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孙,就不能当爷?越来越多“新老人”不愿照顾孙辈,你怎么看?
据新华社12日报道,多地官宣出生人口“反弹”,包括山东青岛、湖北天门、陕西宝鸡等地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增加。
报道指出,除了“龙年”生育偏好以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地方已经推出的生育支持政策,不仅涵盖了生育假期的延长、经济补贴的增加,还深入到托育服务的扩展、医疗保障的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的引导等多个层面,让生育友好更加可感可及,提升了育龄群众生育意愿。
适龄群众生育意愿降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经济负担重、时间精力不够、工作压力大等被认为是妨碍生育的因素。
图自微信公众号“安徽时评”
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日前的报道指出,在压力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将“是否有老人帮忙带娃”作为生育决策的重要考量。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年轻人应抓住有效的生育期,借助亲友之力解决暂时的困难,以免错过最佳生育期。
郑秉文所指的“亲友”,通常指年轻人的父母。
二孩妈妈小麦正在为无人照顾孩子而发愁。“新周刊”报道显示,育儿问题往往成为夫妻争吵的由头,小麦是否应该成为全职妈妈这件事,也被反复提起。如果没有老人帮忙,普通家庭的女性生育二胎后成为全职妈妈,似乎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背后,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最终,为了支持小麦重返职场,小麦的母亲离开家乡,来上海帮她带孩子。
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这样做。“新周刊”指出,在当下的中国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里,老年人更倾向于摆脱照顾孙辈的责任,享受退休生活。他们正在以行动树立一个新标签——“新老人”。
社交媒体上,关于“老人带娃”和“老人不带娃”的讨论不断出现。
微信公众号“安徽时评”12日以“不带孙,就不能当爷?”为题,发文称,从法律上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有义务和责任抚养孩子,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义务帮忙带娃。
文章指出,不愿意牺牲晚年生活帮忙带娃的老人越来越多。在一个高度信息化和高效率的时代,年轻父母的压力不断增大,而“新老人”不愿意被重新嵌入一套忙碌的系统,在不同的教育理念、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之下,必然会导致两代人的冲突,而互相迁就会让双方都精疲力竭。
“新周刊”表示,“老人不帮子女带孩子”,从来就不是个体问题,而是社会系统性问题。现代女性生育后都希望重返职场,一来避免与社会脱节,二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老人希望摆脱劳碌、被束缚的生活,在晚年找回自我;而作为家庭中受益最多的男性,应该看见并体察两代家庭成员的诉求,共同协商,形成更合理的家庭分工。社会则应予以整体性支持,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而不是抱持“抱怨—对抗”“投诉—无视”的二元立场。
观网小伙伴,你如何看待越来越多老人不愿照顾孙辈的现象?在帮助生育女性重返职场、老人享受退休生活的问题上,各方应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