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诗?如何定义起哄诗?15家诗歌从《会诗台》悄然突起 文 | 曹喜蛙
《 金诗台》封面、封底
题字:戴其苍 篆刻:小山后人
到底什么是诗?如何定义起哄诗?
15家诗歌从《会诗台》悄然突起
文 | 曹喜蛙
沉甸甸的,15位诗人的合著诗集《会诗台》,此刻就摆在世界的面前,感慨良多。
戴其苍(北京),佟声(东莞),爱诺(北京),袁军(榆林),煮梦子(扬州),欧罗巴海(北京),嘉川(北京),荒林(北京),宗德宏(北京),江湖海(惠州),刘合军(珠海),瓦湖(雅典),曹喜蛙(北京),红叶(赤峰),施维(香港)……这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这一首首并不普通的诗,这合集,这诗的世界。
热热身这就起哄了,向着世界起哄,向着精英起哄,向着诗歌起哄,向着读者起哄,向着当下或在地起哄。
这几个月,或者更准确点说这几年,本人一直沉浸在那本自传体小说的修改,而且感到越改陷得越深,总是不停的从头再来,就连架构都推倒了几回,本人写这一本书等于人家写了几本书了,基本上是自己朝自己起哄,就是这么笨,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在下的眼镜度数已经是不知深了多少度,看东西越来越困难,整个家庭生活和康复都被它彻底打乱,甚至后来在下的康复生活被这本破稿子挤到生活的边边上悬崖边,深深觉得照这样下去在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于是前几个月才决定今年只要把前边这一小部分改出来就算完成年度任务,所以才把精力集中投在一个三十万字的部分。
这还不算,还得投稿,也不知道人家杂志、出版社是否看得上,在下向来不喜欢找熟人,就喜欢默默去投稿,一切看人家的脸色,看得上算,看不上再找,反正自己没钱去出糊弄自己,就得求大家来推,个人的力量太微末微细。
鉴于这样,在下的其他工作,比如其他研究、写作,尤其挣钱养家都统统放下,也就带来很多副作用,前一阶段连房租都成问题,好在一些艺术家朋友出手暂时度过难关,当然只是暂时,从11月开始的下一年度的房租依然还是问题,但都不至于影响目前的修改工作,但这是生活,没准哪日就会被生活的突发事件撞上。
合著诗集《会诗台》诗人15家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15位诗人合集《会诗台》,收集了世界上15个角落里灰尘蛛网笼罩着的诗歌作品,但在会诗台及关连诗社、朗诵团、公众号的各个群里的诗人、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媒体人及文艺爱好者至少有几百人,乃至上千人、上万人,他们只是《会诗台》这一群体里一些少数代表而已。
这些作者,是在《会诗台》线上、线下的系列活动中涌现的一些积极参加者、佼佼者,他们中间有记者、有律师、有公司职员、有自由职业者、有大学教授、有异国或他乡漂泊者,形形色色,就是没有达官显贵,没有名家大咖,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作者,但他们也或是都市生活的奔波者,也或是跛脚前行衣衫褴褛却慈祥漂泊的歌者,也或是在世间隐居几百年沧桑寂寞成仙得道者,这些都没人知道,读者只能从他们的诗句中寻得蛛丝马迹去见证世界的奇迹。
历史上没有过所谓的专业诗人的职业,即使有也只是某个阶层的玩物,或宗教、政治的宣传品、工具人,真正意义上的诗人都是业余的,真正让读者有所触动铭记的诗句都只是苦难人生磨难平淡寂寞无聊起哄纠缠的副产品,古代那些诗人都是有本职工作的,或业余、或失业、或偶感、或养病、或赋闲、或旅行、或漂泊、或寓居,有感散怀抱才会去写诗的。
诗跟其他写作本质完全不一样,它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一般人也不能靠写诗养家糊口,还不如书法、画画、唱歌、跳舞、演戏等,写诗只是人生有感精神意识文字形式的抒发。在下写诗已几十年,想写就写,写完就完,写完就扔在那,扔的越久越好,等过些年再一看,这几首诗还有点意思,才算过了自己这一关,才好意思给人看。当然,也有少数应景之作,人家出题邀请在下去写,既是朋友就不得不写,人家看得起你,但一般不愿意写这些因为约束太多。
这些年病了,已有七、八年,在下都是在家康复,基本与世隔绝,偶尔就写了一些诗,这才有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些诗。其实,康复在家,也是很忙的,一半时间是锻炼,其他时间偶搞些研究、写作,写诗在我这里是不能称之为有现实意义的写作,只是散散怀抱而已,其他人其实跟我也差不多,只是没有在下这样的典型特殊。
曹喜蛙 旧书《赢在互联网》(哲学)
从1998年曹喜蛙就开始研究互联网社会的文化生态,到如今也二十多年了,这期间于2008年出了一本研究互联网哲学的《赢在互联网》小书,其核心就是弱势人群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融合优势起哄而起,这就是当下人类所处的自媒体时代哲学文化的基础,这个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到,手机的群、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手机短视频、手机直播等,彻底颠覆了前媒体时代的旧认知和旧生态,改变了媒体由精英完全把持的一言堂现实,已明显看得到明星、名人、专家、纸媒、电视等,都被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起哄的一塌糊涂。当然这些恐怕也只是暂时情况,精英资本集团也会奋起反击的,毕竟精英资本集团也会积极联手,留给弱势人群的机会和时间也不是很多,尤其起哄哲学不光是弱势群体可以用,人家精英资本集团的人更也会用。起哄哲学有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就始终一直把持在人家手里,那就是天性无赖的文化,那是根深蒂固的。起哄哲学,一开始就指出:文化即无赖,科学即起哄。
正是在起哄哲学的基础上才提出了起哄美学,才有了起哄美。起哄美是针对传统美、经典美、现代美提出来的,不管在诗歌还是艺术中都一样,具体这里就不再展开。
新书《会诗台》15位诗人合著诗集
新诗集《会诗台》15家诗人群像
白话文诗歌中早就有起哄美,只是在曹喜蛙提出起哄哲学、起哄美以前没有人发现而已,比如传统、经典的诗歌一开始就讲究押韵、格律等,但逐渐也发现始终有羁绊,一直慢慢在剥离精简,只是步子比较慢,后来在白话文运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提出了口语诗,才开始加快了脚步,才不失时机的提出起哄美的新诗重新定义。
起哄美意义上的新诗,大多数只追求内在的音乐性、美术性、雕塑性、叙述性、哲学性、科学性、宗教性,也吸取各种非诗性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优点,比如电影的叙述、舞台剧的叙述、绘画的叙述、雕塑的叙述、哲学的叙述、相声的叙述、脱口秀的叙述、科学的叙述、宗教的叙述等等,以开放的新姿态彻底实现新诗语言艺术的大融合新组合。
起哄美意义上的新诗,唯一保留了诗歌语言必须要精短,这一点追求与传统、经典的诗歌是完全一致的,比如与五言格律、七言格律的实际字数基本差不多,具体表现为现代诗的总体字数的自行限制。当然,即是这个自行限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只要不是长篇大论的散文、小说、哲学、戏剧、电影、绘画、雕塑、宗教、科学等就行。
题词:嘉川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诗集《会诗台》版权页
起哄美意义上的新诗,第二个明显标志依然还是保留现代诗的分行,包括字句的排列排版,当然具体如何作每个诗人自己斟酌,那是一门学问,有很大的表现、技巧和内涵,看似只是个分行,但这个分行有内在哲学追求,这也是诗歌之所以还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标志。
起哄美的新诗,综合起来讲就是起哄美二原则,是现代诗不二绝密的秘密,也可以称为当代美女穿衣原则,就是穿的越少越好、越短越好、越薄越好,简单一句话就是:以尽量少的字去书写,然后分行排列,哪怕是广告语都行,这就可以称为起哄美意义上的现代诗。
这个以起哄美学给诗歌下的定义,是以接受传统美和经典美诗歌的定义和美学,并不是断章取义,而是新时代的新的定义,坚守接受旧的定义,但提出当代新的定义补充,这是就诗歌现在的状态,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定义,它不是诗歌的终极定义。
当然,既然接受传统、经典的定义,就更要面对现实,比如目前仍然还有大量的普通读者,他们不认为只讲究起哄美的诗人是诗人,不接受只讲起哄美的现代诗就是诗,这也是现实。
当然,不是照这个定义去写诗,读者就一定会去接受,因为是否是好诗,最后还是要读者去检验,读者喜欢不喜欢才是根本。
题辞:江湖海 【我始终在这里等你 始终在这里读你】
最后,读者认为你写的现代诗、起哄诗不是诗,那诗人也没啥办法,只能争取互相理解,只能互相靠近理解对方一点就行。读者是诗人要争取的上帝,在许可的条件下,诗人们尽量在文字上也讲究一下,也押点韵、讲点格律,也讲究点感觉得到的音乐性、绘画性、哲理性、抒情性、神性等等,也就是多学习一点传统诗歌、经典诗歌的优点。
有关起哄美学意义上的诗歌写作,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与列位诸家通气,因为大家并不想搞个什么派、什么主义,就简称为起哄诗探索或起哄诗实验写作,请更多诗人、诗歌读者买一本《会诗台》合著本,这15位诗人的作品都算是实验样本,里面优秀的起哄诗作品很多,读者自己读一下就能体验到起哄诗的奥妙,在下也在其中凑数,就不便于自吹自擂,请读者自己起哄起来,首先可以从在下起哄开始,不必客气。
欢迎起哄,谢谢大家。
2024年11月5-7日于北京月牙殿