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从来没有“师改旅”!没有!从来没有!——2030年,美陆军师如何作战
作者/美国陆军合成兵种中心
引言
随着“陆军2030”兵力设计更新进入资源配置阶段,美陆军围绕“陆军2030”部队,特别是装甲师,展开了一系列繁忙的活动。
随着整合近40项并更新了超过30个现代化倡议,美国陆军正在将其转变为以师级部队为核心、能够在大规模作战行动条件下执行多域作战任务的部队。
“陆军2030”计划增强了师级和军级部队在同等级别对手作战中集成战斗力的能力。特别是在师级层面,“陆军2030”在训练中的影响最为显著,因为师的编成不仅包括司令部,还包括为彻底击败敌军而组建的任务部队。
随着各机构和司令部对“陆军2030”计划的众多成果进行消化和理解,一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师如何作战?”在将炮兵、骑兵和其他能力从旅战斗队转移到师级司令部之后,师和军将如何支援前线部队,以及在不同层级上存在哪些依赖关系?
陆军野战条令《FM 3-0 》将多域作战确立为我们的作战概念,在我们进行实兵实装试验时,必须开展对话并持续总结所吸取的教训。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师级部队在“陆军2030”设计方案下的作战方式,为相关个人和组织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其中聚焦一个中心问题:师如何作战?
本文的撰写意图是进行一场专业讨论,这意味着它并不取代任何条令和机构的权威性文件。
陆军2030背景
陆军2030和陆军2040的致力于在条令、组织、训练、物资、领导和教育、人员、设施和政策(DOTMLPF-P )等方面整合在大规模作战行动( LSCO )和多域作战 (MDO) 中所需的能力。陆军2030计划旨在打造一支具备多域作战能力的部队,这是我们在研究大规模作战行动(LSCO )和多域作战( MDO) 基础上进行的条令变革。它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并通过部队设计来实现。当它涉及到现代化时,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CAC)的作用是“推动变革”。通过陆军2030,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正在帮助推动组织变革,在贯彻多域作战理念的过程中,这些新的组织及其指挥者将推动其训练。陆军2030计划还为正在开发的新型装备提供了“着陆点”,这些装备将支持多域作战为陆军2040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陆军2030年的构想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的大规模地面作战研究,第二个是陆军未来司令部(AFC)开发的多域作战概念和相关装备解决方案的工作。这项工作改变了陆军的重点从进行有限的应急行动到如何为大规模作战行动组织、筹备资源以及训练。在条令出版物ADP 3-0中有所描述,大规模作战行动是指范围广泛、投入兵力规模较大的联合作战行动,旨在实现军事行动中的战略目标。
2018-2019大规模地面作战行动研究是由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领导的一项为期多年的评估,该评估借鉴了任务式指挥训练计划(MCTP)以及其他经验。这项研究确定了从情报分析到指挥部生存性等17项高风险能力差距。然而研究的关键发现陆军尚未做好大规模战斗的准备。在大规模作战行动研究期间,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的指挥官迈克尔·D·伦迪中将给出了这样的评估总结:
发展陆军文化的核心挑战是重新使我们的师、军和战区陆军能够作为战斗队作战。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大国冲突风险降低的认识开始,并因持续的有限应急作战而加剧,陆军从以师为基础的部队转变为以旅为基础的模块化部队。
因此,旅级以上的部队(EAB)从高能力的战斗队转变为指挥部,可以根据作战“模块”进行兵力定制以完成各种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的模块化单元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当前的打击叛乱和其他稳定行动。
再加上定向裁员期间的大幅削减,旅级以上部队总部的支持能力大大降低,只能支持有限的应急作战。
然而当时,旅级以上部队的削减大大降低了陆军履行其全部主要职能的能力——执行迅速和持续的地面作战以击败任何威胁军事行动的敌人。
因此,推动陆军2030计划的关键思想是,必须使师在军和战区的支持下成为决定性编制。陆军的做法是通过重组,使关键能力现代化,提供预期的未来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
陆军2030变革的第二个来源是多域作战概念,该概念起始于美国陆军能力集成中心对于俄罗斯下一代战争研究,分析潜在对手在美国应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期间是如何改革的。FM 3-0将多域作战视为一个转折点,建立在过去的40年里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基础上。
多域作战扩大了包含太空及网络上传统的陆地、空中和海上领域。此外,多域作战概念是指代表联合部队司令的联合部队及陆军能力的合成兵种的应用,以创造和应用相对实现目标、击败敌军、巩固收益的优势。
这些能力进一步扩大了“扩展战场”,进一步提高了物理、信息和人员维度的复杂性。多域作战提供了充分利用这种复杂性的工具。
为了应对这些要求,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启动了一系列以部队设计2030为中心的条令、组织、训练、物资、领导和教育、人员、设施和政策变化。随着2030年改革的实施,陆军师和军将能够:
• 作为联合部队的一部分,整合和利用包括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能力。
• 保持高节奏的远程作战行动。
• 防卫关键节点和资产
• 击败从所有领域威胁地面部队的敌人。
• 执行后方行动,以支持和维持师部指定区域内的所有行动。
在资源和结构限制下,陆军使用这些能力的主要机制是整合军事力量军和师的主要火力、地面侦察和工程军事力量。
这使得军、师指挥员在关键节点能够灵活地集中作战力量。
我们经常听到,师的任务是组织和分配队伍,那么为什么要改变组织方式。
原因如下:将炮兵和工兵等部队分配到师级部队是有道理的,因为是将他们分配到即将需要战斗的部队。
师炮兵将作为师属野战炮兵司令部作战。
因此,将师作为行动单位相应地分配部队,可以获得训练,提高战斗力。这就是我们该如何战斗我们就该如何去训练。
部队设计2030的实施
陆军在开发过程中对部队设计2030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最初,这些实验的目的是帮助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改革其他编制,如军、功能营和旅,以实现陆军2030。
在2021-2022年期间,实验的重点是改进和验证设计,以便提供正确决策。
最近的实验结果仍在分析中,一些初步的见解包括以下几点:
• 师作为关键战术的编队,在大规模作战行动中机动需要拥有适当的部署和执行策略的能力。
• 为在近战区中机动作战,师需要军提供能够火力,情报收集的部队来支持该机动作战行为。
• 艺术和科学的维持仍然是我们首要驱动力。
• 像空射效应无人机这样的机器人系统以及地面层这样的电子战系统为指挥官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这将提高我方的机动能力。
• 新兴的防空系统具备适当的能力,但仍然需要大规模和分层这些系统,来具备击败对手大规模火力的能力。
部队设计2030:五个师的类型
虽然最终的设计和部署时间表仍商议,但有五个师的作为部队设计2030的一部分。
• 突破师—美国陆军骑兵第1师,第1装甲师,美军陆军国民警卫队第34步兵师,为师一级的大规模战斗力。
• 重型装甲师—装甲和机动编队,具有重要的多领作战能力,并具有任务组织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第1步兵师、第4步兵师和第36步兵师。
• 空降师-第 82 空降师在和平时期改编为能够进行全球战略部署师级编制,其中包括空降行动。
• 空中突击师 -第 101 空降师 在和平时期重组为以师为中心的编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和作战部署联合强行进入包括师级别的空袭行动。
• 轻型师——以步兵为中心的编队,具有重要的多领作战能力,能够进行任务组织以应对突发事件。包括第10 山地师、第 25 步兵师和第 11 空降师、第 28 步兵师、第 29 步兵师、第35 步兵师、第 38 步兵师、第 40 步兵师和第 42 步兵师。
在部队设计2030下,所有师和军都更新了多域作战相关信息,陆军优化了三个师的设计,以提升军事力量。分别为突破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 。
陆军将派出两个现役装甲师和一个预备役突破师。第82空降师和101空降师将分别为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的设计提供资源。
根据划分类型,划分的主要变化包括:
l分层侦察,包括一个师骑兵中队(DIVCAV)
l师属炮兵旅有大量炮兵连和一个增程火炮营
l机动防御火力营为轻型步兵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l现代化的情报和电子战能力,包括陆地层系统-旅以上部队(TLS-EAB)
l信息优势(IA)能力,包括G-39 IA人员
l集结师工兵旅的工兵资源,包括为突破师分配的桥梁能力(加强)
l一个防卫旅,用来增强后方区域指挥控制的安全防卫
l一个专门建造的战斗航空旅(CAB),配备空射效果(ALE)和无瞄准线(NLOS)导弹
l现代化的防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的师级编制,在过去的几年中,尝试了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中心强调军作为高级战术梯队的作用,以及作为整合多域能力以击败敌人综合火力司令部。FM 3-0多域作战条令指出军是最底层的联合司令部。没有任何一个师能够在没有军进入以及维持、情报和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作战。鉴于其战术作用,一些包括火箭炮在内的兵力已被整合到军级单位。这使得军通过以下发挥作用:
l战役火力司令部,拥有多管火箭炮和军属加农炮火力
l多个火力旅
l远征军事情报旅和情报、电子战营的支援
l战区赋能的战斗航空旅支援
l支援营
该师作为决定性的战术编队
陆军2030和多域作战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将师指定为陆军的主要战术作战编队。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旅级规模的轮班和有限的应急行动部署,该旅成为了机动部署单元。
这种情况在2005年随着为支持反叛乱和广域安全行动而优化的旅级战斗队的出现而进一步巩固。大规模作战的研究表明,旅级的合成兵种作战没有强大的兵力和战斗力,来实现突破同级竞争对手的防御准备。
此外,旅级参谋缺乏在联合部队的背景下作为陆地部分作战的能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陆军要求师成为所有领域机动规划和能力的焦点,以塑造近距离战斗。
将该师指定为决定性战术编队意味着它在自己的队伍中拥有完成主要战场任务所需的大部分能力。
此外,它还保持了人员职能、经验和对联合共同作战图景的理解的多样性,以调动部队并实现军和联合部队地面司令部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点的含义,图1中取自陆军野战条令FM3-94,指出了军和师作战中之间相互保持的距离,以及在大规模作战中敌人火力系统与侦察设备与军师的影响。
18-28公里前线的小规模作战演习所分配的前线部队作战人员,要比40-100公里人员少。
此外,师24公里的纵深距离也明显短于未来概念中的距离。这些数字不一定符合扩展纵深区域,但代表了师编制和师总部的武装力量。
扩大战场并不是扩大师的职责。这将会使带来更大的压力。相反,fm3 -0恢复了战术师以上指挥部,特别是军的作用。条令把师视为近距离作战焦点。师由战术集中、火力和重装维持的军支援。
师部2030部队设计
陆军2030师参谋结构也有重要的变化(见图2)。我们将向G39情报优势单元、后方战地指挥所和防卫人员提供信息。
新兴信息作战理论与实践集成了网络、空间、心理战、CA和信息作战的信息功能。
FM 3-0描述了陆军部队如何在多个领域进行机动,以及在物理、人力和信息等三个维度占据优势位置。信息优势是关于在信息维度中占据优势地位。
该手册将IA定义为“部队在相关行动者行为、情境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掌握的主动权”。在师参谋部的新的G39结构赋予了师指挥官创造信息优势条件的能力,通过计划和执行信息优势行动的能力,评估效果,然后重新定位目标。
这与陆军2030保持一致:战区信息优势单元、战区打击效果组、战区火力要素/指挥等。最终,该部队将保留信息维度的大部分权力,但该师的G39赋予该师指挥官计划和整合与情报部门相关的能力的能力。
后方指挥所。“陆军2030”的设计承认缺乏能力指挥和控制后方区域的能力。目前师部只包括一个19-士兵支援区指挥部(SAC-P)。还有一个变化是FM3-94将合并重组为后方区域,并规定了一个指挥区控制那个区域。为此,陆军2030设计建造了一个 81名士兵的后方指挥所 ,与C2s、防卫旅一起负责后方并维持战斗。
陆军2030对军和师的战术应用
首先,军必须有资格作为一个战术梯队。军/联合部队地面部队司令部必须调动各领域的能力,瓦解威胁。在以竞争对手为目标时,军必须部署各师,以迅速利用收益,同时孤立目标;阻止敌人重新部署和部署预备队。
关于联合火力,情报,和信号方面的机动。这些都不是我们军部野战训练环境中能够演练控制的。陆军2030年对训练我们的师和军具有重大影响。
其次在大规模作战中,所有的师都在一个军的指挥下与其他师协同作战。在目前的作战演习中,师级的进攻允许范围是40-60公里最小的机动方向。
陆军2030部队设想了一种大规模作战,在这种战斗中,军机动各师,不仅是联合火力和情报,而且与其他师一起,建立一个师进行攻击和利用准备好的敌人防御。
军在纵深区域时将保留军事力量,将主要精力放在火力、航空、维持和情报收集上。
第三,陆军2030拥有真正的大规模作战攻击力,包括地面层系统旅上梯队,G39,跨领域部队,和非瞄准型“长钉”导弹。很容易看到集成传感器功能的力量从地面、空中、空间和网络侦察,具有g39的分析能力和附加的国际航空装置的执行能力。
第四,装甲旅战斗队不能再建立自己的机动条件,缺少骑兵和炮兵已不再是个例。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上,旅战斗队有最小的纵深作战。相反师指挥旅机动将更多。举个例子,在没有师炮兵支援下,装甲旅战斗队不将执行突破的任务。但是装甲旅在接受师支援下,而不是配属炮兵营的情况,将会有多个炮兵营直接或全般支援旅机动。
陆军2030师设计:突破师
图3列出了突破师的编制。首先注意到师的炮兵部队被分配到师炮兵旅。突破师也将在增程火炮营被部署时接收他们。师部的工兵旅也是如此包含了执行突破任务的重要力量。防卫旅是新的构建以整合防卫任务,增强后方的安全。师维持旅的变化,以适应新的师结构。我们将依次处理这些阵型。是整合后方防卫任务,加强后方安全而组建的新部队。师维持旅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的师结构。我们将依次处理这些阵型中的每一个。
装甲旅战斗队将18门榴弹炮转移到师炮兵旅,减少地面侦察为一个装甲连。
这对我们的装甲旅战斗队指挥官来说是彻底的改变。
没有指定的火炮或侦察中队,装甲旅战斗队为其营形成纵深的能力被严重削弱。因此装甲旅战斗队变得更加以机动为中心,陆军在师一级加强火力和地面侦察。
在师资产的支持下,装甲旅战斗队变得更加灵活和以机动为重点,而没有炮兵的维持和移动以及骑兵中队的深度战斗问题。
在当前的作战人员中,师长经常通过从旅战斗队中抽调一个骑兵中队来组织地面侦察工作。在目前的作战人员组成中,骑兵组织没有有效整合所需的训练和联系。
《陆军2030》为突破师指挥官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师属骑兵中队。
一个专门的、经过专门训练的地面侦察单位,使师部有能力为获取信息而战,进行安全行动。
包括师部参谋和战斗航空旅的无缝协调,以及在反介入及区域拒止作战系统下为联合部队扩展全天候侦察和电子战工作的能力。师属骑兵中队不使用BCT-minus主导整个师执行警戒行动,以节省兵力。
突防师的师炮兵旅。除了54门榴弹炮的集中火力外,突防师的师炮兵旅作战火力司令部联合火力。在以装甲师(增援)为主的情况下,它很可能会接受另一个火力旅的战术控制。
突防师的师炮兵旅指挥官保留了地面部队火力支援协调员的火力同步 。
师工兵旅。工兵师再设计是陆军2030部队设计更新的一部分 ,其中建立一个三营工兵编队,包括战斗步兵连和 多功能架桥连(MRBc)。这个旅允许装甲师(加强)指挥官训练他的师为克服江河障碍提供编制内的力量,同时加权他的主要兵力-装甲旅战斗队,执行突破任务。在2030年的陆军中,装甲旅战斗队保留了他们的旅工兵营。
防卫旅。防卫旅减少了对师后方指挥所(RCP)C2需求,提供了一个总部和指挥官,集中对整个作战区域的防卫作战功能。
防卫旅指挥官将师防卫任务纳入作战概念。防卫旅是美陆军机动近程防御系统能力的“着陆点”。
该旅还有另一个工兵营,主要负责部队防卫任务。在后方有绕道或孤立的敌军时,师司令官可向防卫旅派遣战术作战部队,保卫战果。
战斗航空旅装甲师和突破师拥有特定的战斗航空旅。ALE和 非视距导弹代表了其新的军事力量
航空部门的重新设计产生了战区战斗航空旅,这对军队对抗多域作战和大规模作战的概念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战斗航空旅将为“着陆点”成为未来垂直升力提供军事力量。
师是如何作战的:水域障碍穿越
为了展示突破师是如何战斗的,下面讨论了两种战术场景。首先,首先,我们将考虑一个由突破师执行的湿地间隙穿越行动。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使用空降师进行的联合强行进入作战行动。这两段讨论都聚焦于陆军2030的“不同之处”。我们会发现,虽然陆军2030主要是一个初级变革,但它却在促进大规模联合部队作战成功的起到了强大理论构想。
首要的关键任务是为机动创造条件。
在装甲师(加强型)与敌军接触之前,削弱敌方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包括集成防空系统、情报、监视与侦察、电子战以及信息作战要素,主要是陆军战区和军级部队的作战任务。
关键条件包括识别和摧毁敌方的监视能力。这些监视能力涵盖了小型无人机系统、电子战、非常规战、开源情报(OSINT)、太空以及网络能力。
战区和军级部队利用战区火力指挥中心与多域特遣部队、具备多个火力旅的作战火力协调中心、战区信息优势要素或分队(TIAE或TIAD,在军和师级设有多个分队),以及联合国家和多国情报、网络和太空资产,来实现其作战目标。
军级部队利用支援部队发起对敌方干扰区部队的间接火力打击、电子战和直接火力接触,以发展战场态势并在物理、人力和信息维度上夺取有利位置。
在这一阶段,突破师及其相邻的未接触敌方的师和旅保持战斗力,进行演练,并按照指示执行作战行动,以支援军部的初步行动。
接下来,在为渗透机动创造条件后,军级部队指挥突破师进行前出越线行动,并接近突破口。这里提到的几个关键行动和要素包括:
在这一阶段,突破师从战术集结区域向渡河(或跨越障碍)区域移动,并与相邻师一同执行前出越线行动。
师属骑兵中队与空中侦察、空中打击和电子战要素(包括陆地层系统-旅级以上梯队等)以及G2和G39中的分析人员紧密配合,共同设定了作战的节奏。
一个装甲旅战斗队作为支援部队,发起攻击以摧毁敌方的干扰区部队并确保近岸安全。
师战术司令部与师作战副指挥官共同设立了一个指挥所来控制障碍穿越。工兵旅负责建搭建路线、集结区域以及装备安置点。
在G39部门,信息优势作战中心负责监控情报输入,分析敌人的决策过程,向指挥官提供一系列可用于欺骗敌人或控制战场局势的策略或选项,以供其参考和决策。
火力支援协调员从直属炮兵部队、直接支援的军团炮兵部队以及联合火力中分配火力支援大队。火力支援协调员已经提前着手确认计划中的炮火支援区域和弹药补给点,以支持水域障碍穿越火力支援。
师保障旅正在为数小时后开始的机动,调配所需的运输资源。装甲旅战斗队负责提供兵力,以消灭被装甲骑兵部队绕过的敌方部队,并清除可能存在的敌方单位所在的区域。
军级部队为师级部队规划障碍穿越区域,并利用中发射效应(ALE)、精确制导多管火箭系统(PRSM)和非直瞄发射系统(Spike-NLOS)减少敌方的雷达和电子战装备。
军级部队利用战区支援司令部的资源来加强师级部队纵深作战中的空间和时间间隙,并通过运用火力协调中心(OFC)来规划突破师的渡河区域及其后续行动。火力协调中心负责同步自身的火力旅、相邻师的炮兵部队以及联合火力支援。
来自军级支援司令部(ESC)的军级部队保障能力正在为执行其物资输送任务而分阶段集结,以在桥头堡建立保障体系。军级部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纵深作战,为加强装甲师的快速机动创造了条件,使其能够在艰难的湿地渡口集中指挥与控制(C2)、炮兵、情报、电子战(EW)、空中和骑兵力量。
军部向前推进,尽可能地将师部的后方边界前移,以便让主要作战力量能够将资源集中在近距离作战上。
下一阶段是水域障碍穿越的突击行动。为此次行动,突破师配备了7个机动渡河浮桥系统(MRBCs),足以搭建两个400米跨度的浮桥。在这个例子此次中,该师选择了在同一渡河区域内使用两个渡河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对岸建立战斗力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支援装甲旅战斗队(ABCT)、师属炮兵和情报能力都在战术指挥中心(TAC)的指挥下行动,以压制和遮蔽渡河点和对岸目标。在火力方面,一个炮兵旅负责压制和遮蔽一个渡河点,而一个配属或直接支援的炮兵旅则负责压制和遮蔽第二个渡河点。
第三个炮兵旅——火箭炮旅担任反炮兵火力指挥中心。师的工程侦察营A连(ERC-A)在桥头阵地展开行动。军级部队的重点是削弱敌方的综合防空系统(IADS),以获取骑兵旅(CAB)的机动自由。机动渡河浮桥系统(MRBCs)在尽可能晚的时刻向前移动。由于该桥梁单位和该师及其装甲旅战斗队(ABCTs)进行了多次协同训练,桥梁部队、机动部队和火力部队能够协同一致地执行熟悉的任务。
师属骑兵中队(DIVCAV)、配备有先进地域侦察与轻型部队(ALE)的骑兵旅(CAB)、以及作为先头机动部队的战术侦察支队-增强型装甲侦察兵(TLS-EAB)、工程侦察营A连(ERC-A),以及来自军级支援司令部(ESC)或直接支援旅(DSB)的保障物资输送部队,都在为向桥头阵地发起突击以及将保障和支持力量推过间隙做准备。
当部队从对岸推进并稳固了桥头阵地后,两个装甲旅战斗队(ABCTs)完成了对桥头目标的占领,同时包括师属骑兵营(DIVCAV)和空中骑兵在内的侦察部队开始在桥头阵地之外延伸警戒线。与此同时,保障和支援力量在对岸重新建立了保障区域。
“师防卫协调员”负责指导重新建立防卫任务,包括防空力量的整合和对被绕过敌军的削弱。师部完成了所需信息的收集,并开始与被指定或配属的装甲旅战斗队(BCTs)及其攻击航空部队一同展开侦察和利用行动。
快速的推进使得电子战(EW)资产,包括战术侦察支队-增强型装甲侦察兵(TLS-EAB),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在与G2(情报部门)和G39的协调下,他们发现了一个战斗航空旅(CAB)可以在不与敌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发起攻击的机会。师部与军级部队进行协调,将太空和网络活动与特种作战部队相结合,这使得装甲师(加强)指挥官能够在接下来的黑夜时段迅速整合空中、空间、网络和陆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实现一种聚合效应,这种效应有可能瓦解敌方剩余的综合防空系统(IADS)和火力网络。
2030年陆军师级设计:空降师与空中突击师
图5展示了空降师的任务组织,它与空中突击师的任务组织相似。本节将讨论这些结构。
旅级战斗队。以空降部队(Airborne Divisions)为基础,结合快速机动的步兵力量,并使用步兵载具(Infantry Carrier Vehicles, ICVs)进行迅速推进的作战模式。
空突师利用轻型旅级战斗队(LBCTs),这个战斗队是专为战略和战役机动性设计的,车辆数量最少,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机动旅级战斗队(MBCT)和轻型旅级战斗队(LBCT)都取消了分配的炮兵部队、骑兵中队和工兵单位,但它们仍保留了侦察连。
师属骑兵中队。空降师和空突师都配备了轻型师属骑兵中队(DIVCAV),以提供全天候的地面侦察和安全保障。DIVCAV还能够执行兵力节约的任务。轻型师属骑兵中队的设计包括一个跨域侦察连,该连队通过包括无人机系统(UAS)在内的多个维度维持与敌方的接触,并允许骑兵部队充分利用师级的多域能力。
师属炮兵。师属炮兵成为一个由三个配属的105毫米和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营组成的部队。在空降突击或空中突击中,炮兵将被编组到空降突击特遣部队中,但随着后续部队进入空降场,师指挥官将能够组建一个师属炮兵部队,他可以在整个战场范围内对其进行组织和调配。
战斗航空旅。空降师和空突师的战斗航空旅都将根据航空作战计划进行调整。空降师的战斗航空旅将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空突师则增编了一个重型突击营,这使得该师能够在一次夜间行动中移动一个旅级战斗队。
防卫旅。对于联合部队远征师来说,防卫旅的大部分兵力将部署在预备役部队中。其他师级编制。机动防护火力营为步兵部队提供直射火炮支援。师属工兵营在师级层面整合工兵作战力量,使师指挥官能够分配任务并组织部队。师属保障旅虽因新设计而进行了关键性调整,但其能力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师级部队如何作战:空降突击
在接下来的场景中,我们将描述一个空降师在空降突击后,在一个非连续作战区域内,作为联合特遣部队的一部分进行作战的情况。
在此场景中,联合部队指挥官意图通过空降突击行动,将敌军从其预设的防御阵地中驱逐出去。联合部队已经确立了制空权、制天权和制网络权,并削弱了敌军的综合防空反导系统(IADs),从而为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了实施这一作战方案的选项。
这意味着,为了专注于2030年陆军的军事力量,我们所考虑的场景假设联合部队已经创造了条件,能够为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这一作战选项。在这个场景中,一支由美国陆军军级部队组成的战术梯队已经准备就绪,该军级部队由装甲师和轻步兵师以及相关的支援部队组成,准备在联合特遣部队的主要行动方向上对敌军的防御进行突破。
联合部队指挥官的意图是将此次突破的战果与另一项机动效果——空降突击相结合,后者将在另一条进攻路线上威胁敌军的通信线路。指挥官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机动转向行动,牵制敌军的大部分战斗力,以防止他们将所有兵力投入到对抗突破行动的战斗中。
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空降师的突击部队已经成功占领了空降场并确保了其稳定,使得后续梯队能够顺利进入。然而,该师目前仍然依赖空运进行补给,这限制了其机动能力。师指挥官计划通过截断敌军位于标记为OBJ KANSAS的城区附近的关键通信线路,来牵制敌军部队。
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战斗队正率领两个搭载步兵战斗车(的步兵营向OBJ KANSAS发起攻击。他们与两个多管火箭炮连和一个工兵连协同作战,并有一个攻击航空连提供直接空中支援。该机械化步兵旅战斗队还部署了来自军级情报、电子战和侦察营的一个战术定位系统。通过与师内和其他联合部队中的TLS相结合,联合部队能够在多域进攻路线上获得地面接入能力。此外,三个炮兵营为机械化步兵旅战斗队提供直接支援。
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战斗队负责确保空降场的安全。
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两个步兵营及其支援部队。这个机械化步兵旅战斗队同样部署了一个战术定位系统,并与一个工兵连进行了协同作战的编组。其炮兵支援来自空降场上的一个炮兵营。
师属骑兵中队执行警卫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它得到了多管火箭炮和工兵部队的支持。师属骑兵中队在能够获取重要数据流的地形上部署了一个战术定位系统。该中队与G2(情报部门)和G39(作战计划部门)的常规协作关系为其带来了益处,因为它能够为联合部队的其他部队提供关键的情报和早期预警。
战斗航空旅(CAB)部署了一个包括攻击机中队在内的突击空中特遣部队。战斗航空旅的‘长钉-非直视线’(Spike-NLOS)导弹和先进激光制导武器(ALE)能力赋予了攻击航空部队重要的远程打击能力。而运输机则负责执行多种任务。”
防卫旅的大部分兵力仍位于后方梯队,但防卫旅的资产正在被利用。一个中短程防空导弹(MSHORAD)连队被部署来防卫部队免受敌方飞机和小型无人机的威胁,而一个间接火力防护能力(IFPC)连队则被部署来防卫空降场免受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攻击。”
对于师级指挥所,师长决定部署两个加强型战术指挥控制中心(TACs),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灵活性。师级指挥所与下属指挥所以及空降场上的美国空军指挥所相连,以提供多种选项。
结论
随着这些战术梯队在联合大规模作战和多域作战(环境中承担起各自的角色,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教育与训练参谋部已制定了一份陆军2030年学习需求清单(附录1),其中确定了与联合特遣部队作战能力缺口相一致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将为能力开发和整合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正如我们所见,陆军2030计划直接应对多域作战中大规模战斗的问题。这导致对师和军级单位的战术角色重新给予了重视,同时由战区陆军提供联合部队所需的关键能力。多域作战环境要求产生大规模作战效能,而陆军2030计划在组织设计、关键现代化项目以及预期的未来能力等方面都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
附录1:陆军2030学习需求
1、深度感知与远程火力
军纵深战斗:在纵深战斗中,军、师和旅战斗队之间的功能、责任和能力是如何划分的?
2、信息优势:信息优势(IA)相关的功能和能力是如何在战场上不同层级进行分配和运用的?
3、进攻型机器人技术:旅战斗队、师和军团如何运用和利用进攻型机器人能力?
2.指挥与控制
持续生存能力:在短期内,联合特遣部队作战(LSCO)和陆军2030设计中的指挥所如何分散部署,以确保在大规模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数据和决策:在短期内,如何做师和部队 总部整合了加快决策速度的能力?包括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决策等。
3.防护
后方区域:在后方区域,如何划分和同步军团和师司令部之间的防卫任务的?
4.后勤保障和持久力
为了支援分散并处于机动状态的师级部队,各层级需要具备哪些适当安全保障的后勤保障能力?
附录2: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