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中国成熟制程成本优势,意法半导体联手华虹生产40nm MCU

500

近年来,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中美贸易冲突的持续影响,中国半导体厂商在先进制程技术受限的情况下,将重心转向成熟制程的发展。借助产能扩张和价格优势,中国晶圆代工厂逐渐吸引国际客户,巩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近日,欧洲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ST)正式宣布,与中国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半导体合作,在中国生产40nm节点的微控制器(MCU),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支持其长期营收增长目标。

意法半导体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此次合作计划于2025年底前开始生产40nm节点的MCU。这一决定不仅旨在降低生产成本,也体现了ST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深度依赖。ST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强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是意法半导体业务增长的核心。通过与华虹合作,本地化生产可以更高效地满足中国市场对高性能、低功耗芯片的需求,巩固公司在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中断等挑战。意法半导体制造主管Fabio Gualandris指出,中国不仅具备完善的本地供应链体系,还能显著降低供应链成本和复杂性。这使得选择华虹合作成为顺应市场变化的理性决策。同时,本地化生产也能有效规避跨国制造中的潜在政策风险和物流问题。

华虹半导体在40nm制程上的丰富经验,以及包括氧化物填充沟槽(OFT)技术和BCD制造工艺在内的先进代工技术,为意法半导体的MCU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华虹的快速量产能力也将缩短从设计到产品上市的周期,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与华虹合作使意法半导体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材料短缺和政策波动下为客户提供稳定的供应。

此次合作将意法半导体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eNVM)技术与华虹的制造能力相结合,打造高性能、低功耗的MCU产品。这些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作为电动汽车碳化硅(SiC)芯片的最大制造商,意法半导体的客户包括特斯拉和中国的吉利汽车。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创新性对ST而言至关重要。Chery表示:“如果我们在中国市场上让位于本地公司,将很难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ST计划通过此次合作,在未来五年将客户基数扩大50%,尤其在电动车和工业领域深耕中国市场。

此外,意法半导体与三安光电合资建设的重庆SiC器件工厂,也进一步表明其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长期发展的重视。这些战略布局为公司在2030年实现200亿美元收入目标奠定了基础。

ST明确表示,将把从中国市场中学到的最佳实践和技术经验推广到其他市场,推动全球业务协同发展。通过优化生产网络,意法半导体不仅能更快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还能提升全球供应链效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