是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利润越来越无法从新增财富中来,就会转而从别人的损失中来,造成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损失方一定是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因为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如果出现贫富分化,就是资方富有,非资方(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变得困难,很少反例。 

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的财富减少会导致消费低迷和生育下滑,形成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后,资方在竞争逐利的模式下多以“减薪裁员”来应对。这导致劳动者的财富更少,消费和生育更差,产能更过剩,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经济循环,把经济推向危机。 

此时,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通胀或通缩,涨价或降价,都不能解决问题。

1、减少货币供给。 

如果减少货币供给,或者展开恶性竞争,导致物价下跌,难以上涨,出现所谓的“通缩”现象,就会使企业盈利困难。企业盈利困难就不得不压缩成本或产能,减薪裁员,让失业增加,消费恶化,最后毁坏经济循环。 

2、增加货币供给。 

如果增加货币供给,制造物价上涨,好像能增加企业盈利,然后企业给员工涨薪,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促进消费,最后修复经济循环。但是,由于印钞是印不出真实财富的,所以在经济增速下滑期“逆势增加货币供给”,或者资方协调后集体涨价,并不会给经济带来真实的财富增长,也不会有利润的真实增加。 

此时,资方的利润增长不是整个经济里的新增财富增长了,而是通过“货币洪水”洗劫了非资方的储蓄财富,使非资方的财富被“物价上涨”减少了。这等同于把非资方的财富转给资方,形成了资方私人利润的增加。 

其过程是,逆势增加货币供给后,由于货币不是财富,所以社会总财富并未因此改变。但是,增发货币造成原有货币全部贬值,所有人的财富都无差别地减少了。然后,贬值部分被转移到新增货币中,再投入市场按照“资本依据”为主的规则进行分配。这样一来,资方不但拿回了自己因为货币通胀遭受的损失,还实现了私人利润的增加。因为整个储蓄财富被“新增货币”强行取出后,即被“货币洪水”洗劫后,增加了市场里的财富,使市场里有了利润增长。这些财富按照“资本依据”进行分配。于是,资方私人利润就在社会财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增长。其增长的部分就来自非资方的储蓄财富因通货膨胀,物价上升而形成的损失。

简言之,逆势增加货币,释放货币洪水,表面上是无差别地强取了所有人的储蓄财富,但实际上又通过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做了有利于资方的财富分配。最后的结果就是把非资方的财富转移给资方,进行了零和博弈。 

这种“逆势增加货币供给”所导致的零和博弈,能让经济表面上盈利,表面上繁荣,因为企业(资方)盈利了,但实际上这是给经济注水了,制造了泡沫。它一边营造了“假利润”,即资方私人利润增加,但社会总财富不增加,一边又趁机夺取了普通百姓的财富,让他们的财富变少,生活变难。因此,这种涂脂抹粉后的经济是不健康的。

其不健康体现在,货币增多,物价上涨只能带来短期内的消费活跃。在更长时期里,通货膨胀通过货币贬值洗劫非资方的财富后,会使他们更大幅度的丧失消费力,并降低生育意愿。然后,经济循环会恶化,让资方更难盈利。于是经济呈现进一退二,震荡下行的趋势。

震荡下行后,非必需品行业会首先面对更严重的消费低迷。它们不得不进行恶性竞争,打价格战,造成低价和“假通缩”的趋势。这种“假通缩”如前所述,是由通胀引起的。它并不是货币减少引起的,不是真正的通缩。它是由“货币逆势增加”引起的,所以是“假通缩”。假通缩靠增发货币是解决不了的,而且货币越多,假通缩会越严重。 

在必需品行业,逆势增发货币会让通胀越来越严重。粮食、蔬菜、水果等价格会逐渐上涨。教育、医疗、住房……等价格不断高企。这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承受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减少非必需品的消费,最后连必需品消费也会压缩。 

整体压缩消费后,资方获利更难了,经济也更困难了。于是,逐利的经济模式又开始迫使资方“减薪裁员”,展开新一轮破坏经济循环的行动。如此往复,直到爆发经济危机。 

这就是“逆势增加货币供给”,制造涨价和通胀,最后也无法改善经济,反而使之更加恶化的原因。 

这些年,许多国家都在增加货币供给,他们的经济越来越好了吗?美元大放水之后,居然美元还升值了,可想而知其他货币的放水情况。那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变好了吗?还是都变差了? 

这其实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形势。金融资本国家吃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国家吃自己的劳动阶级。

这揭示了“资本为王”下,劳动阶级越来越卷,越来越累,越来越穷的原因。 

而劳动者被不公平对待的后果就是,全球经济恶化,经济循环(包括全球贸易)受损,劳动人民群情激奋,左翼运动风起云涌。甚至,群众运动还会被错误思想影响,产生极端民粹运动,极端民族主义运动,法西斯运动……这就把整个人类社会推向了动荡和混乱,推入了零和博弈的冲突中。

综上所述,货币的增或减,物价的涨或跌,通胀或者通缩,都不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 

当前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利润不足。 

“利润不足”靠货币解决不了,靠货币操控的价格涨跌和通胀通缩也解决不了。因为信用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不是真实的财富。 

利润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主要有两个解决办法: 

1、改变经济周期,从利润下滑阶段变为上升阶段。

2、改变分配规则,不再把“利润”作为经济的首要目标。 

前者,改变经济周期,人类是做不到的。人类控制不了经济周期。

因此,人类能做的只有后者——改变分配规则。也就是改变经济模式,它锁定了分配规则,不再把“追逐利润”放在首位。 

如果不进行经济模式的改革,不对财富分配规则进行真正的改变,而是企图在原有框架内,通过操纵货币来解决问题,那么结果一定是适得其反的。因为,无论把货币交给资方还是非资方,经济都会垮掉,结果是一样的。 

哪怕直接把货币塞进“非资方”的手里,让他们去消费,资方在“追逐利润”的经济模式中,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也会让“物价涨幅”大于“非资方货币收入的增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方盈利。 

如果不许资方大涨价,不使他们盈利,那么资方在竞争压迫和市场风险中,就会选择放弃经营。比如,用增税来调节资方的财富,减少其盈利,就会恶化资方经营企业的意愿,使他们扩大减薪裁员,甚至关闭企业,转移财富去国外,造成失业增加,消费和生育低迷,经济循环坏死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是货币手段失效的原因、过程和逻辑。 

这种失效的局面,这种财富向任何一方移动,经济都会垮掉的局面,是由一个悖论,一个自相矛盾的形式造成的。 

经济周期在利润减少的阶段里,且难以改变。而追逐利润的模式不能改变。资方的利润无法从新增财富中来,就愈加要从非资方的财富损失中来。非资方在财富损失后只能减少消费和生育,让产销失衡,让经济循环坏死。此时,资方越是追逐利润,非资方的消费力和生育力就越低,经济循环就死得越透,资方的盈利根基就被毁得越彻底。这种杀鸡取卵,“煮豆燃豆萁”的行为,这种为了私人利益和短期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做法,就造成了“经济自毁”的局面,盈利的悖论局面。零和博弈下,资方和非资方双双被损害,阶级矛盾也被激化。

总之,如果在利润下滑周期里坚持追逐利润的经济模式不变,那么,增减货币,涨价降价,通胀通缩,统统无效,而且还有害。追逐利润所导致的零和关系,会把资方和非资方从原先的合作双赢,变为对抗双输。 

因为任何一方被损坏,经济都会恶化。非资方被损害,消费和生育恶化,经济循环坏死。资方被损害,减薪裁员,关闭企业,增加失业,恶化消费,还是损害经济循环。

这就是在利润下滑的周期里,在走向“存量阶段”的过程中,财富分配要越来越公平公正的原因。失去公正,经济必亡。

但是很不幸,这种痛心疾首的事情在历史上总是反复发生。本来可以避免的经济危机,总是一再爆发。 

人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增速下滑的周期只是“利润”减少,财富“增量”减少,不是财富“总量”减少。 

哪怕利润降为零,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可以维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不会发生经济困难,更不会导致经济危机。

毕竟,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生产力水平足够支撑现有人口和良好的人口结构,完全不应该发生经济危机。

只要转变经济模式,改革分配制度,让现有生产力下的财富被公平公正地分配,照顾好劳动者的生活需求,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让物价变动顾及普通百姓的承受力,使分配规则、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能够维护好产销平衡和经济循环,那么,经济危机完全可以避免。

历史上的诸多悲剧主要就是源于,财富分配没有维护好财富生产主力军(包括劳动者)的利益,造成“劳动力再生产”受损,表现为贫富分化加剧,消费和生育低迷,也就是经济循环的坏死。结果,经济崩溃,生产力毁灭。 

这种可以避免灾难,却让灾难发生的情况,反映出了人类的愚蠢。它体现在私有制经济模式下,人类对“利润”的非理性态度中。即,不顾现实情况,不看经济周期,一味地、永恒地、贪婪地追逐利润。

它毁灭经济的手段之一,就是私有制经济始终把“追逐利润”放在首位,从而使生产资料只为“利润”而运行。

一旦经济阶段进入利润增速下滑的周期,生产资料就会逐渐停止运转,减少财富的生产,即毁灭生产力。哪怕人们有需求,生产条件也都具备,生产资料也不会恢复运转,因为难以获得利润了。 

于是,人们就看到一种怪现象。一边为了盈利减薪裁员,增加失业。一边消费被毁,使企业减产甚至倒闭,让生产资料闲置。此时的失业者和闲置的生产资料就是无法对接,无法联手去生产财富,满足需求,修复经济循环。这使得经济在生产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不能进行财富生产,结果硬生生制造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这一切,就是在利润下滑的阶段里,私有制经济模式强行追逐利润的后果。它用零和博弈毁掉了生产关系,毁掉了资方和非资方的合作双赢。 

零和博弈不但导致阶级矛盾,还会引发国际冲突。因为阶级矛盾的指向——资产阶级会将矛盾从阶级之间转向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文明之间。他们会混淆视听,把利润问题从不公平的阶级分配,说成是外国、外族以及其他文明的侵夺,从而把阶级斗争的矛头引向别国的劳动阶级。最后,阶级斗争就变成了不同国家劳动阶级之间的厮杀,而大资产阶级却躲在了后面。

总之,经济规律要求人们注意,生产资料的运转,在利润增速上升的周期里,可以将“利润”做为首要目标,但是到了利润增速下降的周期里,要以“稳定经济循环”为首要目标,也就是把公平公正的分配放在首位。 

否则,一味追逐利润,在利润下滑周期里也追逐利润,坚持逐利的经济模式不改,还用货币手段来强化逐利行为,这种非理性的做法就会让财富错配,失去公平公正,最后把经济循环毁掉,把生产力毁掉,把经济和社会都毁掉。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一文说清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

《为什么债务会越来越多,难以控制?》

《关于“财富的本质是能量”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2024.11.23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